摘要:當天,第10000件失物找到失物,交還儀式頗有儀式感,來自化學化工學院的研究生葉啓超同學作爲第10000件失物的失主,從火柴頭愛心大使匡世瑤手中接回了自己遺失的身份證。4月27日,“學習踐行五四精神”西南大學火柴頭志願服務找尋失物10000件暨失物招領公開日活動,在該校南區樟樹林舉行,小小“火柴頭”,照亮了失物回家路。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 通訊員 馬莉 劉歡瑤 攝影報道

校園裏,上學路上,跑步途中……馬大哈難免會丟三落四。東西丟了去哪兒找?撿到失物了又該交給誰呢?在西南大學,這些都不是事兒。4月27日,“學習踐行五四精神”西南大學火柴頭志願服務找尋失物10000件暨失物招領公開日活動,在該校南區樟樹林舉行,小小“火柴頭”,照亮了失物回家路。

暖新聞|西南大學有羣“火柴頭” 照亮萬件失物回家路

校園丟了什麼東西,快找“火柴頭”。

2013年12月,西南大學學生們自發組建了“火柴頭”志願者,最初,只是一兩個人的嘗試,最終發展爲一羣人的堅持。當年,“火柴頭”發起人之一李伯菊還是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的學生,參加了學校的勤工儉學,在教學樓值班室值班。細心的她發現,儘管學校在食堂、各個教學樓都設有失物招領點,但失物越堆越多,有些同學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自己丟了東西。於是,她和班上另外兩位同學一起,形成了“火柴頭”志願者雛形。

火柴頭髮起人、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輔導員陳倫超介紹,“火柴頭”取意於“衆人拾柴火焰高”,小力量發揮了大愛心大溫暖。目前,火柴頭已經發布了15000多條信息,歸還了失物10000件,其中包括服裝卡、一卡通、眼鏡、手機以及寵物等。

暖新聞|西南大學有羣“火柴頭” 照亮萬件失物回家路

展示的失物,有手機、手錶、鼠標等。

當天,第10000件失物找到失物,交還儀式頗有儀式感,來自化學化工學院的研究生葉啓超同學作爲第10000件失物的失主,從火柴頭愛心大使匡世瑤手中接回了自己遺失的身份證。身份證失而復得,葉啓超很是感激。愛心大使匡世瑤形容這一過程爲一次“愛心的傳遞”。“我也受到過別人的幫助,所以我覺得幫助別人特別開心,希望大家都去主動幫助別人,不管你有沒有受到幫助。”匡世瑤說。

暖新聞|西南大學有羣“火柴頭” 照亮萬件失物回家路

第10000件失物歸還給失主,充滿儀式感。

當天,一本名爲《西南大學“青春正能量”暨好人好事彙編》的小冊子在贈書環節中出現,這本小冊子由火柴頭失物招領中心編輯,記錄了火柴頭志願者們在工作中發生的感人事蹟。除此之外,火柴頭失物志願服務中心還爲貧困山區的兒童募集了資金,也專門製作了愛心傘爲雨天沒有帶傘的師生提供方便。

責編 歐鴻 審校 夏祥洲 總值班 李鳳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