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以卑劣手段劫掠燒燬,曾經的“萬園之園”甚至連一本賬簿都沒有留下,這是百餘年來國殤之痛。

今天《圓明園匠作則例》“回家”了。這是被毀160年來圓明園收到的第一件古籍原件。《則例》是始作於清乾隆年間、成書於道光年間的內府裝幀手抄孤本,是目前現世的第一本最完整價值最高的則例,並第一次出現有關西洋樓的記載。經專家論證,《則例》共兩函48冊,涉及建築、園林、工藝、材料、人工經費等內容,涵蓋修建圓明園所用之木、石、瓦、土、油、漆、裝修、畫、裱、佛像等用料、用工規格。

“則例”就是依據法令或成案作爲定例,《圓明園匠作則例》詳細介紹了營建圓明園時的成規定律。它是高於清朝工部的建築規則,是圓明園內建築必須遵循的成規定律,是圓明園建造的重要依據。這次重大發現和重要依據,將給圓明園未來整修帶來曙光和希望。

下一步,圓明園將升級圓明園檔案館,全面收集全世界涉及圓明園的典籍資料,並將典籍數字化,供專家免費使用。同時,根據《圓明園匠作則例》和《樣式雷圖檔》、《圓明園四十景》等典籍,我們還要進一步完善大宮門、萬方安和、舍衛城、文源閣、紫碧山房等遺址的整修方案,真正讓圓明園遺址亮出來、站起來。在新時代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堅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重現中華文明曾經的輝煌。

今天與《圓明園匠作則例》一起在圓明園正覺寺展出的還有來自中國書店的四十餘種珍貴古籍、文獻。古籍展品以清代內府刻書稿本寫本爲主,其中展品清乾隆內府寫本《文淵閣四庫全書·三魚堂四書大全》是今人瞭解《四庫全書》的實物,七部《四庫全書》中,最早抄錄完畢的一部於乾隆四十七年(1752)入藏文淵閣,命名爲“文淵閣四庫全書”,此《三魚堂四書大全》即屬於此。文獻展品則以大衆比較熟悉的奏摺、殿試卷、誥命等實物爲主。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而古籍檔案資料,則是歷史的記錄者。在此,圓明園管理處呼籲社會各界爲圓明園流散文物迴歸、典籍回家提供線索。對文物保護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圓明園管理處的熱線電話爲:010-62543673。

《圓明園匠作則例》回家暨清代文獻檔案珍品展,現正在圓明園正覺寺三聖殿內展出,展覽日期:9月12日——9月21日。

解惑

➤《圓明園匠作則例》怎麼發現的?

《圓明園匠作則例》一直流散在民間,中國書店採集到了它的信息,與圓明園管理處聯繫。8月6日,圓明園管理處與中國書店共同舉行了專家初審會,與會專家一致認定這套裝幀精緻的《圓明園匠作則例》爲真跡,是研究皇家建築藝術、工程管理等的基礎資料,是肯定、傳承、宣傳大國工匠精神的重要歷史依據,價值重大,值得收藏。最終,圓明園管理處迎來了《圓明園匠作則例》“回家”。

➤《圓明園匠作則例》是什麼?

“則例”就是依據法令或成案作爲定例,產生於唐代。《圓明園匠作則例》共四十八冊,其裝幀精緻,於乾隆年間開始編寫,至道光年間成書,爲當時營建皇家園林圓明園時的成規定律,對建築形式、規格尺寸、陳設物料、園林工藝、用工費用等方面都有記載,是非常珍貴的清代官方檔案資料。它是高於當時清朝工部的建築規則,是目前現世的第一本最完整、最有價值的則例,並第一次出現西洋樓的記載。

➤《圓明園匠作則例》對復建圓明園有多大作用?

這套《圓明園匠作則例》記錄了圓明園的全部修建細則,書中詳細記錄了營建圓明園所用材料的類別、規格、價值、用工等數據,同時還記錄了當時的匠作分類及其相關工藝與製作技術。涉及建築、園林、工藝、材料、人工經費等內容,涵蓋修建圓明園所用之木、石、瓦、土、油、漆、裝修、畫、裱、佛像、銅錫、琺琅、營房、船隻的用料、用工規格。信息廣泛、事無鉅細,對圓明園的研究、保護、修繕、展示等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導意義,是瞭解、考據、復建清代皇家建築的重要參考資料和依據。爲清代工藝製作研究和文物鑑定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依據,是難能可貴的珍貴文獻。《圓明園匠作則例》的“回家”爲弘揚民族自信,研究圓明園歷史提供學術支撐,也爲圓明園的文物保護和必要的復建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圓明園該不該復建,有什麼計劃?

圓明園全部復建和一處都不建,這兩種觀點都有偏頗。圓明園既要保留滄桑,也要呈現昔日的輝煌。圓明園管理處將以《圓明園匠作則例》、《樣式雷圖檔》等史料爲依據,從圓明園大宮門入手,依次做好萬方安和、紫碧山房、舍衛城、文源閣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的展示規劃,使其逐漸露出昔日面容,真正讓圓明園遺址“亮出來”、“站起來”,增強民族自信,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攝影]

趙 磊

[編輯]

付 懷 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