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5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进博会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是 2015 年股灾后,中国再提建立注册制,同时也是近期国务院接连修法支持同股不同权的科技企业在国内上市、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后,又一项针对 A 股的改革措施。

注册制其实是舶来品。公司公开发行证券采取注册制,最成功的例子是美国。美国证监会不决定什么样的企业具备上市资格,它的监管以信息披露、打击欺诈发行虚假陈述为核心。而具体的上市标准,则是由各个交易所自行决定。因此,一家公司要在美国上市,需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是在证监会注册;第二是达到交易所的上市门槛。

美国的交易所有很大的自主权,相互是竞争关系。例如纳斯达克擅长服务科技公司,上市规则向科技倾斜;为了争夺新经济公司,纽交所今年改了上市规则,允许公司不募资,直接在纽交所上市交易。在今年 2 月推出新制度后,4 月就吸引了 Spotify 在纽交所上市。

所以,注册制不是简单的不设盈利门槛、不审核就可以发行,而是涉及到一个证券市场多层次、全方位的制度设计与监管体制。只有这种自治程度高的注册制,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才会有利于挖掘出最优的上市机制、提高市场效率,也能试验出何种制度更能适应市场发展。上市公司自然也呈现出优胜劣汰、资本出清速度高的特点,有万亿市值的苹果、亚马逊,也有大量的退市企业。

资本市场对创新经济的成长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创新产业发展初期财务回报见效慢,当然不能指望依靠传统的银行信贷解决融资需求,股权融资就成了可行选择。问题在于,如何调节市场,让钱流进创新产业。A 股早就想通过资本市场培育新兴产业,但波折不断。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就指出,要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专门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深交所为此在 2000 年停发新股。但新版块的筹备却因为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灭、人心惶惶,而一下子搁置了长达 9 年。

直到 2009 年,创业板才正式开板。但是创业板其实不能解决 A 股的 IPO 问题,因为在实际的 IPO 审核中,还是设置了盈利指标,时不时还有隐形门槛,例如近两年影视、地产公司都不能上市。换言之,创业板跟主板其实差别不大。

到了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但 2015 年的股灾后,官方再也没有在公开场合提到注册制改革。

题图来源:Pixabay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