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迎合規大限 備案成必要選項

2013年,“餘額寶”橫空出世,以其零手續費、年化收益率超過6%的特質,迅速搶佔了數億級的市場。一時間,人們彷彿在互聯網上看到了金融的未來:“寶寶類”理財、P2P網貸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在互聯網上生根發芽。

然而三年過去,曾經的“野蠻生長”遇到了業內人士口中的“史上最強監管”:今年,銀監會等部門多次發文,明確互聯網金融平臺“小額”、“分散”的本質,提出第三方資金託管等多項要求,給不合規平臺亮起“紅燈”。11月28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正式公佈,備案制終於成爲了P2P平臺的必要選項,又加速了行業的進一步洗牌。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又該如何抉擇,正確理財?業內人士對新京報記者指出,明年挑選P2P平臺,要看準合規性,是否有相應“牌照”;同時,正常收益率將在8.5%-9%左右,此外,消費金融(分期購物)的選項會增多,但投資者要對年利率擦亮眼睛。

猜想1 合規平臺有“先發優勢”

11月28日,銀監會聯合工信部、工商局發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下稱《備案指引》),包括備案登記工作、工商變更、電信業務許可證辦理和資金存管等工作正式全面啓動。

《備案指引》提出,要將已經存續的機構分成合規類、整改類兩種,並僅對合規類機構的備案登記申請予以受理。

“據我瞭解,現在這些P2P平臺還沒有一家正式備案的。”盈燦諮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由於規定50個工作日才能知曉申請結果,因此“誰合規誰不合規,要到明年才能知道。”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合規性是明年的“大頭”。“合規性做得比較好的會拿到一個先發優勢。”張葉霞稱,“在P2P網貸上,你先拿到備案的,會先得到投資人的信任。”

具體來看,張葉霞指出,按照監管層方面的指引,一些擁有強背景的小微平臺在明年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

猜想2 年化收益率高於7%

“明年P2P網貸成交量,預計是要達到3萬億,比今年提高很多。”一位網貸從業人士對記者分析,“但是收益率的下降會呈現一定的剛性,預計明年在8.5%-9%左右。”

盈燦數據顯示,11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爲9.61%,環比下降了7個基點,但另一方面,歷史上首次單月成交量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到了2197.34億元。

對於綜合收益率持續下降的原因,上述報告稱,自8月24日《暫行辦法》出臺後,網貸平臺資產端競爭加劇、合規調整成本增大,部分平臺主動下調綜合收益率,但11月由於“雙11”等原因,下降速度有所放緩。

“明年的投資收益不會明顯低於信託之類的產品,因爲投資收益是跟風險成一定比例的,像一些信託產品有時候收益會達到7%,所以明年會比7%高一點。”張葉霞指出。

上述網貸從業人士對記者分析,明年網貸收益率還是會比銀行系的產品要高。

猜想3 消費金融業務受捧

融360一份報告指出,消費金融具有無擔保無抵押、用戶範圍廣、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效率高、貸款期限短、服務方式靈活等特點,而我國的消費金融還處於初期成長階段。

上述報告稱,消費金融處於政策紅利階段,而人均可持續收入增長成爲了這塊業務增長的源泉之一。據2016年經濟學人智庫的報告,中國將在2030年前邁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3/4的中國人將成爲中產。

“消費金融裏,車貸一直很熱,因爲車貸平臺帶有地區性的性質,不像是個人信貸不容易做成一個規模化的業務。”張葉霞認爲,一些車貸平臺或許會在明年找到突破口。

同時,張葉霞提醒,在消費金融中,算上服務費,一些分期平臺真實利率會比較高,有些甚至超過36%的民間借貸紅線,投資者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投資故事

投資者:二八投資

“其實我的辦法很簡單,把百分之八十的錢都投在了行業前幾名或是經常會給加息券的平臺裏,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就放在了一些新興的網貸APP。”媒體從業人士小張對記者表示。

小張對記者表示,其一畢業就發現,僅僅把錢放在銀行裏,“根本賺不了幾個錢。”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銀行活期0.30%,定期1.75%,現在P2P活期一年就能達到7%。

“不是沒看到這個風險。”小張說,大學時代一些同學把錢投在了一個現在已經“跑路”的平臺上,買一款名叫“k幣”的產品,收益率號稱能達到360%,也就是每天利息將近1%,但沒過多久錢就提不出來了。

“這種平臺都是利用了人貪心的特點,後來仔細想想,什麼收益能這麼高?好在他們投進去的錢不多。”他對記者表示。對於明年的投資需求,小張表示,錢放在平臺上,“平平安安拿點收益”就好。

投資錦囊

堅持分散、小額投資

近段時間,也有國資系的平臺“爆雷”的新聞傳出,但業內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並不能就此否認國資系平臺的投資價值。

“你要看在這個平臺裏,控股的是不是國資系?如果是,是地方政府資金還是中央政府的資金?”張葉霞對記者指出,這兩者的穩定性有明顯區別,央企控股的平臺,穩定性自然高於非國資控股平臺。

具體來看,上海一位P2P金融平臺CEO對新京報記者說,篩選時可以有幾個重要標準,比如註冊資本、平臺背景、高管團隊等;其次再看平臺產品和標的真實性,是否具備純線上的大數據風控能力,以及是否觸及網貸監管的12條紅線:不能自融、不能設資金池、不得提供擔保等,還要看是否資金存管合規。

從實際情況來看,小額、分散也是目前P2P平臺投資的一個特點。據《P2P網貸投資人交易行爲報告》,若將三個月內累計投資金額在5萬元以下定義爲低淨值投資者,這一類人羣佔比高達79.23%,其中投資人在同一平臺累計投資金額1萬元以下的佔比最高,爲46.01%。

新京報記者 宓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