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今年72岁,反复全身多关节疼痛20年了,服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止痛药后好转。以前一直没有详细检查,十年前医生叫他查关节痛原因时,发现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最近一次血尿酸651μmol/L,曾短期口服别嘌呤醇降尿酸治疗,但未规律随访血尿酸水平,后因觉得服用别嘌醇仍有痛风反复发作,认为这个药没有止痛药管用,就自行停药。最近,听说华东医院有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专病门诊,就到我们专病门诊来看病,很快明确是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石形成,而且尿酸性肾病已经很严重,肾脏功能已经严重减退。

张先生的左手掌指关节和肘关节的关节结石、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的手术疤痕

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关节痛,血尿酸水平高的人出现关节痛就一定是痛风吗?痛风性关节炎到底需要怎么诊断呢?

2015年10月,美国风湿病学会与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发布了痛风性关节炎的最新诊断标准。以关节滑囊或痛风结节中找到尿酸盐结晶为诊断痛风的金标准,如果没有找到,可从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三方面进行评分。按评分诊断(8分及以上确诊)

1. 临床症状:

关节受累部位: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

症状:红肿、不能承受按压、无法行走

时间:24小时达疼痛高峰,症状14天缓解

痛风石:典型部位出现痛风石

2. 实验室检查:按发病4周内未用降尿酸药物时的血尿酸值高低进行打分。若关节液中未发现尿酸盐结晶,则减2分。

3. 影像学检查:有症状关节B超出现双轨征CT证实尿酸盐沉积。普通X线发现手或足至少1处尿酸盐相关的侵蚀。

这个评分系统非常复杂,需要医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判断,也将影像学改变作为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诊断依据,可见影像诊断对于痛风的重要性

十多年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一直是华东医院肾内科重点研究内容,科室在痛风的规范诊治、尿酸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尿酸性肾病的临床分型和尿酸性尿路结石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多篇学术论著。近年来,肾内科与超声科(柴启亮副主任医师和刁雪红主治医师等)以及CT室的李铭副主任医师和金倞老师合作,开展了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的B超和双能CT检查新技术,为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重要依据。

于是,我们给张先生做了关节B超,B超影像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典型的“双轨征”。

左手掌指关节B超示“双轨征”(刁雪红医生供图)

而且,刁医生还用我们医院先进的“蓝精灵”超声机在他的左肘关节检查时看到“落雪征”的现象。刁医生说,这种落雪征特别少见,只见于痛风特别厉害,尿酸盐结晶特别多的病人。

左肘关节B超示“落雪征”(刁雪红医生供图)

我们还根据张先生的病情,给他做了双能CT检查,据CT室金倞老师介绍,双能C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较好地判断尿酸盐结晶的沉积对痛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且无创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且双能CT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没有不利影响。通过这种双能CT新技术,我们还发现了张先生肾组织中存在广泛的尿酸盐沉积和微结晶形成。这些发现,对张先生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