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才能舉世皆見,正是因爲有他的相助,西岐才能一舉顛覆殷商,要不然,姬發說不定還得繼續等。

在姜子牙出山之前,西岐就有了取殷商而代之的心思,但始終沒能將計劃變成現實。從姬昌的父親到姬昌,西岐一直沒能得到能與殷商一較高下的力量,要不然,姬昌也不會被一關就是七年。如果不是姜子牙的出現,姬發只怕也要像機場那樣一忍到底,眼睜睜看着殷商繁榮昌盛,將野心困於胸中不斷翻騰。姜子牙有才華,也希望能遇上有野心的主上,當姬昌被囚困之時,保守派的伯邑考哪能滿足他的期待?

殷商:伯邑考在世之時,姜子牙不肯出來相助,是嫌他沒有野心嗎?

伯邑考在世之時,身邊不缺能人,他手下這班人馬基本上能滿足平穩治理西岐的要求。姜子牙若是此時出山相助,他能從伯邑考那裏得到的待遇,絕不會比封神演義當中入朝歌的道士姜子牙強。紂王是一國帝君,伯邑考是諸侯長子,手上的資源自然能爲他們吸引大批前來投靠的門客,姜子牙想要在其中脫穎而出,難上加難。更何況伯邑考身上保守派的標籤非常顯眼,明顯沒有姬發的野心勃勃,不想蹉跎青春的姜子牙自然不會選擇追隨。

殷商:伯邑考在世之時,姜子牙不肯出來相助,是嫌他沒有野心嗎?

伯邑考本該順順當當地活下去,直到順利承襲他爹的職位,成爲西岐新一任的主人,就像朝歌會一直是殷商核心地帶。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伯邑考突然去世、姬昌則被放虎歸山,姜子牙知道,他的機會來了。如果說原本的西伯侯還不是他心目中的最佳主君,現在姬昌的狀態無疑極合姜子牙之意。於是,姜子牙不再遲疑,動用種種手段製造了一場爲姬昌的偶遇,也成功讓自己所選擇的英主對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雖然這場偶遇的細節已經淹沒在歷史的煙塵當中,我們無從得知,姬昌怎麼會認定面前這個跟他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能輔佐自己登上九五之尊,但有一點無需質疑:姜子牙的口才即使放在今天也是所向無敵的!

殷商:伯邑考在世之時,姜子牙不肯出來相助,是嫌他沒有野心嗎?

原本的姬昌在姜子牙心中還算不得最好的主君,他寧可觀望也不肯出面支招;可爲什麼在伯邑考死後,未來的太公望就開始迫不及待了呢?伯邑考之死,對姬昌來說不啻於正中天靈蓋的一道驚雷,這個莫名其妙地命喪朝歌的年輕人不是別人,那是他的嫡長子,只是他培養已久的正統繼承人。伯邑考還年輕,本該有光輝奪目的前途,但他爲了解救父親來到這座王城,卻再也沒能離開,這給姬昌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不管伯邑考的死是不是紂王的手筆,姬昌都無法原諒自己,更無法原諒那不知在哪裏的幕後之人。而姬昌在平靜表面下瘋 狂蔓延的的仇恨,就鑄成了姜子牙一直在等待的良機。

殷商:伯邑考在世之時,姜子牙不肯出來相助,是嫌他沒有野心嗎?

當姬昌的仇恨被伯邑考的驟然隕落點燃,姜子牙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了,那就是——煽風點火。如果姬昌的仇恨不夠強烈,那就把這份仇恨擴大到足以掀翻殷商王朝,姜子牙步步爲營,爲西岐從鋪天蓋地的不利因素中生生打開一條康莊大道,用殷商君主的血來祭奠西岐的憋屈和冤魂。

殷商:伯邑考在世之時,姜子牙不肯出來相助,是嫌他沒有野心嗎?

也許伯邑考的死並非紂王所爲,甚至可以說,在朝歌殺害姬昌長子並不符合紂王本人的利益,不管是明 殺還是暗 殺。姬昌也明白這一點,姜子牙更是不可能不明白,但他們都將仇恨的矛頭指向朝歌,只爲師出有名。但是這一條並沒有被姬發寫入紂王六大罪中,會不會連他也不認爲伯邑考之死是紂王的責任呢?

但事到如今,已作古的伯邑考再也無法親口說些什麼,等歷史的煙塵落定,朝歌已變了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