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的是一個”大大大名人“的書法和一個”大大大偉人“的藝術史
《上陽臺帖》爲詩仙李白書自詠四言行草詩,是其目前唯一認可傳世的書法真跡。此帖一共25個字,其書蒼勁雄渾而又氣勢飄逸,用筆縱放自如,雄健流暢,李白的詩歌風格。
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與杜甫、高適同遊王屋山陽臺宮。李白欲尋訪司馬承禎,待到達陽臺觀後,方知他已經仙逝,無緣再見。不見其人,惟睹其畫,有感而作四言詩《上陽臺》: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宋徽宗趙佶在題跋中寫道:
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上陽臺帖》北宋時曾入宣和內府,後歸賈似道,元代經張晏處,明藏項元汴天籟閣。清代先爲安岐所得,再入內府爲乾隆收藏,清末流出宮外,民國時入張伯駒手。
新中國成立後,張伯駒將《上陽臺帖》贈給毛澤東。毛主席喜好書法,收到此帖後十分高興,愛不釋手,反覆欣賞把玩。但1958年,毛澤東自己立下規矩,黨和國家領導人所收禮品一律繳公(偉人就是偉人)所以,這件《上陽臺帖》即被送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轉交故宮博物院,後一直爲其所收藏。
故宮
古都之紫禁城的落日,和無限江山。
跨越千年,中國人文化基因裏的李白能留下來的實物也只有這一件了。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李白《行路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