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阿爾泰阿爾泰山連綿巍峨、高聳入雲,冬季漫長,大雪紛飛,甚至最低氣溫爲零下60°C;夏季短暫而涼爽,陽光明媚,白天往往24°C。在這樣一個寒冷荒涼的地方,很少有生物可以適應,但有一種奇怪的鳥,合適這裏寒冷的世界。

關於這種怪鳥,人們難以準備描繪出它的長相,因爲它總是在換裝,每個季節都要換上一身新的“衣裳”,變個樣子來迷惑公衆。它就是雷鳥!

雷鳥屬於雞科動物,在雷鳥家族裏共有三種,分別是白尾雷鳥、柳雷鳥、巖雷鳥,他們都住在雪原上,苔原或高山草甸。在中國,雷鳥分佈區域十分狹窄,只有巖雷鳥和柳雷鳥分佈,數量極其稀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其實岩石雷鳥和柳雷鳥生有着類似的生活習慣,今天我們主要介紹巖雷鳥。

據巖雷鳥分佈於新疆阿爾泰山。《中國國家地理》發佈的一篇文章中,記錄了阿爾泰山上8只巖雷鳥,不怕風吹雨打,有較強的防寒能力,全身雪白,腳穿“雪地靴”,迎着風雪,向前行走的一幕。

在漫長嚴寒的冬季,巖雷鳥是如何禦寒的?它自身沒什麼戰鬥力,在自然界中如何躲避天敵,保護自己呢?

說起來,巖雷鳥只是一隻小小的怪鳥,雄鳥體長爲38釐米,體重380克;雌鳥體長36釐米,體重450克。爲了適應高寒生境,巖雷鳥進化出一系列的“軀體功能”。巖雷鳥的嘴,很粗壯也很短,能夠喫到掩埋在雪下的植物根莖;巖雷鳥的鼻孔外披覆羽毛,可以抵擋大風,不致於難以呼吸。

爲了保暖,也爲了能夠在厚厚的雪地裏自由行走,巖雷鳥的腿上,有又厚又長的羽毛,從大腿一直覆蓋到腳趾,就連腳趾周圍也有長毛,彷彿穿着雪地靴一樣。踩在雪地裏,一點也不覺得冷,也不會被陷住。

每年進入冬季,巖雷鳥必須穿上白色的“外衣”,和雪靴。在一片雪白的世界裏,巖雷鳥白色的身軀,僅露出一個微小的頭和眼睛,彷彿隱形一般,讓人很難注意到它的存在。

直到6月,阿爾泰山上的積雪開始融化,植物開始發芽,“巖雷鳥”將脫下冬裝,換上夏裝,雪白濃密的羽毛會褪下,長出大量灰色羽毛。新疆的一個學者觀察,巖雷鳥還能蛻皮,讓他們驚奇的是,它們換羽速度非常快,在一週左右,就能將所有的羽毛換成雪潔白的羽毛。

巖雷鳥的速度驚人,自然界中很少有動物能追上它,但是戰鬥力很弱,巖雷鳥處於食物鏈的末端,遇到天敵一動不動,幾乎沒有戰鬥力,如果沒有森林等天然屏障,很容易被猛禽或食肉動物發現。

但巖雷鳥能夠在北極地區茁壯成長,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技能。最主要是依靠換裝了保護自己,隨着季節的變化,更換羽毛顏色,這樣就達到“隱身”,隱藏在背景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