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要聊的事是疫情,以及围绕疫情一系列的鬼东西,早在家里关起来的时候就想聊这个话题了,只不过被食物充满了心智,以及立志要把《数据与广告》写个系列雏形出来,所以一推再推。20年初的时候,我补充的回答的时候说,建议要入数据开发或者数据分析坑的人需要慎重一点点,对于那些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硕士生,我给的建议都是如果有点算法的底子,想办法做数据挖掘或者算法吧。

作者·黄崇远

『数据虫巢』

全文共 4379

题图ssyer.com

 我们受迫于形式决定不了起点,但是可以无限延展你的终点。

从去年4月到现在,除了写《数据与广告》系列之外,还写了几篇读书笔记,其他的杂文写的很少了,内容太垂直太技术搞阅读量逐年下滑了,甚是伤感。

《数据与广告》系列的更新可能会放缓节奏,进入整理阶段,以及查缺补漏阶段,打算把这几年写的东西好好梳理一下,结合之前写的推荐体系、数据体系、还有广告体系都整理一下,大概率是能够整理一些完整体系的东西出来。

写了好几年,几十万字,脑袋里还有十几万字,凑一凑,一本书的字数总是有的。到时候整本书,体验一下著书立言,遗臭万年,啊不,是流芳一年的感觉。书的方向大概率是偏重广告与数据算法相关,关联一些推荐系统与广告关联的部分,还有一些基于广告的数据体系基建相关的内容。

不多说,影子都还没有的事,等有影子了再来炫耀。

今天要聊的事是疫情,以及围绕疫情一系列的鬼东西,早在家里关起来的时候就想聊这个话题了,只不过被食物充满了心智,以及立志要把《数据与广告》写个系列雏形出来,所以一推再推。

再加上这段时间,总是有太多老鸟安心待坑,应届生找不到工作资讯的事,还有前天5G消息的惊天轰雷,彻底不淡定了。

这些事其实都是有关联的,最终终究会穿透到作为个体的我们身上,而我们作为数据从业者,同样也逃脱不了这个魔咒,多想几遍,甚至是多谋划一点点总是好事情。

01

疫情与失业

我在2月1号,当时被关在家里写《数据与广告系列十八:结合疫情事件探索广告投放的规律变化》这篇文章时,配了一张图,大概是长这样子的。

当红炸子鸡,至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感染人数,压根儿就没资格上图,然后下图是4月11号,今天国际疫情分布图。短短两个月,世界地图已经被全染红了,据说世界上还有5个国家还没有失守,还得包括3个数据严重不可信的国家。

虽说国内已经逐渐把主角角色交出去了,逐渐趋于和平和安详,复工潮也如荼如火,锣鼓喧天百花齐放。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国际经济严重趋于一体化的今天,谁也不能置身事外,率先影响的一定是实体行业。

所以,这段时间很多报道“复工即失业”真得不是开玩笑,围绕中国沿海多少做进出口的工厂,老家一些人在东莞惠州深圳工厂上班的,真得直接通知无薪放假三个月啊。

当然,其他非进出口的实体行业倒没有这么严重,但事关吃喝拉撒无形中的削减,多少都会受影响的。其他人不知道,反正俺已经开启了记账过日子的节奏。

以上是实体行业,对于互联网行业,其实才是跟我们强相关的。

我在之前写广告系列中反复曾提到的,广告行业永远跟其他行业强相关的,广告是个中间载体,最终其他变现行业强势了,才有流量导入的诉求,广告才有得玩,流量才能卖个好价钱。

其他互联网行业一样的,电商行业,金融行业,游戏行业,在线旅游出行,都会受限于线下实体消费。游戏行业应该稍微好点,人在颓废的时候,虚拟世界总是能带来温暖。但想大幅增长是不要想了。

回到疫情跟失业的标准话题,其实互联网行业年后反倒没有大规模裁的消息了,因为互联网行业永远是感知最强烈的行业,且看去年下旬,疯狂的裁员潮。今年年底到现在,已经没有大司大规模裁人了,至于说小公司倒闭,断断续续的裁人,在目前这种舆论舆情下,自媒体有限的发文排期上,压根儿就没有给这种消息留位置。

所以,一片安详,但是你仔细看下互联网公司发出去的招人JD数量,以及自己所在司所在岗的HeadCount是不是缩减了,甚至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更直接的体现是去年秋天以及今年春天的应届生小朋友们,来,大声说下你们找工作的感受。

而且,不太好的结论是,这事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02

新基建与未来

与之相反的情况是,新基建的话题被抬的很高,大有点鼓吹噱头的意思,大有种新基建是国民未来的救命药丸的架势。

可能有人不清楚什么是新基建,炒股的人应该很清楚,炒作的大风口,政府开会研究了一遍又一遍的东西,各种政策出台扶持的东西,号称未来要用50万亿扶持的项目。

所谓新基建,包括了特高压,高铁与城轨,新能源,5G,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范畴。特高压,高铁城轨以及新能源不熟悉,不发表意见,我们来聊5G,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甚至是工业互联还有物联网。

先说为什么叫新基建,源自于08年的老基建。

2008年金融危机,全世界一地鸡毛,中国当然不能幸免于难。如何振兴经济,刺激市场是个大难题。所以,我们来搞建设吧,立个大目标,国际层面推动,围绕大建设总的搞上下游支持产业吧,1万亿扶持下去,上下游一下子盘活了,钱流动起来了,国民经济上去了。

可以说大基建政策确实盘活了当时的经济,并指明了一条围绕基建带动产业带动消费的道路。

时间到了2020年,现在的情况并不会比08年好多少,国际上更是一地鸡毛中的一地鸡毛,老基建从过去带动产业发展到后面反过来产能过剩,已经起不到作用了。

所以,只能想其他路子了。

政府推动5G基础建设,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的基础建设,乃至于工业互联和物联网,短期来看都是消费支出,看不到产出,其实是想推动扶持基建的推进,盘活新的上下游,制造新的产业机会,有机会就有事干,有事干就有钱,有钱的流动就有其他消费,是这个逻辑。

所谓上下游产业链,比如5G上下游制造,芯片制造,工业互联改造,物联网上下游,业务上云都是机会,前期扶持,核心是把这个架子搭建起来,让玩家参与进来,前中期政府买单盘活市场。

至于后期,就是产能效能的输出阶段了,能过度到这个阶段最起码市场容量已经在了,整体社会效能提上来了,自然而然这个阶段就过去了,就是新的篇章了。

所以,新基建承载着的是老基建同样的期望和职能。

5G作为数据流通的打底支撑,保证所有信息可以以低成本自由流通,大数据和云是数据处理的基础,而中间链接的是工业数据和依托在物联网上的终端数据,额外再加上本来就在云端的互联网数据,那么输出靠什么?自然是数据的溢价,把价值挖出来,然后把价值从应用端反馈出来,这才有了人工智能这一说。

这两天,三大运营商拉上所有手机厂商一起发布了《5G消息白皮书》,这是一个大框架。

什么是5G消息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大的流量通道,然后基于这个流量通道可以假设你能想到的场景,比如支付、聊天、视频、资讯以及其他相关的生活服务场景。

是不是感觉微信已经有这种趋势感觉了,真的是。不止微信,支付宝也是。还有很多其他杂七杂八的类似生态,但缺点无疑是难以统一,无法从根本层面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国家队顺着5G这条线出手了。

顺着5G构建的流量高速,再做流量服务的统一架构,基于这个基础上做各种人工智能的应用端口,其实就是基于5G、大数据、云、人工智能这条线串起来,而5G消息只不过是个急先锋而已。

03

起点与终点

16年的时候,我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计算机专业应该如何发展”,是个应届生问的。

时代在变迁嘛,观点也是一年不同一年的,后面18年的时候,我补充了一波答案,然后19年末的时候我又补充了一波答案,今年年初我又补充了一波答案。现在这个回答下面220个赞,36个评论,不算多,也不算少了。

16年的时候我闲着没事干,动手写了点代码爬了大概四五个招聘网站的大数据相关岗位,进行了处理分析,然后试图证明大数据开发、大数据分析、算法等方向的崛起时代到来。

18年的时候,我用招聘经历告诉了他们,用了1个月,招了3个BI以及数据分析开发的人,简历一大堆,挑不过来。当时说的是,大数据分析开发相关的岗位已经有趋于饱和的趋势了。

20年初的时候,我补充的回答的时候说,建议要入数据开发或者数据分析坑的人需要慎重一点点,对于那些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硕士生,我给的建议都是如果有点算法的底子,想办法做数据挖掘或者算法吧。

对于我来说,我的起点是在12年,大数据尚不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概念,找相关资料尚不是现在这样遍地可见的情景。

七八年走来,见过搭起一个Hadoop就是一个先进大数据应用的场景,也经历过使用MR来做大规模离线检索做智能营销的场景,也做过极简主义的推荐系统,到后面世界越来越复杂,数据被玩弄的越来越多遍,很多数据应用场景需要更多更复杂的逻辑去支撑,更多算法模型的东西被嵌入在里头。

真是丰富多彩极了。

对于很多现在进入数据行业的朋友来说,你们的起点就在于今天。

今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去年大前端火了一把,什么后端开发APP开发真的遍地找的时代,数据从业领域算是一个难得的净土了。但我相信,这个净土也坚持不了多久。

并不是说没得玩了,而是说竞争力会越来越大。单纯的依赖过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我觉得很难混下去。

我觉得进入数据行业真的要有业务思维,一切不以数据价值变现的数据行为都是骗人的,都是耍流氓。而作为数据从业者,不能再停留在过去那种岗位边界鲜明思考层面,一切围绕业务价值输出来思考。

作为个体,我们已经决定不太了,上车,也就是说你切入的时机其实已经是注定的了,有些人就是晚入行,有些人就是赶早吃上了一口热乎的(怎么感觉这句话乖乖的)。

但我们的终点是相同的,最起码认真的人的终点的一样的,我相信不管社会局势如何变化,对于数据的理解会越来越深,随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铺垫,数据从业者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大。

同样,可能追求的就不是单纯的数据进来了,还有更多寄托在变现上的希望和效能提升的希望,此时,算法和一些数据的理解挖掘能力将有大的发挥空间。

04

最后

我们再回过头来再来看这个链条,疫情的爆发其实只是一个加速剂而已。

互联网产业爆发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了,要不然去年下旬互联网行业不会爆发出这么多大规模裁员事件。而作为行业流动资金最贴近的互联网行业,只不过先知先觉罢了。

所以科技行业一定会带来变革的,包括目前我们所看到5G也好,人工智能也好,所谓的工业互联也好,物联网也罢,只不过是个前奏而已。

对于我们来说,顺着这条道继续走就是了,只不过走的时候注意不要掉队了,尽量往人少的前头去,数据应用,价值挖掘,算法,人工智能(好吧,这个词总是让人敬而远之,其实没有那么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的社会生态一定是一个相对高度自动化,适度智能化的社会,而串联起这一切就是数据,而让数据产生作用的是算法。

此外就是,多思考,不懂的多手动实践,多去做思维的碰撞,不要闭门造车。

起码,现在来看,只要你愿意走远一点,终点还没有到尽头。

05

图穷匕见

你看,不写技术文章了就来广告,狼子野心。

想好好做一些事情,认真做一些事情。

建了一个知识星球,现在还没有内容,打算在业余或者周末时间维护以下三个维度的内容:

  • 广告和数据相关的内容,打算整理自己之前写的一些东西《数据与广告》系列,然后也希望在这里和想了解广告以及算法的朋友一起沟通交流,碰撞思路。

  • 数据从业相关的咨询内容,搞了8年这行,相信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应该能帮助不少想入行或者新入行的朋友,此外,还有计划的打算把一些机器学习结合公开数据集的小项目有条理的推出,帮助新手朋友们上手,以及了解广告或者算法。

  • 数据虫巢订阅的老朋友,在里头聊聊行情,时事,技术发展等吹牛打屁,这个就纯看各位爷心情了,上面两个才是重点。

所以,这是一个圈子,相对封闭的圈子,请对上面的号入座,感觉合适就加入,不强求也不勉强。

文章都看完了,还不加个球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