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出差到齐齐哈尔泰来县江桥镇,因为这是马占山将军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地方,所以特意抽空去看了看江桥抗战遗址。
江桥蒙古族镇位于泰来县北部,距县城48公里, 西与内蒙古扎贲特旗接壤,东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隔江相望,是泰来县重要的畜牧业、旅游业、商品粮和渔业生产基地,也是进入内蒙扎旗等地的交通转运站
早上7点从齐齐哈尔坐6276次火车出发,8点49分到江桥镇,票价8.5元。齐齐哈尔到大连的这趟火车路过小镇。
小镇不大,但人来人往的挺繁化。火车站出口出处,立有指示牌。
向北不远,就来到“江桥抗战”纪念馆。
馆前马占山将军铜像
馆内设有序厅、展厅、沙盘室等,主要展示“江桥抗战”部分图片和历史文物
出馆再向北就到了嫩江边,这里有当年发生激战的嫩江桥——哈尔葛江桥遗迹
木桥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建的一座铁桥。原木桥的桥墩地基处,用铁栏杆围了起来,试图以此还原历史真像。
旁边有块记录江桥抗战的石碑
(马占山将军像,来源网络)
回顾历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辽宁、吉林,并继续向黑龙江省进犯。当时黑龙江省省会在齐齐哈尔,日军要占领齐市,必须经过洮(洮南)昂(昂昂溪)铁路上的嫩江桥。刚刚上任的代理省主席兼军事指挥马占山,以约3个旅的兵力布防于嫩江北岸,严阵以待。
11月4日日军以满铁守备队进攻,被击退。11月6日,关东军以主力第2师团投入作战,马占山亲赴前线指挥,日军靠优势炮火和飞机、坦克掩护,形成拉锯。12日又从朝鲜调来援兵,加强进攻。马占山孤军奋战,终因部队伤亡过大,后援无继而撤退。19日,日军占领齐齐哈尔,省会迁至海伦。
“江桥抗战”历时半个月,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第一次有力抵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