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人民满意教育,其中“满意教育”不管如何定义,必然包含好教师这一要素。没有好教师,就失去了学校建设与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可以说,教师队伍的实力与潜力,就是教育发展的实力与潜力。

所以,在北京小学的办学中,我们把“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的内涵变成了三句话,那就是:一个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一支好团队,凝聚一方好文化;一所好学校,开启一段好人生。

好教师的内涵非常丰富。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北师大时提出的“四有”教师标准,在八一中学提出的“四个引路人”的要求,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

在多年实践中,北京小学形成了自己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我认为,今日做教师,必须实现工作方式的变革;而学校管理必须创新机制,促使教师在变革工作方式中提速专业发展。

教师要实现三次转身

总结自己和许多名优教师的成长经验,我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研讨会上,提出了教师发展的重要策略:转变工作方式。我发现,名优教师的成长一定会经历一个过程,这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虽然不可逾越,但是可以缩短时间。根本的方法在于转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如何转变?

01

从他主型转变为自主型

好教师的工作方式是自主型的。有明确的目标,有积极的追求,有吃苦的精神,有自觉的实践。他主型的教师明显地表现在于,专业发展校长着急,单位着急,组织着急,唯独他自己不着急。所以,好教师既是组织培养出的,又是个人追求出来的。培养好教师就要在调动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与积极性上下功夫。

02

从消费型转变为创生型

消费型教师的工作方式是把消费师范学校的知识,或消费教参、他人的经验作为唯一的工作方式,这样的工作方式导致知识的内化停止,思想退化,智慧萎缩,教师工作丧失劳动的创造价值。而创生型教师则立足学生发展,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使课堂呈现生命与智慧的价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的活水离不开不断的学习与创新。

03

从技术型转变为人格型

技术很重要,但是教师的工作不能走向技术主义。我们所从事专业的真正内涵是“育人”专业,而不是传授知识的专业。所谓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技术型工作方式,是指教师把专业发展的最高层位只定位于技术,这就很难达到教育专业的真正高度。

而人格型工作方式则要求教师认识到教育是爱与爱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以教师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过程。没有工匠技术的教师,教育就没有效率;没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教育就没有价值。

有了“三型”工作方式,我们的教师就会主动地工作,智慧地工作,高尚地工作。

创新管理方式 让转变成为可能

在北京小学,我们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机制,使这种转变成为可能,成为必须,成为现实。

01

实行年级工作制,让教师自我管理

我们不断实现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实行年级工作制,让每一个教师,让每一个班组成为班级和年级质量第一责任人,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体,走出“等待”的思维。

制定团队师德公约,评选学期特色班组,让年级教师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年级质量报告会,让教师和年级自我梳理、总结、监控、评价;年级团队的课程研发,让每一个教师提高课程领导力。学校的良好运转在于教师、班组自觉的良好运行。

02

成立名师工作室,让教师自我追求

我们学校没有简单搞师徒挂钩,而是成立十几个名优教师工作室。我们只成立工作室,不从行政的角度要求某个教师必须参加,而是工作室公布研究方向和重点,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专长自主申报、自主录取、自主研究、自主管理。实践证明,教师的积极性反而被调动起来,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

03

推行一票否决制,让教师自我教育

在评优评先和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多年来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对于违反师德规范、师德公约和学校岗位形象规定的教师,不但其本人不得参评优秀,而且所在的班组不得参评。在师德建设上,我们敢于向难点挑战。比如规定谢绝家长的任何馈赠。

目前,学校调查,老师的执行与家长满意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再如每年暑假完成对一年级新生百分之百家访,目前已形成北京小学特色的家访文化。我认为,师德建设要强化教师的自我教育觉悟,把师德觉悟与教师人格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正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好的教师,我们才有了今天的事业发展。培养好教师,建设好学校,打造好教育,这是办学的规律。我们教师应珍惜教育沃土,伫立改革潮头,引领教育发展。

内容转载丨“现代教育报”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为授权使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实习编辑丨程冬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