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照片中是清朝的太监们。“太监”是我国封建王朝在皇宫中服务的男性“宫人”,这些人原本统称为“宦官”,只有地位较高的才能成为“太监”,但是到了清朝,“太监”一词就开始等同于“宦官”。

太监原指宦官中的高级官员,太监们又被称为:宦官、阉人、寺人、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在唐高宗时期,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任宦官为太监,少监;明朝时期内廷有十二监,其主官则为“太监”,主官以下的宦官皆不可称为太监,但后来随着宦官势力的膨胀,宫中宦官就皆被尊称为“太监”了。照片中是清朝的太监们。

“太监”是我国封建王朝在皇宫中服务的男性“宫人”,这些人原本统称为“宦官”,只有地位较高的才能成为“太监”,但是到了清朝,“太监”一词就开始等同于“宦官”。这些“宦官”和正常男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没有生殖器,因为这样他们就没法淫乱后宫了,就能够保证皇帝血统的纯正,所以皇宫之内之内只有皇帝一人为真正的男人。照片中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们。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宦官就由少府管辖。到了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亡教训,间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的势力。到了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非常严格,而且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但是到了永乐年间,宦官们又开始被重用。此后,宦官之祸迭起。照片中是御膳房里面的太监。

清朝末年,太监们大多都是劳苦人出身,因为被生活所迫,所以穷苦人家指望把孩子送进宫里,能有条活路,将来也能得些好处。而太监入宫后,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爬上有权有势的地位,大多数是受苦人。而李莲英这是那一批太监中比较突出的一位了,在受宠期间大量敛财,据说李莲英临死时,不仅有大量的地产,还有金银玉器无数,4个继子分得了大量银钱财物,就连2个继女,也每人各得白银17万两。照片中是清末时期大太监李莲英。

慈禧的二总管崔玉贵,他最开始在庆王府中当差,后因为武功好,到宫中戏班演戏讨得慈禧喜欢,后被授三品衔,亮蓝顶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前夕,慈禧下令将光绪皇帝的珍妃投井,崔玉贵奉命将珍妃丢进了宁寿宫北端贞顺门内的水井中。

清朝初期曾模仿明朝制度,设立十三衙门以便统管太监。顺治皇帝驾崩后,孝庄太后裁撤十三衙门。顺治时期设置宦官有千余人,到了乾隆年间宦官人数增至3000人,这是清朝有史以来最高纪录,此后再没有被超过。照片中是储秀宫首领太监瑞福。

很多太监由于身体上的残疾,心理也有些变态。《红楼梦》中贾元春曾说过:太监们做的事情是见不得天日的。一些太监会在宫外购置房产,买丫鬟伺候自己,甚至娶妻纳妾,有的与宫女搞“对食”。明末大太监魏忠贤就和皇帝的奶娘客氏搞对食,明熹宗继位后,竟给客氏与魏忠贤赐婚,使他们成为“对食”夫妻,这简直荒唐无比。照片中是溥仪与外国来宾游玩时带的贴身太监(左边二人)。

太监们大多出身贫苦,去当太监纯属是无可奈何之举。而这些人在进宫当太监之前都要先“净身”,年龄一般在十岁左右,这是当太监的必经之路。清光绪年间,北京就有专门干这种营生的,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五"和地安门内方砖胡同的"小刀刘",就是专干这一行当的。但“净身”之后也不一定都能到宫中当太监,那些进不了宫的会先在王府中当差。照片中是身穿蟒袍的太监。

载涛贝勒之子溥仕先生曾说过太监们说话除了声音尖还有一些还带地方口音。其中那些下层小太监一旦失掉服役能力之后,都要被逐出紫禁城。不少太监晚年以寺庙栖身。据调查,在北京城郊,共有明清时期的太监寺庙约20多座。照片中的这位太监就是被赶出宫无家可归的太监,这些人最后只能在寺庙里了此残生,也是很心酸的。

照片中是清朝最后一名太监孙耀庭,这是他在91岁时曾书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条幅,以表达自己的情怀。1916年,15岁的孙耀庭经过孙家辗转托人介绍,被送进了紫禁城当上了太监。进宫后的孙耀庭被分配到清朝载涛贝勒处当差,载涛给其起名为顺寿。之后又先后伺候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端康皇太妃、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1924年11月5日,孙耀庭随溥仪从紫禁城回到原摄政王府,载沣让孙耀庭回了老家,并于1996年逝世,终年94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