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段,是我原来服装店的营业员,在来我店里之前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娘们儿。

  她家在东北黑龙江齐齐哈尔讷河市旁边的屯子里,也就是中国地图上那个鸡冠子的位置。

  2006年年底她来到西安看她大姐,小住了几十天,周游了几个景点和街道,立马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然后就下决心要来西安,要像她大姐一样定居西安。

  想定居西安,谈何容易!三十大几老汉娃娃一大家子,没文品、没技术,敢想就算有胆了。

  小段的阴谋

  你还别说这小段还真有两下子,在从西安回去的火车上就开动大脑想起了办法,火车进入山海关的时候一个完整的大阴谋在小段的心里就形成了。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要想来西安,首先要把娃他爸弄过来,至于儿子嘛,才上小学二年级属于领到哪就跟到哪的碎娃,不用考虑太多。

  小段的老公小李是土生土长的讷河人,是家里几代单传的宝贝疙瘩,在镇上工厂里当电焊工,吃商品粮,家里条件优越。她明白就是说出大天去也不可能做通小李的工作,但她清楚她在老公心里的分量,因此决定赌一把,任性一把。

  于是,表面上乐乐呵呵的小段,干活效率更高了,一年到头种什么菜收成好,什么菜好出手,早早地预算好,联系好下家。

  转眼到了年底,热炕头上的小段掰着手指头,茄子一行豆角一行的跟老公扒拉着一年的丰收成果,酒足饭饱的老公瞄着眼看着能干的媳妇,心里乐滋滋的。

  小段一看时机成熟马上趁机吹开了枕头风:哎,今年收成不错,菜也基本上卖完了,我看咱也带着孩子出去兜兜风吧,去西安看看?

  那有啥说的呢,能干的老婆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去呗,明天孩子放寒假,就买后天的票,把孩子作业也带上,大老远的去一次不容易,多呆几天过完年再回来。

  就这样一家三口上了火车,不舍得买卧铺,仗着年轻在硬座上咣当了四十多个小时到了西安,那是2007年12月28日。

  到西安后小段就向小李摊牌,炸了毛的小李最终经不住老婆的软磨硬泡,妥协了。是啊,都是年轻人谁不向往新生活呢,换一种活法也挺好,老婆孩子热炕头依然还在,只是挪个窝换个风景,何乐而不为呢?

  说干就干,能不能在西安站住脚,经济是关键。

  春节刚过,小段就来我店里应聘了。

  说实话从她进来的时候。我就没打算聘她。因为她实在是太不适合做服装店的营业员了,整个就是一个土肥圆。一口土的掉渣的东北话黢黑的小脸一看就是个农村妇女;身材臃肿臀部肥圆,浑身上下被大棉袄大棉裤大棉鞋裹的严严实实。

  没说两句,我就半开玩笑的取笑她:“你真是东北人嘛?就这天气,你看我屋里屋外就一件薄毛衣,你呢,快成棉花包了,还东北人呢,一点抗不住冷!”

  当时小段咋回的话我记不清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我是因为她的笑声和眼神决定把她留下来的。

  以我的经验判断,这是一个性格爽朗手脚利索的干活好手,并且其眼神坚定明亮,是个有品质有责任心的人。

  实践证明我没看错,小段是个好苗子,虚心好学,尤善与人交往,上手很快。

  接手服装店

  小李也是个勤劳本分之人,既然同意了老婆的安排,那就要担当起一家之主的责任。很快小姨子帮忙给找了份送水的工作。07年的西安,喝纯净水矿物质水是很健康的时尚,市场需求很大,但送水工的工作很辛苦。

  当时的送水工是无底薪按件提成,纯净水售价一桶8元,送水工提成挣1元,矿泉水15元一桶,提成1.5元,小李肯吃苦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这就意味着小李每天最起码要送50桶水,每一块钱都要把40斤重的水桶从库房搬上车,拉到地方再卸车扛到用户家里,戴上鞋套进屋装在饮水机上,大部分还要爬楼梯,真真正正挣的是血汗钱。冬天一身冰碴子,夏天晒的浑身掉皮。苦归苦,能供养一家人的生计,小李也很满足了。

  孩子也托人在服装店的附近小学借读,小段在我的店里上着班,工资不是很高,但也方便招呼孩子上下学,晚上他们就借住在后楼姐姐家里,这样一家子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两年后我因忙别的事准备把店转让出去,首先我就想到了小段,以我对她的了解,我觉得她应该接手,这对她是一个机会,一个立足的机会。

  我找到小段,直截了当的跟她说明了情况,然后说:接不接你跟你老公商量商量,只给你一天的考虑时间,明天上午店里回话,接就办手续,不接我就对外转让。

  第二天上午,我去店里,看到小段的姐夫,妹妹、妹夫等三四个人在场,我就跟他们说:你们都出去,这是我俩之间的事,我只跟小段谈。

  他们出去后,屋里就剩我俩人,一个陕西婆娘对阵一个东北娘们。

  陕西婆娘:咋样,跟老汉商量好了没?接不接?我对你说这是个机会。

  东北娘们:我知道,姐,我接。

  陕西婆娘:好样滴,我没看错你!来签合同。

  刷拉刷拉,东北娘们在合同上签上她大名后,递过一沓子人民币:姐,转让费,你点一点。

  哗啦哗啦,陕西婆娘清点完毕:莫马达,交接点货!

  当天我们就完成了所有手续,小段当上了店老板。

  后来听说,转让费是借她姐夫的,这个我也是预料到的,段家这个大姐夫对段家的事一贯是出钱出力非常有担当,他姐夫的为人我早有耳闻很是欣赏,但在转店这件事上,我还是主张小段要独立,借钱可以,但要自己做主。

  转营蔬菜店

  小段接手后服装店又开了两年,到2012年的时候,网购成风实体店纷纷关张,服装店也受到冲击很难维持。小李也因经年送水的强体力透支,身体逐渐有点吃不消了,毕竟是奔四的人了。

  于是夫妻俩决定小李辞职回来,两人一块改行卖菜。

  这无疑是个英明之举,两口子原本就是菜农出身,又善操持家务,对蔬菜及副食类了如指掌。菜店又处在小区人口密集的中央位置,不愁没有销路。

  不出所料蔬菜店生意很红火,用原来送水的电瓶三轮车上货已经满足不了了,于是又新买了金杯面包车,顺带把车改成了早上开出去进货,回来停在店门口卖馒头的两用车。

  妇唱夫随,老公进货,老婆销售。

  批发回来的大白菜自己再加工成东北酸菜,东北辣白菜。

  夫妻俩起早贪黑拧成一股绳,前店后家,一家人生意红火团团圆圆。

  砂锅米线店

  一晃四年过去了,小段的小店又出现了新危机。

  随着城市管理升级,小区建立了自己的菜市场,新建菜市场离小段的菜店不到百米,上下班高峰期,市场延伸出来的菜贩的三轮车把小段的菜店围得一道一道的,行人也图方便在路边顺买一把菜也就懒得进店了。

  穷则思变,充分考察了市场后,两口子又转行加盟了一家砂锅米线连锁店,经过总店严格的培训后小段像模像样的当起了大厨。

  小段家的砂锅米线我去吃过两次,味道不错,尤其是其汤味特别浓郁醇厚,究其缘由,是小段在原汤底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现熬的鲜鸡汤。

  后来再没去过,一是小段每回总不收我的钱,推三推四的也就收个本钱;二来生意太好总觉得去了占个位置影响人家生意,现在想想还馋她家那口砂锅米线汤呢。

  做生意的都知道小区里开店最大的好处是人流稳定,但这也是最大的弊端。再好吃的东西也招不住三遍五遍的吃,几个月后热潮渐退,米线店的生意也渐显冷清了。

  小段两口子不敢懈怠积极应对市场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适时陆续研发推出了朝鲜冷面,朝鲜辣白菜,自制肉皮冻等,这些都是小段在东北老家的拿手绝活,在小区没有竞争对手。

  这个时代繁荣昌盛这个时代又残酷无情,电商摧垮了服装店,电商又盯上了餐饮行业,随着美团、饿了么的兴起,实体店食客锐减,眼见着小区里的餐饮店大店分割包租小店关门转让,小段的小店依然坚挺,不得不让人佩服。

  混合双打店

  中秋节小段掂了两大箱子餐巾纸来看我,我知道那是她微信代理的,之前通过微信下单给过我,品质还不错。

  小段做微商也就两三年时间,现在除去餐巾纸她还代理了保健眼罩,内衣等,从微信上看貌似还不错。

  当面聊聊还真不错,她的优势是把微商和实体米线店相结合,实体米线店因微信朋友圈而客源不断,进店吃饭的食客又能零距离感受微商上的商品,一举两得一石两鸟。

  小段这玩的是实体店微店混合双打呀!

  说到未来。小段充满信心,店里最近又新推石锅拌饭,儿子今年高考中榜也考取了心仪的大学,就在西安上学,老公也在西安社保中心上了社保,年初时打算在西安买房,但看房价飞涨正持币观望中。

  看着坐在我面前的小段,修剪讲究的齐耳短发,肩线玲珑的灰色大格纹休闲衬衣得体雅致,再想想十年前的那个土肥圆东北娘们儿,我不禁感慨:小段,你这十年变化真大啊!

  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小段在这十年里规避了电商对服装业的强大冲击,领略了美团外卖饿了么的咆哮,现在她又主动出击联手微商……

  她用十年的光景一步一步完成了其定居西安的梦想,一家三口都成为了新西安人。

  世界无末日,未来有惊喜。

  希望未来十年小段还能不断实现她的新梦想。

  作者 |骷髅裤头

  版式设计 | 霹雳

  征稿启事

  『美观LIVE』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西安、陕西相关,有趣好玩,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