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寻找犯人、抓捕犯人已不再像以往那么困难。在大数据及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全球覆盖之下,面对茫茫人海,刑警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有效掌握犯人的行动路线,从而实施抓捕。而犯罪者真人照片的放出,更令他们无所遁形,大大增加了抓捕的成功率。

    不过众所周知,古代没有照相机,根本无法留住犯人的影像。而若想寻找犯人,张贴通缉令,则必须寻找当事人和目击者。不过,在紧张、害怕等种种因素之下,每个人对犯人的描述大多不尽相同。而这也就导致画师将画像画出来时,显得十分抽象,有的更是连人样都看不出来,丑到无法形容。但令人奇怪的是,即便画像极为奇葩,甚至将犯案者与画像对比,也很难看出相似。但在古代,凭借这种通缉令,竟还真抓到过不少犯人,这是咋回事呢?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这正是通缉令中的悬赏金额所带来的魅力。为了尽快将犯人捉拿归案,官府一般会将犯人按等级划定悬赏金额,一般出价都在数十两到上百两白银之间。不过这对于百姓来说,哪怕这个犯人的赏金只有10两,也足以让他们疯狂。毕竟按正常来说,古代常人若有2两银子,就足够家里美美生活一年。而10两,则够5年潇洒。如赏金提到几十两到上百两,更足以让当地掀起一场举报的热潮。

    另外,靠抽象画像去寻找,自然是不太靠谱。不过,古人也有着其他办法。由于古代交通并不便利,想去外地都需要路引。因此,每当有外人来到村子或小镇时,都足以引起人们的警觉。没有路引就意味着无法进城、无法住宿、无法光明正大的走在路上。除非躲入没有人烟的深山老林,否则只要通缉令一下来,这些外地人肯定会遇到麻烦。如果他们又恰巧与通缉令的描述相似,那基本就是稳抓。也正因此,与其说是通缉令的画像抓到了犯人,倒不如说是赏金起到了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