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小球打法開始統治聯盟,“死亡五小”彷彿成爲了每一個爭冠球隊的必備殺招,一部分球迷們在享受着這種高回合數、高出手數的流暢跑轟打法的同時,另一部分球迷,尤其是經歷過傳統打法時代的球迷,彷彿更多的是懷念,懷念那個鼓勵身體對抗,進攻舉步維艱的時代。

什麼是所謂的傳統打法呢?可能沒有人能給他一個太過書面的定義,但是又不外乎兩點:更多的更強硬的身體對抗——防守,更復雜更具有侵略性的戰術——進攻。“郵差”卡爾馬龍在近日談到當今聯盟的打法時表示:“我不太喜歡現在這樣的三分球打法,還是更喜歡以前身體對抗更激烈、戰術套路更多的打法。現在的比賽我有時候會看下,有時候都沒看。比賽本身處於良好運行的狀態,但是我覺得他們在很多事情上做的太過勉強了。你們能不能告訴我,當他們組織一次進攻套路時,到底是誰在執教?你們能不能告訴我?在這個聯盟中能找到五名戰術套路打法設計和貫徹執行方面做得很好的教練員嗎?”對於當今小球的打法,已經有很多名宿表示過他們的不屑,他們普遍認爲現在的聯盟球員球風軟弱,不具備對抗性,如果放在以前可能都無法在聯盟中生存下去。

也許這些名宿的話過於偏激,可是也不是毫無道理。最典型的當屬於今年西部決賽中第七場的火箭的“死亡三分”,本場比賽中,從第二節還有6分13秒開始到第四節還剩7分02秒,在接近兩節的時間裏,火箭曾連續投丟27記三分球,這是NBA季後賽歷史上連續投丟三分球最多的紀錄。這使得勇士從最多落後15分到最多領先13分,奠定勝局。火箭從聯盟第一的65勝到最後惜敗西決,可以說是成也三分敗也三分。而火箭的主教練德安東尼便是目前公認的小球打法的開創者。

何爲小球打法呢?不是球小了,也不是人矮了,而是對進攻速度的更加極致的要求的一種打法。總結爲兩個字就是“跑轟”,全隊基本上不打慢節奏的半場進攻,如果必須得打半場進攻的時候,球場上的五名隊員位置比較散開,多利用傳球、擋拆、跑位來製造出投籃出手的機會。這也是爲什麼有人會說小球打法下球員球風軟弱的原因。

說到小球,我們不得不提三個代表性的球隊,他們分別是小球打法的開創者、發展者和集大成者。如前邊所提,德安東尼是小球打發的開創者,那麼就球隊而言,那必然是當年納什所帶領的太陽隊。2005年的太陽,如果單從出手選擇的最優性比較,他們的出手選擇是不及當時的凱爾特人、湖人以及灰熊的,原因很簡單,因爲當時的主教練正是德安東尼。但在納什的率領下,太陽的外線實在太準了,據統計底角以外的命中率高達39.0%,而這一塊當年的平均水平只有34.9%。

說到發展者,那就是由勒布朗詹姆斯、韋德、波什所帶領的熱火了。一些年齡稍小的球迷甚至會認爲那個時候的熱火纔是小球時代的開創者。坐擁三巨頭搭配上由雷阿倫領銜的射手羣的熱火無疑是那個時期總冠軍的最有力爭奪者。儘管是在2014年他們輸的最慘的那一年,他們在籃下命中率和籃下以外的禁區命中率也分別高達68.0%和46.9%,要遠遠高於平均水平的60.8%和39.3%,要知道他們還有不俗的三分火力保底。

說到集大成者毫無疑問那就是現在被稱爲宇宙強隊的勇士了,4年3冠無疑是最有力的證明。至於數據,我就不列舉了,因爲在我看來,在當今的小球時代下,出手數和命中數這種數據已經越來越“離譜”了。勇士有很多名號,“三分大隊”、“水花兄弟”、“海嘯兄弟”,“勇三瘋”......這些無疑都在體現着一點——強大的投射能力。有人說過:和勇士對攻那是在找死。當然,2016-18這兩個賽季的騎士也是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如果沒有防守,勇士確實是一個無解的存在。

這時不禁有人會問:爲什麼傳統打法很難在當今聯盟施行呢?

個人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1.具有絕對統治力大個子球員相對較少,也就是我們說的,目前聯盟裏沒有超級中鋒,隨着球風的轉變,各個球隊也不再注重培養這樣的中鋒,而是更加青睞於能力全面性的中鋒,最典型的有考辛斯,小加索爾,恩比德。這就像是“惡性循環”一樣,傳統中鋒的地位越來越低,當然也就更難出現超級中鋒。2.越來越嚴格的判罰尺度,使現在投手更容易得到保護,從前的聯盟本身就強調對抗,即便君子雷和上古米勒那樣的傳統投手也必須擁有一副鐵身板,否則單憑對抗就會大幅拉低準確率。

小球打法與傳統籃球的比較已經持續了數年之久了,我覺得很多籃球名宿和球迷不讚賞現在的小球打法歸根結底是因爲一些球隊的盲目跟風,導致比賽經常從一開始就是一邊倒的態勢,讓人覺得失去了籃球本身的競爭屬性。當一支放棄防守一味地追求進攻的球隊遇上一支進攻比他強的球隊時,彷彿比賽就失去了懸念,這樣的比賽確實讓人乏味。不過現在的小球打法也確實在不斷地對運動員們提出着更高的要求,它使得運動員們不斷地去強化自己,完善自身。因爲隨便的一個短板可能都會影響一個球員的上限,從而對他在球隊的地位及作用產生影響。

各位,你們覺得哪個時代更具有誘惑力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