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精銳部隊簡稱衛隊,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8世紀初和俄羅斯帝國的締造者彼得大帝身上。這支衛隊最初是作爲當時還是年輕人的彼得大帝的消遣,被稱爲謝苗諾夫斯基軍團和普列奧布拉任斯基軍團。當時,俄羅斯缺乏正規軍事院校,因此衛隊就變成了軍隊的一種教育機構。

然而,在1700年,樂趣和遊戲突然結束了。這兩個軍團在與瑞典人作戰中表現出堪稱楷模的勇氣。儘管俄羅斯在納爾瓦戰役中敗北,但這兩個軍團的決心還是使得軍隊得以成功撤退。1706年,彼得大帝親自擔任普列奧布拉任斯基軍團的上校,甚至還身着軍服。

彼得大帝提升了衛隊的薪酬,並下令將他們的長襪顏色從綠色變爲紅色。這是爲了表彰他們在齊膝深的血水中作戰的事實。沙皇親自負責監督經營衛隊招募新兵的過程,並親自批准每位候選人。

隨着時間的推移,近衛軍的規模和數量都在增加。在18世紀,他們成爲一支有影響力的政治力量,因爲衛兵主要來自貴族階層,往往與宮廷關係密切。一些俄羅斯統治者得以繼承王位正是要歸功於近衛軍的支持,包括俄羅斯最著名的女皇葉卡捷琳娜。常常只有身材高大和充滿力量的人才能入選近衛軍,但在葉卡捷琳娜大帝時期頒佈了一項法令,明確要求所有近衛軍士兵的身高必須在182.5釐米以上(此時士兵的平均身高約爲160釐米)。

然而,在19世紀初,近衛軍恢復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戰鬥。衛兵在拿破崙時期多次表現出色,包括在莫斯科附近發生的博羅季諾戰役和後來在萊比錫爆發的多國戰役。1814年,在擊敗拿破崙之後,俄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在近衛軍的簇擁下莊嚴地在巴黎市區穿行。

20世紀初,近衛軍參加俄日戰爭,後來又在1905年鎮壓俄國革命。1905年12月,尼古拉二世派遣謝苗諾夫斯基和普列奧布拉任斯基近衛軍團鎮壓莫斯科的叛亂。一些拒絕執行命令或從事警察工作的軍官被普通軍隊的軍官代替。

近衛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特別是1914年在東普魯士的戰鬥,然後是1916年的科維爾圍城戰役,但近衛軍遭受重創。喪夫的瑪利亞•費奧多羅夫娜(Maria Feodorovna)在自己的日記中抱怨這場戰爭,寫道“近衛兵的損失毫無意義”。有人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精英警衛軍的高傷亡削弱了其在支持皇位方面的政治影響,從而鋪平了革命的道路。

1917年十月革命後和推翻尼古拉二世後,布爾什維克試圖建立自己的衛兵部隊,成爲紅色近衛團,終於由工人組成。他們常常很難得到武器。據一位歷史學家稱,這意味着“許多工人過去經常從軍隊士兵手中購買左輪手槍、步槍甚至機槍。”到1917年10月,這些部隊已經擁有足夠武裝,能夠在布爾什維克起義和打敗臨時政府中發揮關鍵作用。這些近衛團後來成爲蘇聯紅軍的一部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1年,近衛團獲得真正重生。同年9月,在第一次成功反擊納粹軍隊後,四個師被授予近衛軍稱號。大約在同一時間,一種新武器列裝軍隊,這就是喀秋莎火箭炮。它被稱爲近衛軍迫擊炮,以免被德軍發現這實際上是一種高效的火箭炮。戰爭結束時,整個軍隊都獲得近衛軍稱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