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主要治疗包括:药物、冠脉支架植入术、冠脉搭桥术等。尽管药物和医疗技术取得较大进步,但仍存在问题:1)临床症状未缓解,患者仍有胸闷、不同程度胸痛、心悸、气短、疲倦乏力等;2)冠状动脉血管仍有不同程度狭窄,或支架内再狭窄;3)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率并没有很大改善。

面对上述问题,患者该怎么办?如何进一步选择适合的治疗?中医药作为祖国的瑰宝,对冠心病的防治有较好疗效,具有独特优势。

来源/视觉中国

“整体观念”防治冠心病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影响因素总结为: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环境因素。由此可见人体的健康,除了医疗条件之外,还需要从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因素整体考量。这与中医的“整体观念”一脉相承,完全符合,中医治疗冠心病不仅考虑患者的全身脏腑情况,同时也考虑患者的社会环境之影响。

来源/视觉中国

治心兼顾五脏六腑: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存在相生相克关系,临床治疗冠心病根据患者症状、病机不同,兼顾其他脏腑进行整体调理,如合并焦虑、失眠、心烦则采用心肝同治;如合并疲倦、乏力、气短、纳差则心脾同治;如合并夜尿多、怕冷、腰酸、腿脚重无力则心肾同治;如合并眼花、耳鸣、潮热、出汗则心肝肾同治等等。最终使冠心病患者脏腑阴阳气血恢复“平和”之状态。

来源/视觉中国

治心考虑天地自然:人应顺应天地、与四时气候保持协调,调和食物,与社会、家庭调和,才能保持健康。反之,临床上经常看到典型病例:天气大热、大冷时发病;暴饮暴食后加重;工作家庭不顺心、压力大易致高血压,进一步发展为冠心病;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失眠等逐渐发展致冠心病。中医在治疗冠心病时均要考虑上述因素,进行药物干预调理,或精神情绪开导,或健康宣传教育。

来源/视觉中国

“辨证论证”治疗冠心病

辨证论证是中医治疗核心,根据中医理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这明显有别于现代西医对所有冠心病患者均采用统一的、指南性的治疗方法,从而获得较好疗效。

来源/视觉中国

冠心病中医属于胸痹、真心痛范畴,血脉不通为其主要病机,其特点属于人体本虚标实,本虚为人体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兼夹气滞、痰浊及血瘀等。每个患者由于生活环境、工作条件、性格及饮食习惯等不同,病机表现也不一样;在给予活血通脉基本治法的同时,中医辨证则根据患者不同病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

1. 合并气虚:冠心病患者常出现活动或登楼气短、疲劳、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气虚表现,故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加以人参、黄芪等补气之品。

2. 合并血虚:患者如表现出头晕、乏力、面色无华、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舌淡有齿痕,属于血虚表现;需加入熟地、当归、白芍等养血之品。

3. 合并阴虚:患者如果出现午后或夜间潮热、盗汗、手足心发热,舌红少苔,属于阴虚表现,需加入滋阴清热之品进行调理。

4. 合并阳虚:患者如怕冷、手足不温,舌淡胖,属于阳气亏虚,应加以温补阳气药物治疗。

5. 兼夹气滞: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志,二者相互影响,故冠心病患者常合并有情志不畅,如出现胸闷不舒、喜叹气、心烦、急躁、失眠、焦虑等症状,应在活血通脉的同时加以疏肝理气、养心安神。

6. 兼夹痰湿:患者常有体胖、运动少、口粘、苔厚腻,属于痰湿重,应加以温化痰湿之品。

来源/视觉中国

总之,中医防治冠心病始终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来看待,而不是仅仅治疗局部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同时根据患者病机表现不同进行辨证论治,这些均是中医的优势特点,与现代西医不同之处。故许多患者在中医调理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存率明显改善。

专家介绍

冯其茂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