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天气干燥,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无论再怎么预防,很多人还是“防不胜防”的生病了。

宝妈群里看到有宝妈在询问:宝宝前阵子发烧,退烧之后晚上睡觉总是流很多汗,又时候睡衣枕头都给弄湿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要不要紧?

宝宝睡觉时满头大汗,很多宝妈应该都有过类似经历。

但是宝宝流的是虚汗还是实汗?宝宝睡觉流很多汗是否正常?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的身体病症?这是很多宝妈都会担心、焦虑的问题。

宝宝睡觉时的满头大汗,确实藏着一些身体健康的小秘密,家长们一定要学会分辨宝宝睡觉流汗是否正常。

1/

多汗是孩子的生理特点!

这种情况下多汗不必担心!

首先我们要知道,出汗是身体内的一种神经反射表现,也是机体散发多余热量、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

小孩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中生理代谢旺盛,大脑的神经系统发育也还不完善,对体温的控制调节较弱,只能通过出汗将多余的热量散发,调节体温达到正常范围。

尤其是婴幼儿,体液含量占体重比例最高,皮肤表层的微血管更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更容易大量出汗。

并且,入睡出汗与头部出汗,这也是宝宝的发育特点之一。

孩子白天活动多体内产生的热量也多,而机体没有能力及时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等到孩子入睡时,身体新陈代谢不能及时减慢,积蓄体内的多余热量就会以出汗的方式在短时间内释放。

婴幼儿身上的汗毛开放较少,主要还是通过头部散热。而且越小的孩子头部散热所占全身散热的百分比越高,所以看到入睡后的孩子满头大汗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宝宝生理性多汗的特点:

1、入睡头部出汗,熟睡或入睡1-2个小时后出汗逐渐停止;

2、宝宝除了入睡出汗,没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夜啼、厌食、口臭、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倦怠乏力等。

2/

这些出汗症状,家长要注意!

1、疾病过后,体虚多汗

孩子生病发烧对机体消耗比较大,生病好之后精神不好,免疫力还没有恢复正常水平,身体各方面能力尚未恢复,体质比较差,容易出虚汗。

建议:多吃蔬果补充必须维生素,适当户外活动可增强抵抗力。

2、某些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出汗

小孩在晚上睡着后轻易出虚汗,经常会弄湿背心或床单,并且一受凉就易生病,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盗汗症”,很可能是孩子缺钙的一种表现,属于佝偻症的初期表现,家长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

l 缺钙/佝偻病:

以3岁以下的小儿为主,主要表现在上半夜出汗,这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的。

除了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钙质以外,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也需要钙质的参与,缺钙会使人体自我调节系统失调,而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盗汗、多汗就是一种常见现象。

l 结核病: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患儿同时还有咳嗽、食欲不振、淋巴结肿、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

这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并且隐藏性较强,起初症状不明显,还可能出现漏诊的状况,但等到症状明显,病情一般已经较为严重。

所以,发现宝宝出现以上症状,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咯。

3/

护理多汗宝宝,妈妈要更仔细!

1、尽量避免外界原因导致孩子多汗

很多家长总是害怕孩子着凉,秉承和“孩子永远比我们穿多一件”的原则,每天把孩子捂成一个汗宝宝。

其实,宝宝的温度感受跟成年人一样,摸摸宝宝的后颈、背部,不出汗不凉,宝宝睡得香,温度就正好。

给宝宝穿多盖多,捂出一身汗又没能及时擦干,反而更容易让宝宝着凉生病。

2、汗水及时擦,汗衣及时换

出汗后及时擦拭干净,保持皮肤干爽,能跟好的避免着凉。宝宝大量出汗状态下,如运动后、入睡时,多准备一套干净的衣服、寝具汗湿时及时换上。

3、注意补充水分盐分

出汗多的宝宝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6个月内的宝宝建议多喝奶就可以了,6个月以上的宝宝建议适量喝水或吃水果。

大量出汗还会容易流失钙、锌元素,所以“汗宝宝”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含钙、含锌丰富的食物。

4、保持室内通风

出汗后的潮湿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家长们要注意开窗保持室内通风哦。

.END.

十分妈妈: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公众平台,在这里,为你分享提升妈妈宝宝幸福指数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众号:shifenmama8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