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羅直播找回了狀態 觀衆卻少了一多半

昨天,老羅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直播帶貨,這一次,羅永浩顯然在準備方面更加的充分,但是這次的觀衆人數卻不比之前,半小時的觀衆數剛剛突破70萬,而上一次,半小時的人數已經超過200萬。

雖然上週觀看人數從300萬最後掉到了100萬,但這一次, 開播一小時,直播間的觀衆掉到50萬以下。

上一場直播,羅永浩光打賞收入就高達360萬元。此次直播,他也把這360 多萬元打賞全部用來補貼湖北當地的果農,並在直播中以1分錢5斤的包郵價賣湖北產的橙子,這款橙子上架1分鐘就賣光,約12萬箱。

根據燃財經報道,這一次,羅永浩沒有保留選品的神祕感,在直播前直接給出了產品清單,從堅果食品到洗衣洗手液再到行車記錄儀甚至網絡課程、汽車,一共20多個品類。你要說這10天之內老羅都用過他們嗎?怎麼可能?但最重要的是,人家準備好了銷售,這就夠了。

不過,有人覺得,羅永浩的直播間像個雜貨鋪,看不出精心挑選,更像是來者不拒……羅永浩和什麼掛鉤?科技產品、英語甚至網站建設,但是你要說這些零食他懂不懂?更多的,還是靠名人廣告效應,而不像口紅之於李佳琦。

老羅說選品標準時提到:食品類和快銷類,一是大品牌或國民品牌,這樣既安全又省時省力,比如上一場的伊利安慕希、洽洽堅果和本場的良品鋪子。另一類是在垂直品類中取得足夠大的成就,但還沒擴張成全民品牌的,包括奈雪的茶、鍾薛高等,老羅認爲對於這樣的廠商自身的品牌宣傳價值非常高;二是好喫、好喝、好用,這是比較主觀的判斷;三是高性價比,即廠商給的優惠是不是給力。

科技數碼類產品的標準,一是供應鏈能被老羅瞭解到,賣出了足夠大的銷量,有足夠好的口碑,並且沒有出現成規模的質量問題的品牌,像小米生態鏈中的產品,和部分垂直領域裏的口碑產品;二是好用、實用,能解決用戶需求和痛點的,這個也是老羅團隊來判斷;三是高性價比,還是看給的優惠力度。

業內人士表示, 在未來,老羅的直播間可能會變成一個品牌宣傳、加盟帶貨的地方,他的打法和薇婭李佳琦不是一種邏輯。”

比如哈佛汽車,肯定不靠直播間這點銷售額:

最終,這場直播共計有1142.72萬人參與圍觀,在線人數峯值89.2萬人,預估銷售額3524萬元,各項數據都有明顯的下滑,觀衆少了近八成,銷售額也減少67%。老羅未來一段時間,都會把重心放在直播帶貨上,來“變現”自己的流量,只是下一場,下一百場,還有多少人來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