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古以來,背主求榮的小人通常都不受人待見,哪怕是三國時期呂布這樣勇冠三軍的人物,都落得“三姓家奴”的罵名。然而,不得不說學會站隊也確實是一問學問,在中國近代史上就有這麼一個見風使舵的奇人,他當過軍閥,投降過蔣介石,給日本人當過狗腿子,最後棄暗投明加入解放軍,還第一個率部攻進南京總統府,此人便是吳化文,一個讓呂布見了也自愧不如的人。


吳化文是山東人,1904年出生,17歲就從軍,成爲馮玉祥的警備員。長期跟隨在馮玉祥身邊的他很受馮玉祥喜歡,一路升到連長,還被保送到北京去進行深造,回來後就直接成爲了從軍參謀,深受馮玉祥重用。然而在1930年的中原大戰中,馮玉祥大敗,西北軍也元氣大傷,吳化文眼見局勢不妙,便開始準備後路,藉着韓復渠的路子“跳槽”到了蔣介石手下。

韓復渠原本也是馮玉祥的心腹愛將,不過後來因爲內部矛盾出走,倒向了蔣介石。吳化文憑着老戰友韓復渠的關係,順利改弦易轍,甚至還一路混到了濟南警備司令的職位。隨着盧溝橋事變的爆發,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在全國統一抗戰的旗幟下,吳化文率領自己的部隊在戰爭上也有着不錯的表現。1937年,吳化文炸燬黃河上的洛口鐵橋,成功拖延了日軍南下速度。


之後吳化文又參加了臺兒莊大戰,立下了不少功勞,他的部隊因此被改編爲新四師,他也因功被晉升爲師長。在臺兒莊失守後,他依照國民黨的安排,帶領麾下在魯南一帶阻擊日軍。他率部先後在泰安、萬德、虎門、柳河等地與日軍作戰,在日軍的“五一八”大掃蕩中更是抓住機會重創日軍。若他的履歷到此爲止,那無論是誰都要稱他一句抗日愛國將領。

可惜的是,在1943年,吳化文率部投靠了汪精衛。不過吳化文投日其實和國民黨內部的矛盾也有關係。吳化文和五十一軍的軍長牟中珩關係不好,而牟中珩正是山東省主席。吳化文的新五師名義上由中央統屬,但實際上的物資配給全都由山東省負責。在這個情況下,吳化文自然經常被牟中珩穿小鞋,各種補給嚴重不足。有一次上方命令新四師和五一軍配合夾擊前來掃蕩的日軍。

臨戰前,吳化文專程去找牟中珩要補給,然而兩個在辦公室扯了一下午皮,最後牟中珩只給他批了五百顆子彈。整整一個師,幾萬人只給了五百顆子彈,這樣的行徑無疑是逼吳化文和他的部下去送死。因此吳化文投敵叛變也就不足爲奇了。吳化文的投降令日軍非常高興,當時侵華日軍最高長官岡村寧次還親自接見過他,並任命他爲第三方面軍的總司令。


吳化文的部隊也一躍成爲山東日僞軍的主力,在打擊八路軍的游擊隊過程中,大肆殺戮,製造了大片的無人區,爲日本侵略者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在1945年日本戰敗後,吳化文又再次見風使舵,果斷投靠蔣介石,重新披上國軍的衣服,成爲了第五軍的總司令。這個時候外部的侵略者已經被趕走,擺在中國人面前的是國共兩黨之間的問題。

而吳化文雖然身爲國民黨的將領,卻一如既往地發揮牆頭草本色,暗中和中共有所勾連。1945年10月,他的麾下的趙廣興帶着一個團前往兗州一帶修復鐵路交通,然而兗州附近都是解放軍的部隊,趙廣興的部隊被困在兗州,連補給線都被掐斷,只能通過空投獲得少量物資。吳化文爲了保存部下實力,他暗中聯繫中共,表示自己願意站到人民大衆這一邊。

於是在解放軍的配合下,趙廣興成功“突圍”,撤出了包圍圈。經過此事後,吳化文逐漸和中共越走越近,爲後來的戰場起義打下了基礎。在之後的戰鬥中,吳化文也一直和解放軍保持着一定的默契,在國民黨的一衆大軍中划水,出工不出力。尤其是吳化文爲了避免和解放軍戰鬥,行軍的時候總是慢一步。1947年,開封告急,吳化文率部前往救援,結果還沒他趕到,開封就已經解放了。

緊接着1948年初的濰縣戰役中,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爲挽救敗局,特意向蔣介石調兵,將吳化文的部隊調來,想要集中優勢兵力打敗解放軍。然而吳化文不願爲蔣介石作戰,故意行軍緩慢,濰縣解放的時候,他的部隊纔行軍到淄河。1948年七月,霍守義的部隊被圍困在兗州,吳化文再次被派遣救援,但他陽奉陰違,花了十多天才走到泰安。

直到蔣介石親自發急電嚴令他快速趕往兗州,吳化文才加急行軍,然而吳化文在大汶口的時候渡河不及,結果充州解放,霍守義部被全殲。而吳化文已經渡河的部分陷入解放軍包圍後,很快就全部投降,而吳化文則率領未渡河的殘部灰頭土臉地退回濟南。很快濟南會戰打響,吳化文在戰場上突然起義,倒戈一擊,出乎了國民黨所有高級軍官的意料。

一下子就打破了濟南的防線,狠狠地背刺了負責濟南戰區的王耀武一把,成爲解放濟南的大功臣。隨後吳化文部被改編爲解放軍第35軍,率部參加了淮海戰役。1949年4月,吳化文率35軍南下渡江,參加渡江戰役。在對國民黨的渡江戰役作戰中吳化文更是勇猛異常,其35軍在解放南京一戰中率先攻破總統府,將紅旗插到了總統府上。

結語

由於反覆無常的原因,吳化文一直不受很多人待見,粟裕大將在回憶錄中就很少提及吳化文,哪怕是在講述南京解放時,也將吳化文這個大功臣一筆帶過。不過吳化文本人很有自知之明,他曾將自己比作風塵女子,每天和不同的人睡,但現在投了共軍,那就是從了良,再也不幹以前那些事了。新中國成立後,吳化文也激流勇退,很快就告老還鄉,直到1962年因病去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