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訪全球最大眼鏡製造商依視路CEO:中國市場仍然充滿潛力

“中國眼鏡行業,在全球範圍內銷售量排第一,零售額排第二。”

近日,全球最大眼視光公司依視路集團首席執行官魏朗德(Laurent Vacherot)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市場充滿活力,人口基數大,需求大,全球眼鏡行業三分之一的增長基本來自中國。”

全球最大眼視光公司依視路集團(Essilor)將再次亮相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近日,在進博會前夕,澎湃新聞記者對依視路集團首席執行官魏朗德(Laurent Vacherot)和依視路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杜馬諾(Arnaud Ribadeau DUMAS)進行了專訪。

魏朗德在採訪中表示,中國市場的成長仍然充滿潛力。“今天,這個市場正在飛速發展,然而依然無法滿足中國巨大的眼健康的需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眼鏡市場可以擴展到當今的6倍。” 

左至右:依視路集團首席執行官魏朗德和依視路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杜馬諾

依視路集團於1849年起源於巴黎,迄今已有近170年的歷史。1972年,眼科公司Essel和Silor合併成爲Essilor。目前,依視路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學鏡片製造商。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行。全球最大眼視光公司依視路集團(Essilor)將再次亮相,聚焦眼健康,帶來一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

依視路-陸遜梯卡合併:誕生590億歐元巨無霸

2017年,全球最大眼鏡製造商意大利陸遜梯卡公司(Luxottica)和依視路宣佈達成合並協議,合併後兩公司總市值達590億歐元。

陸遜梯卡集團於1961年在意大利成立,是全球最大的太陽眼鏡公司,其業務涵蓋了生產、批發和零售,旗下品牌包括:亮視點、雷朋、Oakley。同時,陸遜梯卡幾乎擁有所有奢侈品牌如香奈兒、普拉達、亞曼尼、巴寶莉、凡賽斯的太陽眼鏡業務。

兩家企業的合併,意味着全球眼鏡業巨頭的誕生,包攬了鏡片製造和眼鏡鏡架的全線生產業務。

依視路-陸遜梯卡2018年業績表現

從公佈的年報來看,合併後的依視路-陸遜梯卡(EssilorLuxottica)2018年營收爲161.60億歐元,其中依視路佔74.60億歐元,陸遜梯卡佔89.29億歐元。2018年調整後的營業利潤爲25.72億歐元,營收基本旗鼓相當。

10月20日,依視路集團首席執行官魏朗德在滬參加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魏朗德自1991年加入依視路集團,在2019年2月從首席運營官的職位升任全球首席執行官。這也是他升職後,首次以CEO身份在華談論依視路和陸遜梯卡的合併,以及對中國市場的看法和展望。

深耕中國市場,從幕後走向臺前

自1995年進入中國,依視路一直深耕眼鏡業。在鏡片方面,依視路鏡片爲寶島、茂昌等零售門店提供鏡片生產,並在全球鏡片生產中心江蘇省丹陽市擁有衆多合作關係,包括2016年收購江蘇奧天光學眼鏡有限公司55%的股份,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在中國,有上億消費者使用依視路集團公司的產品。

作爲鏡片生產商,依視路一直是“不爲人知”的2B供應商。但從近年來,依視路在華的一系列收購,可以看到這家傳統企業希望更加貼近消費的決心。這也與公司的全球戰略,整合鏡片和鏡架的生產,不謀而合。

2013年,依視路集團中國收購廈門雅瑞光學有限公司50%股份,後者擁有暴龍和陌森兩個知名太陽鏡品牌;2016年底,依視路通過對香港光合作用集團持股50%建立了夥伴關係,後者擁有時尚眼鏡品牌木九十和AOJO。

暴龍眼鏡

收購對業績提升的效果是顯著的。從依視路2018年財報可以看到,暴龍太陽鏡的業績增長被列入公司全年業績亮點。財報指出,暴龍眼鏡的業績表現,反映了公司已恢復太陽鏡業務的強勁增長,同時帶快了鏡架業務的增長水平。

從依視路中國總體業務的情況來看,中國市場已經是依視路集團全球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4.7億人口視力未被矯正,中國眼鏡市場增長潛力可翻6倍

在強勁的數字支持下,依視路依然對中國市場的增長充滿信心。魏朗德在採訪中表示,中國市場的成長仍然充滿潛力。“今天,這個市場正在飛速發展,然而依然無法滿足中國巨大的眼健康的需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眼鏡市場可以擴展到當今的6倍。” 他說。

根據依視路的統計,在14億的中國人口中,只有5億人口的視力基本被矯正,尚有4.7億人口的視力未被矯正,只有2億人羣有戴太陽鏡的習慣。由北京大學北京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國民視覺健康報告》白皮書顯示,2012年由於視力不良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可達6800億人民幣。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佈的調查結果,2018年中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達53.6%。其中,高中生甚至達到81.0%,青少年近視防控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他們(視力尚未被矯正的人羣)不知道自己需要眼鏡,也有可能是因爲沒有渠道獲得,沒有驗光師或醫生爲他們提供產品或服務。這就是中國眼鏡市場的現狀。” 魏朗德說。

以下是澎湃新聞記者與魏朗德和杜馬諾的部分對話:

記者:

自陸遜梯卡和依視路合併以來你做了哪些工作?在中國市場上,消費者的感受產生了什麼變化?

魏朗德:

雷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雷朋的品牌店,最初只有太陽鏡,然後開始引進光學框架。無論是太陽鏡還是光學鏡架,依視路和陸遜梯卡都有合作研發。當你購買下一副雷朋太陽鏡時,我們也有能力可以配備光學鏡片。

所以,如果你喜歡雷朋這個品牌,就不僅僅只受益於他的時尚設計,太陽鏡的外觀和配戴體驗等等。你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雷朋配到合適度數的光學太陽鏡。因此,我認爲,在像中國這樣的特定市場,最核心的就是產品創新,就像先前提到的一鍵式變色鏡片,或是爲雷朋和暴龍等提供高質量的光學太陽鏡,也是我們正在計劃中,或者已經在進行中的事情。

記者:

中國的創新中心正在研發什麼項目?

杜馬諾:

我們在中國建立了創新中心,這也是我們全球第四個創新研發中心,主要圍繞兩個主題展開:近視管理和數字化發展,其中也包括人工智能等。依視路還與溫州醫科大學共同研發近視發生的預測模型以及與近視相關的解決方案。從全球的研發情況來看,過去十年,我們積累了很多消費者的數據,這些數據能夠讓未來的預測越來越精準。例如,當一位消費者有近視傾向時,能更加提前地知道並預測他患近視的幾率。

記者:

依視路-陸遜梯卡在合併之後,要如何分配資源?未來集團會有一個什麼樣的規劃?

魏朗德:

陸遜梯卡擁有很多品牌,需要不斷維護和發展它們的品牌價值;而我們有視光技術與研發實力,二者十分互補,也因此兩家公司的所有部門都能夠充分的利用自身優勢,高效地組合鏡片和鏡框。

我認爲,決定資源如何配置的是需要根據國家的需求定製的,如中國、美國、巴西、加拿大、法國、英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日本、印度等都不一樣。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有一個高效的供應鏈把鏡片和鏡框整合在一起,那麼我們就可以高效運轉,以相同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質量更好的產品或以較低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同質的產品。

記者:

眼鏡業在人們眼中是個暴利產業,對此你如何看待?

魏朗德:

鏡片而言,是一個要求非常高的行業。部分鏡片是逐一手工打造的,當然我們也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如果你去丹陽,你同樣也會看到一些實驗室在一個一個地製造鏡片,這是非常複雜的。依視路的部分利潤將用於獎勵股東員工。在中國,我們有75%的員工持股,從普通僱員到管理層。

我們需要盈利,如果我們沒有盈利,我們就無法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眼鏡行業需要付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需要我們投資的領域也非常多。

記者:

現在流行消費分層的說法,那麼依視路針對不同的市場,是否有制定不同策略呢?

杜馬諾:

我認爲在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消費者行爲、期望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異。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必須給一線城市提供質量更好的產品而給三四線城市提供質量相對差的產品。

比如說一線城市的消費者更喜愛雷朋、依視路等品牌產品。當你去三四線城市,雷朋品牌店就不是那麼多,然而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你可以找到很多的雷朋獨立品牌店。在二線或三線城市,你可以在品牌集合店裏找到雷朋眼鏡。消費者的體驗有些不一樣,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所購買到的產品在質量上存在差異。

暴龍不僅在上海賣得很好,在丹陽、寧波、烏魯木齊、大連等三、四線城市的銷量都很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