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淼)甘孜州新龍縣的松茸、康定縣的雪山大豆、得榮縣的樹椒,阿壩州紅原犛牛奶粉、九寨溝縣的香菇,還有涼山州的苦蕎茶、雞樅油……11月6日中午,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機關食堂門旁,一個特殊的攤位吸引不少前來喫午飯的員工駐足並“買買買”。

什麼樣的商家“敢”到省直機關單位裏擺攤攤?一旁的展板給出了答案——“四川扶貧”公益性集體商標。原來,這是四川省貧困地區農產品走進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活動現場。四川雲揹簍農業科技公司組織了三四十種來自四川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資格特色農產品現場“吆喝”。

推動貧困地區農產品走進省直部門單位是四川創新扶貧產品銷售體系的一大創新。

今年6月,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扶貧產品銷售體系促進精準脫貧的意見》,註冊“四川扶貧”公益性集體商標,積極推動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申請使用“四川扶貧”商標,完善扶貧產品直通渠道,並出臺組織保障、財政、稅收、金融、交通、人才培訓、督促考覈等7項保障措施,以破解扶貧產品與市場對接不暢、流通成本高等瓶頸問題。四川還號召全社會人士優先購買,不斷推動扶貧產品進會展、進市場、進商超、進網絡、進社區、進機關、進院校、進高速。這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集中力量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在全國也是一項創舉。

今年8月初,四川啓動四川省貧困地區農產品走進省直屬部門單位系列活動,同時,推動扶貧小超同步入駐省直部門單位食堂等場所,線上線下齊發力,打通“四川扶貧”標識產品銷售新通道。四川雲揹簍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透露,系列活動開展以來,已先後走進四川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省應急管理廳、省商務廳、省工商聯、省司法廳、共青團四川省委、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等9家部門和單位,產品一經亮相便受到幹部職工的喜愛,紛紛踊躍購買,銷售及宣傳效果十分明顯。

雲揹簍扶貧小超是一種新零售方式,也是面向各四川省直部門單位的無人售貨超市,陳列了部分來自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特產品,幹部職工在有實物呈現質量比較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扶貧小超專區,在線上查看88個貧困縣優質農特產品,選擇最滿意合適的扶貧產品快遞直達到家。作爲“進機關”活動的延申,扶貧小超目前已在多個廳局入駐。

“在單位或者點下手機,就能買到來自貧困地區的優質特色產品,直接帶回家,都不用逛超市了,方便的同時還做了公益,給山區的老鄉們脫貧致富出把力。”一位現場購買扶貧產品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目前,“四川扶貧”產品進省直部門單位活動第一階段已順利結束。四川雲揹簍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表示,正積極與更多的省直機關部門對接,將盡早啓動新一輪進機關活動,不斷入駐更多的省、市、區縣等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

“我們深挖細作,走出供銷扶貧新路子,比如已在阿壩組建了線上運營團隊,形成‘基地+公司+市場’的整條產品供應鏈模式。”四川雲揹簍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做好扶貧小超的運營管理,通過共享商品數據、交易數據、線上線下結合,引入新零售,社羣等營銷模式,將扶貧小超打造成一個特色幫扶窗口,助力全川打好脫貧攻堅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