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隰县师范学校整整三十年了。

我清楚的记得,1988年10月9日,我独自一人乘坐公共汽车颠簸百十公里从早到晚来到了一所神圣的学校 ——隰县师范学校。相比别的同学晚到了一个来月。从此,我身上的“标签”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生的十字路口给了我新的选择!

在一篇文章中,政治课李林老师说:“隰县师范是我浴火重生的地方”!相对我来说,隰师是我展翅飞翔的航空母舰!

到学校没几天,我有幸在老乡同学的宿舍里见到了一本几乎翻烂的88年8月的《演讲与口才》。这一看,我便一发不可收。从开始一本一本的买来,到后来年年征订,一晃就有12年一本都没拉下。在我现在的书架上,依旧整齐的按月按年摆放着这一座座“灯塔”和一节节“阶梯”!从开始看书记笔记,十几年时间里,我的读书笔记不在少数。对每本书,我不光是细读精读,而且还是画圈圈划道道,剪过来贴过去。养成的好习惯几十年如一日,我也几乎成了一个“演讲迷”。无论当学生时候,还是当老师时候,还是在现在的行政执法单位,《演讲与口才》这本杂志,对我登台演讲,台上讲话,文学写作,人生处世等好多理论都在落地中见功效。同时,用我的所学给我的学生,同事,朋友等指点迷津。只要有人说要帮忙做演讲之类的话,我会情绪高昂,不遗余力!多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的演讲几乎满分,获奖证书也有厚厚的一打。

也许,那几年正好是全社会兴起的演讲热的缘故吧。也正是当年如此的迷恋和刻苦,在隰师的一年里,我的文学爱好想不到的出现了拐点。之前,无论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我的语文成绩从来没有好过。也正因为如此,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我便大包大揽承担起了学校橱窗的板报。到后来,我在县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教育》就是由我参与编排的,我倒不是说有多大功劳,而是说得心应手罢了。从一定意义上讲,《演讲与口才》改变了我的所有,增强了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本杂志也的确给我了很大的启蒙和帮助。由于爱剪贴,爱搜集资料,所以,也正是在这本杂志上看到的一则“中国硬笔书法征稿的启事”,让我跃跃欲试,获得了当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证书”,在以后的多年里,我都引以为豪,沾沾自喜,并不断更新成了一名新的会员,参加比赛多次获奖,也曾多次公益授课。正是在隰县师范这一年的学习锻炼,我的人生有了精彩奔放的簇簇鲜花和荣誉。

师范真是个培养人造就人的好地方,在这里我有幸认识了我的恩师——美术老师毛贞元。

那是八九年的元旦,学校组织书画展览。毛老师让我写一个书法条幅。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参加书法展览。我很快练习写了一副字“学海无涯”,由于没有章子,也不知道要钤章。可见对书法的知识知道的太少了。我专门请了假,第二天就“飞”回到家里,在县城让姐姐找了熟人,刻了一枚木头的篆刻章(也不知道有引首章)。急匆匆返回学校盖了章,交了差,结果还是真挂在了学校的展览厅里。那种感觉和现在的参展绝不是一种感受。从此,我更是比别的同学用功练毛笔字。毛老师经常给予指导,时间一长,还特意送我一根纯羊毫“大白鹤”,至今,我还一直收藏着这个来之不易的“特殊礼物”,并且,多少年了,也是我用的最顺手,时间最长的一只毛笔。

老天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有一本字帖是柳公权的《玄秘塔》,伴随我多年,也不知临摹了多少遍,这是当年别人给我同学爱人练习写字的一本珍贵的字帖,却一直被我“霸占”并视为珍宝!

睹物思人,斯人已去。

毛老师是名人,是隰县师范的骄傲。当时,我们只知道毛老师是北京人,身材魁梧,胡子拉碴,有点“怪怪的”,在他身上,我们有着学不完的东西。当时,我也不知道艺术家是个什么样,毛老师给我们讲美术理论,才知道,什么是中国画,西洋画,素描等等。前几年,偶然在一张《临汾日报》上看见一张半版介绍毛贞元老师画的文章。我都有点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们的美术毛贞元毛老师。前两三年,通过报社的一位朋友终于打听到毛老师在北京的电话号码。

敬爱的毛老师,您还记得吗?在我们95班,您是唯一送我毛笔的人。您教我如何用笔,替我选字帖,经常给我竖大拇指的人。我知道,不是因为我写的好,您是在鼓励我啊!您还记得吗?您是第一个在我的毕业留言册里给我写寄语的人。你的寄语里最后一句便是“实是我中华人士之不染节操”,这句话,我当时只觉得好玩,现在想想,也许,那里面寄托了您个人的某种思想吧!单说那潇洒飘逸,掷地有声的字迹,至今让人觉得震撼不已!您还记得吗?您是最多教我学习跳“华尔兹”舞蹈的人。跳舞不是我的强项,也许是因为,在美术评论课上我的出色表现,或者平时您对我默默无闻的关照,或者您寄希望于您的学生能够紧跟您的步伐吧!您“嘭擦擦,嘭擦擦”的华尔兹旋律经常回荡在我的耳边。您魁梧的身影,标准的北京话,浅蓝色的上衣,灰不拉叽的球鞋,这些我三十年前的记忆至今耳目一新!

毛贞元老师

时间真是糟糕的很,我们这一届高中班学生,在和你相处的岁月甚至都不足一年啊!更何况,在您的身上,我是收获颇丰的人,我的人生道路上扯不断的艺术符号将永远与您的启蒙不可分割!可惜的是去年的一天,噩耗传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拿出报纸对照着上面毛老师消瘦的身板儿和毕业照上的判若两人,我简直难以想象,不由得潸然泪下,不时地回忆起当年学校里您的言传身教。我只有默默的祈祷,祝您老人家早生极乐世界!

从此,隰县师范一颗璀璨的陨石化蝶重生!

毛贞元老师

小西天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她坐落在隰县县城的西北方向,而我们隰县师范在东南角。记忆中,县城就是一条街,从南到北,把这两个“宝地”连在了一起。

这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学校就扎在这山坳里。向东边走,一路上坡还是山。山里零星的住着农户,土坡上主要栽着梨树,核桃。农作物少的可怜,主要是小麦,玉米。如果去上山玩,可能就只会遇见羊倌和羊群了。如果遇见下雨,有可能你和羊群在那土窑洞里同时避雨。如果你不掌握好时间,走着走着天黑了,你都难以找到下山的路。如果有女同学相跟着去,那你就得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了!

西边的山里也大致一样,大多种着成片的梨树。隰县的梨好吃是出了名的。如果我们有谁回家,准要带上一箱隰县梨不可。如今的“雨露香”早已成了隰县的一张走向世界的名片。作为隰师人,我也由衷的感到自豪和骄傲!我想只要在隰县生活学习工作一年以上的人都会从骨子里散发出“梨”的香甜和芬芳!何况我们是从隰县师范学校里走出来的文化人!

只要去过小西天的人,就知道,在小西天下边也是必经之处有着一潭经流不息的山泉。那时,我们去那里玩,要说待的时间最长的地儿,那就是这一汪泉水。这里的泉最美,这里的水最甜,我处对象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据说这里的老道算卦也特灵验,一说一个准儿。迄今为止,我爱人还是念念不忘“命里有两个儿子”!

隰县人真是好客。每逢周末,或者下午放学后,我们同宿舍的几个人就会不约而同的走出校门,从南头沿街穿过鼓楼走到北头的小西天。一路上,从右边开始,走着问着摆摊的小贩,“这梨好吃吗?”

“好吃,不信你尝尝!”

“ 咔哧”一口下去,一个“甜”字了得,可就是不掏钱买。嘴里嚷嚷着,过来再买哦。

往回返的时候,照旧。梨没买一颗,肚子倒是给填饱了。憨厚老实的老乡啊,你们的收获是多么不容易啊!一条街就这样让“鬼子们”扫荡尽了!

周末去看电影,为了不买电影票,是我用土豆刻了章子在白纸条上一盖,趁天色稍晚就蒙混进去了!这和印假币假火车票又有什么分别呢?技术不断成熟,造假越来越严重,给影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更大!现在想想,真是罪过,罪过啊!

我们这些同学也不全是不花钱的。学校西边一拐弯,沿街的一个小卖部,那里是我们“扔”的钱最多的地方,虽然每个人花的钱不一样,但是,人多了,自然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买两毛钱的东西,让人家“老板”换来换去,你一会儿说“不要这个”了,他说“我要那个”!这个说买根冰棍儿,那个说买包烟。叽叽喳喳,哄哄吵吵,把个小卖部的窗口围的严严实实,密不透风!你猜?目的就是想和“老板”多说几句话,多看人家几眼而已。每次出校门之前就有好几个歪心眼的人打起馊主意。回到学校也是想入非非,评头论足,我说那就是一个个活脱脱的阿Q,这也是同学们相处其乐融融,友好相处,开心快乐的精彩片段。殊不知,原来,那个小卖部里的“老板”是个美若天仙,漂亮的能让还是学生的我们情窦初开,跟我们岁数差不多的姑娘!

三十年了,我们这一批60后的最后一届高中班师范生,我们有着太多太多的记忆和思念!短短的一年学习和一年的实习时间,决定了我们命运的航向。我们每个人不同的抱负和理想从此飞扬。我们在学校里的停留很短暂,我们的记忆很清晰,生活上的吃吃喝喝,学习上的片片段段,师生之间的情深意浓,还有现在同学们之间经常往来的亲如一家,理想也好,现实也罢,都已经年过半百了,我们人生历史上的这一小段是最具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里,我们得以遇见像校长徐福保老师,班主任赵廷英老师,美术毛贞元老师,心理学赵大勇老师,大学语文苏春青老师等等。至少,对于我个人来讲,他们是我非常崇拜的偶像,他们的思想,语言,能力表现在我的记忆里是永远抹不去的,特别是在学习工作上会自觉不自觉的去效仿他们。想想当时的他们,是那么的敬业,是那么的无私奉献,是那么的才华横溢,是那样的值得人尊重!他们从来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轰轰烈烈,有的只有默默的付出和辛勤的耕耘!

我们的年龄,和我们所处的时代也决定了我们是一群特殊的师范生。我们跨越的历史变革期多,经历丰富,所受的知识教育比其他师范生相对要扎实一些,理想的追求要更强列一些,艰苦奋斗,创业创新的精神更明显一些。

近一两年来,在临汾大地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不美胜举。像“网红”赵春玲,明星乡镇书记丰志华,高级教师薛冰奇,教育优秀工作者李永正,明星校长张动虹等等,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挥着积极向上的引领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无疑得益于在隰县师范求学的历史。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隰县师范,是我们成长中的一座巨大的精神摇篮,是我们记忆里永远绽放不败的马兰花,学校“团结,勤奋,求实,奉献”的校训已经深深扎根在我们心里!我们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敬请母校放心,我们将不辱使命,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我们都不忘我们是“隰师人”!

谨以此文纪念隰县师范学校成立七十周年

隰师范 95班 贾兆礼

作者简介

贾兆礼,男,1968年12月,洪洞人,临汾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导报》特约通讯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现任洪洞县工商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党建办公室主任。多次获山西省工商系统“优秀通讯员”称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