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有着太多的古建筑

郑宅江南第一家全国闻名!

◆ ◆ ◆ ◆ ◆

但你知道浦江古建筑最多是什么吗?

每个村大大小小的祠堂绝对是当之无愧

- ➊ -

小编这些年穿街走巷,大大小小的祠堂见多了,但是像黄宅梅石坞村的文化礼堂确实没见过。

它摒弃传统祠堂的建筑特点,成为一座具有中西合璧现代建筑风格的祠堂。

- ➋ -

黄宅镇梅石坞村西麟浦阳江,发源于诸暨五指山山脉之终点,南倚官岩山,一条杭金衢高速公路从村边而过,村民们大多以种植葡萄为生。

说起梅石坞村的历史可就渊源流长,村中还保留着一处中西合璧的梅石坞王氏家庙。

- ➌ -

从明朝开始,始祖温公定居该村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梅石坞村系深溪义门王氏郎中派之一系,郎中七世先祖讳澄,生有士觉、士伟、士麟三个儿子、孙七人、曾孙廿一人。

澄公病危时,召集诸位子孙留下遗嘱:邻居麟溪郑氏合食同居,孝义家风声名远播,希望子孙们能认真学习、传承孝义。说完这些话,澄公就去世了。

八世先祖士觉公不负澄公遗言,学习郑氏规范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家族情况议定家则184条。

在元明二朝一门尚义,七世同居,孝义家风在当时可以与郑义门相媲美。

与《郑氏规范》不同的是,《义门王氏家则》除了延续《郑氏规范》的精髓外,总数上增加了16条,并且不以序号简单排列,而是将184条家则分成九大类,具体为规余类5条、睦族类6条、恤众8条、儆戒类9条、敬先类13条、厚生类28条、务本类31条,惇礼类32条、防范类52条,从家则内容来看涉及尊宗敬祖、礼义廉耻、财物掌管、待人处事、勤俭节约、婚嫁迎娶等方方面面,体现了王氏先祖孝义传世、家必有则的理念。

深溪王氏义门碑 宋濂 撰

正因为有了规范有序的处世和治家法则、准则、规则,激励着王氏后裔形成了乐善好施、崇礼尚义,勤勉苦读的淳厚民风。

- ➍ -

民国廿八年,正值正月,王氏后裔饮水思源缅怀祖先,始祖温公没有祭祀的地方,村民们商议于村右方建立家庙。

王氏家庙外观为传统形式,内部却融合西式做法,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是普查以来首次发现在传统的厅堂建筑中存在西式建筑风格。

坐东朝西,由门厅 、两厢耳房、正厅、穿厅及寝室组成。门厅、正厅均为五开间,明间为五架抬梁带前后双步,次间山墙隔断,屋顶为硬山造,正厅悬挂《世德堂》,墙上诗画满壁。

特别是门厅与正厅天井间的两厢耳房,门面皆为欧式钟楼顶,刻有钟盘,钟面数字一边为罗马数字,一边是阿拉伯数字。整个建筑风格独特,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保存价值。

- ➎ -

横山小学始建于公元1946年,创始人王思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有王兴汉,王可濂、蒋三曼等任教。就读学生来自严店村、曹街村、梅石坞、蒋才文、皂结坑等村。

1975年横山学校分开,称横山联校,各自然村设班就读,一直到1992年横山联校撤销,合并桥东完全小学。

- ➏ -

这么多年以来,家训家规感染着村风民风,村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子女孝顺、婆媳融洽、善举有为、勤劳致富等文明道德素养蔚然成风,村里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

文章部分结合自:金华新闻网

梅石坞村落部分图:方晓东

编辑:JJ

新闻爆料:iPJ2017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