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腦洞大開!有網友建議修建光谷廣場至廟山的高架橋?

廟山到光谷的交通日趨擁堵

如何改善這一問題

近日有網友提出修建高架橋

近日,網民邢先生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上留言:建議修建從光谷廣場至廟山的高架橋,打破廟山交通出行瓶頸。

(圖片來源廟山新鮮事網友老傑克339)

網友建言

迫切期盼修建光谷廣場至廟山的高架橋

廟山與武漢主城區唯一的通道----湯遜湖大橋2016年夏被洪水淹沒數日,廟山成了“孤島”。

建成於1988年洪災之後的湯遜湖大橋設計高度不夠,處於三次洪災淹沒線以下。水務局一位領導說:“今後不會再淹了”。在感謝領導重視的同時,我心存疑慮:設計上先天不足的“潛水橋”能兌現領導的承諾嗎?洪災的代價太大,可憐的廟山人民再也經受不住洪災的“測試”了,唯有修建高架橋才能永絕後患。同時,廟山至光谷廣場的民族大道、江夏大道是武漢著名的“堵王”,穩居堵點前十位,經常蟬聯“冠軍”。湯遜湖大橋是武漢的南大門,是通往咸寧、江夏市區及多個旅遊景區的必經之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沿途有中南民族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昌理工學院等數十所大專院校,碧桂園、雅居樂、澳門莊園等大型樓盤,華舟重工、東方電氣等衆多商業、企業等,沿途及光谷、江夏、廟山人口近百萬,車輛不計其數,而且隨着衆多樓盤入住率提高、經濟發展,車輛將會迅猛增長。受亞洲最大城中湖阻隔,周邊數十公里只有一座獨橋供汽車通行,每天千車萬人搶過獨橋,出現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後無迴旋餘地,進退兩難,馬路變成停車場,當地居民飽受擁堵之苦。感謝領導和專家將地鐵9號線重歸廟山,這是最英明、最正確、最得民心的明智之舉。雖然只是“意見稿”,但也讓“身處交通困境”的廟山人民看到了希望,很多人熱淚盈眶, “災難深重”的廟山人民太需要、太渴望地鐵了。

然而,開通地鐵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廟山及民族大道、江夏大道、湯遜湖大橋在防洪、交通方面欠賬太多。咸寧至武漢的城際列車受武昌火車站接駁能力不足等因素影響,車次太少,不能解決居民出行難問題。迅速增長的車流、人流將會使“堵王加冕”,交通壓力日益增大。民族大道、江夏大道及廟山人民仍將在“堵城中煎熬”,迫切期盼修建光谷廣場至廟山之間的高架橋。無論從現實需要和長遠發展考慮,修建高架橋都是最正確、最合理、最迫切的選擇。在徹底解決“潛水橋”問題的同時解決“堵王”問題,光谷南片區近百萬人民不再受洪災和堵車之困。

針對某些專家提出:受湯遜湖影響,交通用地不足及徵地拆遷難等問題。建議應用三角形的穩定性修建高架橋墩。即:利用道路兩旁的人行道或綠化帶修建橋墩,將道路兩邊的高架橋墩向同一方向傾斜一定角度,在道路上方交叉,形成一個巨大的三角架,像兩隻巨手一樣托起高架橋面,比目前常規的修橋方式承載能力更強、更穩定、更省地、更省錢、更合理。

互動討論

此留言已經交辦給市城建委。你對此怎麼看?你覺得建議可行嗎?你還有哪些意見或建議?一起來留言區說說。

內容來源:武漢城市留言板 僅供討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