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第一次实践,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很多孩子在没有家长引导的情况下,也会做一些工作。

一个小故事,带你了解更多育儿常识,假如您喜欢这样的故事,欢迎关注转发点赞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身边的一些案例。同样三岁的宝宝,优秀的已经可以自己吃饭,穿衣,入厕,甚至自己洗澡;可普通的呢,还需要父母喂饭,陪睡,洗澡。同样的年纪,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距呢?跟那些优秀孩子的妈妈交过,你会发现,其实真的没什么。
就是放手,对孩子懒一点,却能让他变得更勤快,做父母的也能少操一点心。

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吧。听过狐狸法则吗?森林里有一对狐狸夫妇,生下了5只可爱的小狐狸。可是在一次觅食的过程中,母狐狸被猎人打死了。狐狸爸爸只能自己来独自养育小狐狸。这个爸爸很特别也很聪明,明白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只教给了小狐狸如何捕食,躲避危险的技巧,然后就把他们全部赶出家门了。
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保护孩子。他们一定要尽快成长起来,独立生存。当狐狸爸爸再次又遇到了他的孩子们时,很欣慰的发现:他们一个个长的强壮健康,都非常优秀。

所以从这个法则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果爱孩子,真的为了他们好,就要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独立。因为我们不能陪伴他们一生。但很多家长大包大揽的错误方式,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利。
1、孩子缺乏独立性。
穿衣,吃饭,洗澡,洗衣服,这些日常家务,在孩子稍微大一点,都可以自己做好。可是你怕他不行,怕他受伤,不想让他劳累。出于无私的关爱,把所有的活都抢过来自己做,甚至你亲自喂饭。孩子没有了实操的经验,不知道做事的步骤。以后到社会上,就真的是生活白痴了。
2、因为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包办好了,那孩子的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依赖。
没有父母,我可能寸步难行;没有父母我什么事儿都不会。心里经常会有莫名的害怕。最后演变成她真的离不开你,事事需要你。

3、父母如果不放手,孩子往往很自私。为什么?
因为他会习惯性的认为:凡事都应该以我为中心。因为我父母亲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给我做好了,不需要我操心,我只要张嘴吃饭,躺下睡觉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我一律不管。这样的人,出了社会,对身边人肯定也是抱着一样的态度。觉得你一定要对我好,可我不需要付出。变得越来越自私。这样性格的人,往往也不被人喜欢。

1、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赞美和肯定。
在尝试让孩子自己动手之前,我们要营造开心快乐的氛围,鼓励他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说两三岁的宝宝,我们要鼓励他自己吃饭。你看,别的宝宝已经自己吃饭了,我们家宝宝这么优秀一定也可以的!类似的话,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一种暗示。我可以的!这么优秀,我一定可以的!
2、放手让孩子做一些新工作,那就要让孩子知道工作的流程,让孩子能够尽快的上手,真正独立。
比如说教孩子叠被子,你要亲自演示一遍被子是如何叠的?怎么可以叠的更好?让孩子先了解一下整个过程。

然后呢?告诉他其实这并不困难,你一个人也可以完成。让孩子对整个工作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这样后面他开始真正实操时,不会遇到更多的麻烦。其实很多孩子在没有家长引导的情况下,也会做一些工作。就是因为他在潜移默化中在不断观察。实际演练也是这个效果。只是接受度肯定更高。
3、在锻炼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充分的肯定。
孩子第一次实践,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在他操作的过程中,要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症结。比如说叠被子,我们要先把它摊开,对折的角度要准确,折完之后稍微抚平会更整齐,之类的细节。

细心指导,让孩子逐渐能够把整个工作做得更好。而且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刚才已经说过了,任何孩子都是喜欢赞美的。肯定的话也会让他更有兴趣。例如告诉他。今天宝宝叠被子比昨天好多了,下次肯定能更好!之类的话。逐渐引导孩子独立起来。

要想让孩子真正长大,健康快乐,那么父母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操心给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包办好,其实是害了他们,因为你不教给他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那么最终,受害的还是他自己。关于这个话题,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想了解更多育儿常识,欢迎关注我们,您的关注点赞转发,将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万分感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