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中央财大

生于1949

在新中国的财经风云中诞生

在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中茁壮

在新时代的历史机遇下跻身一流

在与国同龄的骄傲里

铭记忠于祖国的理想

▲学院南路校区校史馆

1949年

共和国诞生的礼炮刚刚鸣响

我在新中国的财经风云中诞生

建国之初

百业待兴

经济遭受战争严重破坏

通胀和失业居高不下

经济落后深深困扰新生的中国

人材和干部的匮乏

让经济建设人材的培养

成为关键

中财大的前身——

华北税务学校

在祖国的召唤中

孕育而生

▲1949年11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以秘字17号文件正式批复建立华北税务学校。

学以致用

活学活用

速学速用

是那个时期办学风格最鲜活的写照

▲中央税务学校第一学期结业证书

这所在共和国开国之初的财经风云中应运而生的学校,创造了共和国史上的许多个第一:

新中国第一所以培养财经专门人材为主的学校;

第一所红色理财专家管理的学校;

第一所普通教育和干部培训相结合的学校;

第一所短平快培养人材、学之能用、用之能胜的学校;

在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工作中,培养和输送人材最快、最多的学校……

1800余名毕业生

直接奔赴财经前线

投身于新中国税务工作中

成为开拓者与骨干力量

一穷二白的年代

他们把沉甸甸的担子

毫不犹豫地扛在肩上

成为国家经济建设

独一无二的生力军

▲中央税务学校第一期税政三班同学毕业合影

唯知从何而来

方知将欲何往

勤恳务实

经世济民

中财人的理想与担当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财经风云中

就牢牢写入基因

奔流在血脉里

应时运而兴起

随时变而赋形

此后的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

中央财政干部学校、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和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时期

学校始终坚持为祖国财经事业

源源不断输送人材力量

▲1952年税政班同学在校门前合影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对财经人材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大批中财人

饱受文革洗礼

却始终“每依北斗望京华”

从未泯灭的报国之志

在改革开放复校后终于实现

▲经过多方支持和努力,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于1978年3月在原址复校,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同时恢复,两块牌子一个领导班子,隶属财政部。这一时期学校主要是为财政金融部门培养急需的管理人才,同时也为财经院校培训师资;1983年,为适应新时期对干部教育经常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要求,财政部成立了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

复校初期

办学条件极艰苦

那一代中财人的共同记忆里

有狭小逼仄的木板棚

充斥着刺鼻气味的校舍

漫天飞舞的粉尘

却也有简陋校舍里

对改革开放的畅想

有寒冬冰凌中

一颗颗温热跳动的心脏

▲1978年复校后的中央财政金融学院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中财人心目中,1979年不仅有属于全国的“春天的故事”,也有属于全体中财人的“冬天的故事”:

1978年复校后的学院被北京卷烟厂侵占,噪音充耳、满天粉尘,没有教室,没有图书馆,没有操场,学习条件极为艰苦。在邓主席同志等人的关怀下,困扰师生许久的校舍问题终于得以解决,邓主席在戎子和院长信笺上写下的寥寥数语,成为了中财人记忆中最宏丽遒劲的诗篇。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学校继续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材。

▲1980年北京烟厂搬迁后的校门

岁月峥嵘

玉汝于成

让财经发展为改革服务

为富起来的祖国助力

中财人记在心里

践行在选择中

有人身兼重任

有人甘于无名

但在财经建设前线辛勤耕耘的

数不清的“斗士”们

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财经黄埔人

▲建校50周年时的校门

1996年5月,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从此,中财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党建、基建、师资、科研、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均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助力。

2005年

学校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汇集长江学者、国家和北京市教学名师及多位担任学术委员、客座教授和名誉院长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和学者陈岱孙、崔敬伯、崔书香、李宝光、刘光第、胡中流、李天民、张玉文、闻潜、姜维壮、魏振雄、王佩真、侯荣华、李继熊等先后在校任教。

2006年

学校成为首批“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校”,科研实力不断提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还被批准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5所高校之一;其作为我国经济学、管理学学科领域的重要学科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决策“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2007年

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并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截至目前,学校已与美、欧、亚洲及大洋洲地区的153所海外机构及5所国际组织机构建立合作。

2009年

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五任财政部部长齐聚中财大成为佳话。

2010年

我校成为国家“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院校、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并入选对口支援西藏大学高校团队。

2011年

学校MBA项目获AMBA国际认证,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八家、北京首家AMBA认证成员。10月,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立。

2012年

财政部、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中央财经大学。我校首个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也在同年揭牌成立。

2017年

学校应用经济学入列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增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网络空间安全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增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艺术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建成有特色、多科性、

国际化、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是学校建校一百周年时要实现的目标

为祖国经济腾飞

提供更加坚实、坚定的力量

▲新时期崭新的校园建设

学校长久以来

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

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在鲜明的办学特色指导下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培养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材

这里是“财经黄埔”

是“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也是“红色财经人成长的摇篮”

祖国财经建设需要的地方

一定有中财人的身影

▲左上至右下依次为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90年代及新时代的我财毕业生

69载光阴中

一代代怀揣红色理想的中财人

把笔墨情怀融入经世济民的事业

把算数罗盘打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始终不渝

和共和国一起

走过风雨沧桑

见证盛世辉煌

为国 为民 为校

有的人身影逐渐佝偻

有的人鬓角染满白霜

但那颗跳动的心脏

始终牵挂着国家所往人民所向

那双炯炯的眼睛

依旧涌出坚定的光芒

69载峥嵘路

同共和国一路风雨,何曾两厢

明年彼时

等待八方来客

共赴盛会,一同见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