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考驗現金流,但是現金流不是危難時纔要考慮,而是要天晴補屋頂,龍湖在去年下半年就注重現金流,今年1月份完成了全年的基本融資。”3月24日,在龍湖集團(港股00960)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表示,在疫情比較嚴重情況下,公司能夠正常活着,哪怕弱環境下仍在考慮有所增長,這就是強者的姿態。

  “疫情對銷售、供貨有一定影響,但總體處於可控狀態。在長三角、華南等復甦比較快的市場,龍湖的供貨相對較快,整體供貨節奏約95%可按照預期供應出來。”龍湖集團首席執行官邵明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3月份開始,整個市場都在復甦,預計到4月份銷售市場將回到相對正常水平。2020年,龍湖有信心完成2600億元銷售目標,預計上半年將完成1000億元以上。龍湖對疫情造成影響的準備是比較充分的,不需要對大的供貨、營銷節奏進行調整,基本能夠按照預定目標順利平穩進行。

  拿地計劃按淨負債率倒算

  毛利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根據龍湖集團的年報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183.4億元,減除少數股東權益、評估增值等影響後之核心淨利潤155.5億元,同比增長21.0%;毛利同比增長28.5%至508.0億元,毛利率爲33.6%;核心稅後利潤率爲15.5%,核心權益後利潤率爲10.3%

  通常來說,25%是房地產行業毛利率的平均水平,多年以來,龍湖集團內部也將此作爲紅線標準。從目前發佈2019年業績的幾家上市房企來看,33%上屬於行業較高水平。

  “鑑於限價政策的影響,未來毛利率會迴歸到25%-30%的水平。”龍湖集團首席財務官趙軼向《證券日報》等媒體如是表示。儘管如此,通過龍湖的拿地動作還是可看出其對盈利空間的重視程度。

  據《證券日報》記者瞭解,龍湖內部對拿地金額的安排是按照全年淨負債率倒算來計劃支出的。“今年前兩個月是拿地的好時機,龍湖補充了17個項目,今年整體拿地預算會在去年的基礎上穩中有增。”邵明曉稱,回顧2019年,拿地節奏掌握得比較好,土地市場高熱時拿得少,低潮時較多,近期地價上漲,拿地熱情降低。一般來說,拿地總體原則是堅守淨負債率和財務紀律,多參與以頻率換概率,不拿地王不拿高價地。

  值得關注的是,《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整場業績說明會,龍湖對外釋放了幾個重要信息。第一,抓住了低成本融資窗口期,保證了現金流安全;第二,一季度對疫情影響準備較爲充分,供貨節奏掌握較好,全年2600億元目標可完成;第三,未來行業毛利率水平會迴歸,但龍湖仍舊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第四,商業運營、租賃住房、智慧服務三大業務不是地產開發之外的多元化業務,四大航道業務都視爲主業同等重要地位發展。

  剛性到期貸款佔比降低

  經營性收入覆蓋利息支出

  “穩健的財務盤面和自律的融資是應對未來不確定性市場的底氣。”趙軼在業績會上表示,來到2020年以後,公司剛性到期貸款相當少,均已做好還款安排,未來將繼續保持融資的主動性,以自律換自由。

  回顧過去一年,在行業融資難的背景下,截至2019年底,龍湖集團淨負債率爲51.0%,相比去年同期保持小幅下降態勢;在手現金609.5億元;綜合借貸總額爲1460億元,集團平均融資成本僅4.54%,平均貸款年限爲6.04年,融資成本仍然保持在較低水平。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境外美元票據,還是國內公司債券,龍湖均多是以長年期、低票息刷新業內紀錄。

  從債務結構來看,在有息負債中,一年內到期債務爲人民幣139.3億元,佔總債務的比例僅爲9.5%,現金短債比(在手現金除以一年內到期債務)爲4.38。而2019年龍湖集團實現經營性收入102.3億元,完全覆蓋全部利息支出。

  在融資端保證現金流充裕方面,龍湖似乎早有準備。2019年上半年,龍湖在境內成功發行22億元公司債券,票面利率介乎3.99%至4.70%之間,期限介乎於五年至七年。2020年1月份,發行6.5億美元票據,其中2.5億美元爲7.25年期,票息3.375%,4億美元爲12年期,票息3.85%,創下中國民營房企“最長年期”和“最低票息”雙紀錄。

  “1月份公司集中發力,已基本完成全年融資任務。現在國內流動性相對寬鬆,優質企業還存有去公開市場發債的機會,該渠道是暢通的。”趙軼向《證券日報》等媒體透露,下一步,龍湖可能在境內公司債領域進行融資嘗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