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淮海戰役打宿縣的整個佈局是這樣的,中原野戰軍四縱、華東野戰軍三縱、兩廣縱隊沿着宿縣到徐州斷的鐵路線向東(邱清泉救援部隊方向)和北(徐州方向)攻擊,以中原野戰軍三縱和九縱一部攻宿縣,以九縱主力和豫皖蘇軍區獨立旅負責津浦線宿縣到蚌埠段向南推進,準備阻擊蚌埠方向過來的李延年和劉如明的增援。14日旅首長下達命令讓22團負責攻擊東關,當晚,副團長帶着兩個人親自蹚過沱河,這是11月,水冷刺骨,過河時對面機槍火力開始掃射,(估計是晚上聽見水響盲目射擊)但是他們仍然強行渡了過去。

淮海戰役裏,拿下宿縣是點睛之筆。宿縣拿下後,徐州三十萬國軍補給通道斷絕被迫撤離,這纔有陳宮莊合圍。宿縣是座古城,當地人稱南徐州,蔣介石把這裏建成徐州重兵集團的補給基地,儲存了大量的武器、彈藥、被服、裝備、油料等等軍需物資。

宿縣的城牆很高很厚,上面建有堅固的工事,城外護城河寬三丈水深過頂。城東關在日據時代,是日寇的兵營,城牆經過改造建有多層次暗堡,城內街道全部建有的路障地堡,和各駐點形成配套。這裏連接火車站,是宿縣的外圍據點,不但工事堅固,另外還有十多輛鐵甲列車配置在關鍵要點上,協助步兵防守。國民黨在這裏的守軍有一萬三千人。

看到這種程度的工事,不敢想象攻擊方要準備付出多少代價,然而負責進攻的中原野戰軍三縱此時也不過是一萬六千人,這仗能打嗎?

淮海戰役打宿縣的整個佈局是這樣的,中原野戰軍四縱、華東野戰軍三縱、兩廣縱隊沿着宿縣到徐州斷的鐵路線向東(邱清泉救援部隊方向)和北(徐州方向)攻擊,以中原野戰軍三縱和九縱一部攻宿縣,以九縱主力和豫皖蘇軍區獨立旅負責津浦線宿縣到蚌埠段向南推進,準備阻擊蚌埠方向過來的李延年和劉如明的增援。

這個計劃確定是11月10日,這種進攻的角度,兩個野戰軍配合的到位,令人驚歎。這時黃百韜兵團在碾莊還沒有徹底陷入合圍。徐州剿總分析不出解放軍的目標何在,無法決定是出兵救援還是防守徐州,吵得亂成一團。是的,你看這種態勢,還真是不好判斷。

回到宿縣外圍戰。爲了防止徐州方面對宿縣的增援,必須炸掉九孔橋。九孔橋在宿縣北邊十里鋪在往北一點這個位置,因爲唐河在這裏通過,所以建了大鐵橋。日據時,日軍在這裏修築了密密麻麻的鋼筋水泥地堡、碉堡。國軍接受後進一步擴建了掩蔽部、有蓋頂的壕溝,形成完整的防禦體系,國軍在這裏有幾百人駐守。看這工事羣就知道這裏有多重要了。

三縱八旅23團負責進攻。12日9點開始戰鬥打響,打到12點30仍然沒有進展,這時從北邊符離集開來一列滿載着敵軍的列車,這是準備往宿縣增援的。在列車接近九孔橋時,爲了配合列車能夠衝過我阻擊線,九孔橋守軍衝出來,向我攻擊部隊二營左後方發起衝擊。

雙方僵持了30分鐘後,宿縣方向也開過來一輛裝甲列車來接應,這時二營是腹背受敵,態勢是非常危險了。負責指揮的副團長嚴大芳被逼急了,突然想出辦法,命令工兵分隊在把九孔橋南邊的一個涵洞炸掉,這真是逼出來的。是的,平常這種位置由於比較容易恢復,所以不是重點防禦位置,一旦被破壞也不很怕。但是此時我已斷絕敵南北交通,無非是切斷鐵路線,讓敵軍增援不能強行衝破而已,爲什麼就一定要炸掉橋呢?

涵洞段一經摧毀,符離集方向開過來的滿載敵軍的列車立刻退了回去,宿縣的裝甲車也走了。這是贏了第一回合。

但是更艱難的仗還在後面。東關是宿縣最重要的外圍支撐點,拿不下來就無法對宿縣發起總攻。

13日晚,三縱八旅開始對東關外圍發起攻擊。東關東側的兵營是很重要的支撐點,奇怪的是,進攻一發起很快就拿下了,可能是敵軍太大意了,之後敵軍連夜組織多次反撲最終也沒能奪回這個位置,確保了我能及時對東關發起總攻。

宿縣城外有沱河流過,沱河河寬40--50米,水深過腰,從城北的城門邊流過,然後向火車站和東關流去,成爲宿縣的天然屏障。國民黨在河對面建了極複雜的工事羣,沒搞清就貿然發起攻擊的話,基本上是不可能打過去的,那不知要死多少人。

14日旅首長下達命令讓22團負責攻擊東關,當晚,副團長帶着兩個人親自蹚過沱河,這是11月,水冷刺骨,過河時對面機槍火力開始掃射,(估計是晚上聽見水響盲目射擊)但是他們仍然強行渡了過去。然後在敵陣地裏轉了個遍,敵軍修築的大大小小的地堡羣、交通溝,從車站到東關到兵營,整個長達三里的工事羣被他們搞清------我真是服了他們了。

這麼複雜的工事羣,正常打不知道到要多久,結果發起攻擊前,旅政委來來電話:“限你們50分鐘拿下東關,拿不下軍法從事。”這種命令,接電話的嚴副團長從軍以來從未接到過,也說明態勢的緊急,兩邊國民黨的增援攻擊一定很猛烈。以劉伯承的智慧,這個命令可不是蠻幹,那是含有深極高明的戰術方法的。

命令被依次下達,要不顧一切的衝過去。隨着三顆信號彈升起,配給三縱的炮兵營和40多挺輕重機槍同時開火,瞬間壓制了敵前沿火力,一連奮不顧身衝破了敵前沿進入縱深,緊接着一營也衝了進去。我攻勢太猛,前沿的敵軍開始發瘋般的潰逃。火車站上兩輛鐵甲列車在來回射擊,一個爆破小組過去,立刻炸翻了一輛,另一輛直接跑了。

一旦突破敵前沿,向縱深發展一定要快,這是劉伯承的戰術原則。一營、二營都是營長帶頭衝鋒,城裏面組織了四輛鐵甲列車配合步兵反擊都沒攔住,最終硬是讓22團在50分鐘內肅清了整個宿縣東關外圍陣地。

解放軍的這些個仗打得真是太可怕了,之所以能夠拿下宿縣,固然有指揮員的高明戰術,但也要戰士的堅決執行,憑着這種“瘋勁”,難怪會所向披靡了。蔣介石敗得其實也不冤,對比日軍的表現,可以肯定,換成他們來攻宿縣這種工事羣不知道要打多久,能不能拿下還要另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