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福特正式推出了2019款的翼虎車型。與當年17款大刀闊斧的中期改款相比,此次的年度改款幅度收斂了許多,比較明顯的改變之處集中在了進氣格柵、大燈配色以及輪轂等方面。

而除了外觀的變化之外,19款翼虎最大的變化、同樣也是最具爭議的一點,還是集中在了中控屏幕上。

對比18款和19款的內飾,可以看到整體的造型風格並沒有太大改變,唯獨中控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客觀來說,類似翼虎19款的設計如果出現在一臺自主品牌車型上,那也算是見怪不怪了;但放在一臺一線合資品牌的走量車型上,就多少讓人有些匪夷所思了。

當然,如果回想先前新福睿斯的鯰魚大嘴、自主反哺合資的江鈴換標版領界等等,那麼眼前翼虎的這塊大屏還真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嫌正文太長不看版:

1.民用車中控臺有固定的三大功能區;

2.特斯拉的設計非常激進但原理同上;

3.部分品牌選擇跟進但也經過了優化;

4.19款翼虎照貓畫虎開創內飾新紀元。

要了解爲何2019款翼虎的這塊10寸相當詭異,還得從中控臺的功能性開始說起。

除去方向盤、方向盤按鍵及其周邊的撥杆,以及部分歐系車型左側的燈光控制區域外,正常車輛的中控臺和擋杆區域上一般有三個功能分區:多媒體區、空調操作區和車輛的行走系統控制區。

以上圖中極具年代感的老普桑中控臺爲例,紅框中的就是最早的多媒體系統,不過在當時至多隻能算是影音系統,像是CD機已經是非常後期的版本了,早期老普桑用的都還是卡帶機;下方黃框的部分就是空調系統,一個旋鈕、一個按鍵、再加兩根撥杆,便組成了空調的全部控制原件;由於是手動擋車型,又因爲年代久遠幾乎沒有電子輔助,所以最下方白框的檔杆區域內只有一個孤零零的換擋桿。

雖然以現在的眼光看來,當時汽車中控臺的設計早已落伍,但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三塊基礎的功能分區其實一直延續到了如今在產的絕大多數車型上。

上圖是十代雅閣混動版的內飾圖。從功能分區的角度來看,這和二十年前的桑塔納並沒有本質差別,自上到下依舊是多媒體區、空調操作區和和行走系統控制區這老三樣。所以即便是又經過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汽車中控臺在功能的廣度上幾乎維持不變,只是現代汽車在每個單項功能上都有了更爲深度的發展。

十代雅閣的中控部分可以算作是最主流、同樣也是最四平八穩的設計,所以就先以其爲例多聊幾句。

首先,雅閣的三大功能非常明確,且不存在交集。比如說多媒體部分的全部按鍵以及旋鈕都被放在中控屏幕的兩側,也就是說無論你想切歌還是設導航,那麼都去中控屏那一塊操作就行了;而在空調出風口下方的狹長區域內,包含了空調系統的所有旋鈕、按鍵,甚至數顯部分也直接融入其中,駕駛員和乘客都能夠隨時讀取空調的工作狀態。

雅閣混動版用按鍵式換擋桿替代了傳統換擋桿,所以整個擋杆區域看起來異常簡潔。且在擋杆按鍵之後,便是三種駕駛模式的選擇以及駐車系統的控制按鈕。

所以在明確的功能分區、大量的實體按鍵、最適合盲操的旋鈕的組合之下,也許雅閣的中控不會帶給你多麼驚豔的視覺感受,但在實用性上已然是登峯造極的水準。

看完了最傳統的設計,再來聊聊目前民用車裏最激進的中控設計之一,也就是特斯拉。

Model S的中控臺上有且只有兩個實體按鍵,一個位於大屏左側,是雙閃的開關,另一個位於大屏右側,是副駕手套箱的開關。而除此以外,幾乎所有的娛樂、導航、空調和車輛控制,都被融入了那塊大到誇張的17寸屏幕中。

當然特斯拉的工程師心裏也門清,換裝一塊超級大屏之後還是得需要軟件做匹配優化,否則沒法最大程度發揮出這塊屏幕的優勢。於是乎,特斯拉的這塊屏幕是可以分割使用的,即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能夠顯示不同的類型的信息,且最上方還要條菜單欄,最下方還得留給空調系統。

所以即便是化零爲整,在整塊的屏幕上還是得分割出不同的界面和菜單。並且以實際使用體驗來說,全觸控設計使得盲操從此是路人,不盯着屏幕基本就甭想完成操作,更別提一些需要點開二級菜單的操作了,專心開車吧還是。

看完功能分區最清晰和最雜糅的兩個極端之後,剩下的就是一些折中方案了。

比如屏幕同樣豎向佈置但尺寸沒那麼誇張的XC90,在中控屏下方就還保留了一行多媒體和空調控制的旋鈕按鍵,所以它的多媒體和空調區域是互相交叉存在交集的,共享了中控屏幕以及少量實體按鍵。至於檔杆區域倒是和前兩者完全劃分開來了,在檔杆之後還有啓動旋鈕、模式選擇、駐車控制等等。

從設計層面來說,XC90的這套內飾要比Model S好上太多,起碼看起來是迴歸了一臺正常汽車該有的模樣。同時因爲實體按鍵的減少,XC90的中控也顯得更加貼切,也更貼合北歐性冷淡的設計調性。但在使用層面,具體操作依舊會遇到與特斯拉相同的問題,涉及到屏幕操作的部分都無法進行盲操,且二級菜單的問題也同樣存在。

而另外熱衷於大屏設計的,就是一連串自主品牌廉價車型了。畢竟對於這些個主機廠而言,一個大屏立馬就把中控臺佔據了一大半;要是再讓UI設計師弄點華麗的界面,最好再能加上個炫酷的轉場特效,這滿滿的科技感對於潛在消費者來說簡直一唬一個準。

至於使用體驗上,其實也談不上什麼體驗了,大概這些車型所面對用戶羣體會覺得,能多點幾下屏幕才調出想要的功能,恰恰體現出了所謂的豪華感吧?

當然如果一定要在骨頭裏挑雞蛋,那好歹這樣的設計也確實簡化了中控臺。只要設計師的功底不太差,領導的審美偏差不嚴重,那麼最終成品還是也不至於太悲催。

所以在看完以上幾種中控臺的排布方式之後,讓我們再回到2019款的福特翼虎上。

從上到下依次爲多媒體、空調、行走機構控制區,非常完整,而問題恰恰就出在這了。別的車型使用豎向大屏,無論初衷爲何,呈現出來的結果是他們都將部分中控臺上的功能融合進了屏幕之中,從而簡化了中控的設計。

但翼虎不然。再看眼這張18款和19款的對比圖,原先的空調和電子輔助控制區仍然各就其位,所以中控屏幕的突然長高,僅僅是多媒體系統的改變。且由於沒有將空調控制放進屏幕,整個中控臺在保留了諸多物理按鍵的同時還硬塞了一塊大屏,關鍵是中控臺還沒有足夠的位置去容納它,所以被迫向上做了凸起的設計。

在功能性維持不變的基礎上貿然改變原先完成度極高的設計,只爲了迎合自以爲的客戶羣喜好,這樣的行爲到底是破釜沉舟還是黔驢技窮呢?

文章到這本應該收尾了,但左思右想,這樣一個在自主品牌上都不曾見過這的奇葩設計居然出現在了福特身上,總讓人覺得有蹊蹺。國外設計師的審美怎麼着也不至於一夜回到解放前吧?難不成這塊畸形大屏是傳說中的中國特供?

上圖是美國官網19款翼虎的內飾照片。所以果不其然,這塊令人咋舌的奇葩大屏居然是專爲中國市場準備的特供產品。那麼問題來了,福特負責市調的工作人員到底是走訪了多少十八線小縣城,才得出中國消費者偏愛豎向大屏的結論呢?

最後還是來提點建議。既然19款翼虎硬生生的把一塊扁屏拔高成了豎屏,那不妨就將這樣的設計發揮到極致。所以下圖就是根據現行設計理念繪製的20款翼虎內飾假想圖,如果真的能夠量產,那麼翼虎坐上國內SUV銷量頭把交椅絕對指日可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