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FM·管理一点通

学习什么才能成为“人生赢家” 来自凤凰读书计划 00:00 14:51

2050年 我们要学习什么

才能成为“人生赢家”?

近日,公众号腾云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到2050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极端不确定因素的世界。那么我们该如何为自身和子女做好准备呢?尤瓦尔·赫拉利在其新书《今日简史》中给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是重塑自己。赫拉利指出,在信息时代,人们被错误的信息和无关紧要的信息消耗了大量注意力因此,人们需要的是理解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分信息重要性,把零散信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

此外,学校和老师也不需要教会学生某项特定技能,比如编写计算机代码,因为2050年,人工智能编写软件的能力远超人类;他建议,学校应教会学生批判性思维、交流、协作和创造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应变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和在不熟悉的情境下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

第二是不断学习。赫拉利认为,十年内,人被算法彻底超越,大部分职业和需要创作能力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你仍需面对未来几十年的巨变。如果你不去学习,掌握新工作新技能,就会被会被飞速前进的世界甩在后面,对世界一无所知。因此,你需要不断学习、重塑自我。

第三是不要过于依赖成年人。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前所未见的事物,过往的经历和认知将变得不可靠。比如人工设计的身体、准确度惊人的情绪操控算法等,面对这种未知的食物,你需要保持灵活的思维和平常心,也要学会放下以往的认知。赫拉利建议年轻人:不要过于依赖成年人。他们的初衷多是好的,但他们并不了解这个世界。

第四,不能过于依靠科技。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科技能帮助达成心愿。但如果你没有目标,那么科技就能轻而易举地替你设定人生目标,控制你的生活。比如当今经常见的低头族,赫拉利认为正是科技控制了人类。

第五,了解自己的“操作系统”。赫拉利说,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的发展,商家或组织都像“黑客”一样,攻击你体内的“操作系统”。比如,算法会观察你去哪里、买什么东西、和谁见面。借助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它们正越来越了解你。一旦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它们就能操纵控制你,而你却束手无策。如果你想掌控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未来的生活,你就必须要与算法、与商家或组织赛跑,在它们了解你之前了解自己。

个人投资股票的5个建议

近日,公众号阿尔法工场分享了一篇文章,称一名炒股人士,在沪深300指数行情大跌的情况下,仍然跑赢大盘,获得了超过4%的收益水平。对此,该人士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投资经验。

第一条经验是,坚持将低估值作为买入股票的首要依据。作者指出,中国投资者普遍认为,只要是优秀的公司,再高的估值都值得买入,但这种行为是有风险的。作者解释说,以个人投资者的能力,判断出公司是高估值还是低估值是很容易的,但却无法判断出这个公司是不是真正的优秀。因为,大多数的优秀企业,不过是新闻媒体或财务报表数据里的优秀企业。这个企业是否真的优秀,其实个人投资者并没有准确的认识。

第二,坚守自己的能力圈,跨越一尺栏杆。在股票市场上赚钱,不是比谁懂得更多,而是比谁看的更准。这也正是巴菲特所讲的只需跨越一尺栏杆、不要尝试去跨七尺栏杆。作者建议,刚入行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白酒和中药板块,因为这两个行业融合了3000年中华文化,是永不凋零的行业;积聚了国内最优质的企业、对于这样确定性十分强的行业和公司,不需要太多的了解,只需要在低估时敢于买入即可。

第三,持股相对集中、适度分散。《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本书中,林奇建议个人投资持有3-10只股票比较合适,这样既可以保证取得超额收益,又不会由于股票太多无暇顾及,也不会由于某一只股票遭遇黑天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四,坚持长期持有,拒绝频繁买卖。作者借用“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的话说,“在证券领域,勇气是最重要的品德。”意思就是,如果你完成了估值,就要坚持持有。此外,行为金融学家泰勒和贝纳茨曾研究证明“投资时间越长,投资结果越吸引人”。

第五,满仓持股,不减仓、不空仓。作者称,一直满仓持股,也是取得较好收益的主要原因。作者说,如果看空市场,就空仓休息;如果看多市场,就满仓等待。因为投资者根本无法判断短期内市场走势,投资者能做的就是判断出低估,买入-持有-等待。

趋势:教育正处于创投黄金十年

宁柏宇,是蓝象资本的创始合伙人,也是好未来摩比思维馆和乐加乐英语两大品牌创建者,对对儿童教育、素质教育和留学领域有独特洞察。近日,他在公众号火柴盒观察中分析了未来几年,教育行业的创投之道。

首先,宁柏宇认为创投教育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有四个利好的因素。一是天时,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行业的人士认为,教育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环节里有很多机会。所以在全球范围内数据都在深度接入到教育,数据是重中之重,也是最值钱的地方。

二是地利。未来,中国将新增大量中产阶级,消费呈现升级趋势。家里会尽可能在收入允许的情况下,买最好的教育。

三是人和。互联网创业产生了第一波财富自由的人,会寻求二次创业。比如新东方和好未来的上市,出现了一批高管,这些人创业的时候会产生人才溢出。

四是制度。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体制内市场松绑,B端公司提供教育产品,尤其是素质化的产品成为趋势。

随后,宁柏宇指出了两个个投资方向。一是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产品和幼教产品。得益于人口红利和消费升级,这一方向有6亿人规模的市场,家长都愿意给孩子买高品质的教育产品。他建议,创业者要把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原来做幼儿园,现在做托管。原来做考研,今天要做职业教育,包括一些新型的学校,比如挑战者学校等。

二是公立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这个方向有8亿人的市场规模。现阶段,政府会放宽民营产品进入公立学校的机制,所以幼儿园到高中的学校信息化建设是重要的趋势。

明星餐饮公司西贝为什么不上市?

贾国龙,是知名连锁餐饮企业西贝的董事长,他表示,海底捞的上市深深触动了他,但对于西贝,他只有两句话:“西贝永远不上市,把利分给奋斗者!”。对此,他在正和岛发表的这篇文章里,谈到了自己不上市的原因。

首先,西贝“永远”不上市有两点原因,一是贾国龙要掌握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不想被资本市场及财务报表束缚。二是,不上市的背后是西贝的人才培养观念,贾国龙说,上市公司往往费用利润化,往往就会减少人才培养的投入。但贾国龙认为,要想培养人才,就不能不舍得花钱。他举例,2016年底,西贝只研发“烤全羊”一道菜,一名厨师所带的团队两个月就吃了不下200头羊。贾国龙表示,西贝一直把钱投在人的学习培训,让人试错成长,他笃信“弯路也是路”,“试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成功地知道此路不通”。

随后,贾国龙分享了自己的人才管理理念。

第一,贾国龙说,西贝的产品,不是西贝的菜品,而是西贝的员工。贾国龙把每一个员工“当产品思考”,“每个人来西贝之前什么样,来西贝之后变成什么样,西贝就是要把每个原本普通的产品塑造成精品”。

第二,在人才激励问题上,贾国龙曾和高管们讨论得出:对西贝的发展而言,人的贡献更大。

因此,在分配企业发展所得的红利时,就要更倾向于人,而不是资本。

用西贝的话说,要玩奋斗者的游戏,而不是资本的游戏。奋斗者靠劳动获取回报,

第三,老板和高管带头分钱激励员工。在西贝的创业合伙人制度下,每家分店、分部都会占40%的股份,总部占60%的股份。贾国龙夫妇是总部的绝对大股东,他们承诺每年拿出自己50%以上的分红做奖金,分给团队。同时,贾国龙还给其他高管立下规矩:年收入超过1000万的部分,要拿出50%激励团队成员。

第四,要想好,大让小。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分配利益时,永远要倾向于一线;而在承担损失时,永远是级别高的要主动承担多一些。对一线基层员工,西贝的策略是,市场价5000,给他6000工资,再给他赋能,让他干出7000的活儿出来。贾国龙相信价值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节省出来的。他举了一个做建筑设计的同学的例子,遇上砍价的老板,“60万报价想尽办法抠成50万,结果人家就给你干出20万的活,傻不傻?”

第五,把西贝打造成赛场。“人性的其中一面,就是争强好胜,想赢怕输,打麻将是,工作也是。”因此,贾国龙把“比赛”打造成西贝管理的底层逻辑。在他看来,人在比赛中的状态最好,精神最集中,自我驱动力最强,也最高效。

西贝把赛场作为自己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一套绩效考核体系,不是简单的上级评价,从店长、厨师长到洗碗阿姨、撤餐大叔,都要参与进来,跟同一家店的其他员工以及全国各地其他门店的员工比赛竞争。

年长的员工给公司带来的5个好处

奇普?康利 ,是爱彼迎的全球酒店管理和战略主管。近日,他在金融时报上撰文称,年长者的形象不应该仅仅是满脸皱纹,脾气暴躁的老人。他们有很多东西可以给予年轻人,甚至可以成为未来企业的法宝。

他还称,一些公司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比如设计公司Ideo,2013年聘请了89岁的设计师芭芭拉?贝斯金德,负责专为老年人设计科技产品。牛津大学的热门创业公司,近四分之一的工程师和顾问都在65岁或以上,从而形成了一个更放松、更成熟的工作环境。

那么,一名现代年长者,对企业有什么好处呢。康利分析了5点。

第一是判断力。年长者见识和经历的事情更多,能更好地处理问题。因此,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精通“环境驾驭”,指的是善于创造或选择出有益于公司和个人发展的环境。

同时也具备长远视角。

第二是质朴的洞察力。经验让他们更擅长找到问题的核心。而且,由于他们已经不再试图证明自己,想要让别人对自己印象深刻,因此,他们在提出观点时,也更质朴、更单纯。

第三是情商。时间教会人耐心、让人开始具有自知之明,并且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更理解他人。

第四,是思考力。尽管年长者的记忆、速度和精力都在下降的,但是他们更擅长综合思考以及抓住重点。而且,因为他们更擅长管理情绪,因此也会更理性、更冷静地看待遇到的问题。

第五是,让公司更有同理心。“年纪越大,你就越意识到自己在这颗星球上的渺小,但你也会越希望你的经验和视野能够有用武之地,造福他人。”

因此,康利认为,公司可以创造出一种环境,让智慧可以双向流动,既可以从年长者流向年轻人,也可以从年轻人流向年长者,从而让公司可以从年长者身上获益。

长按下方二维码,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问伴读君

要读书,更要发声!不论你是想吐槽还是有疑惑,有观点还是想表达见解,都欢迎私信我们畅所欲言,伴读君每周精选精彩问题汇总。

分享讨论

关注凤凰读书计划公众号,点击下方写留言,即可分享精彩读书感悟。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分享知识是一种快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