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朝初年,五華樓在戰亂中又被燒燬,明洪武年間,在易址重修大理古城時,將城中的鐘鼓樓改稱五華樓,但其規模格局已遠遠不如南詔時期的五華樓。明朝初年,五華樓在戰亂中又被燒燬,明洪武年間,在易址重修大理古城時,將城中的鐘鼓樓改稱五華樓,但其規模格局已遠遠不如南詔時期的五華樓。

大理五華樓又叫五花樓,是古代南詔王的國賓館,官方聚會宴請貴賓的地方,高達五層,可容萬人站立,傳說當年中原的苦行僧唐三藏和他的徒弟們往西天取經時就在這兒歇過腳。在歷史上五華樓幾經次焚燬又幾次重建,走過千年滄桑。

大理古城的建築爲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顯得十分的古樸。在歷經1200多年滄桑的古城中央,四亭拱托、清流環繞的一座宏大精美佳構就是南詔、大理國曆史上著名的五華樓。

現代的五華樓是1998年重建的,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層建築,下面的一層爲臺座,上面的三層爲樓。五華樓是大理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大理五華樓建於唐大中十年,即公元856年,南詔王豐佑時期,周長2.5公里,高30多米,可以居住一萬多人,下面還可以豎起五丈高的旗杆。

每年三月十六,南詔時期的南詔王以及後來大理國的大理王都會在五華樓會見西南夷各個小國君長,和其他一些重要賓客,賜以酒席佳餚,奏以南詔、大理時期的音樂。五華樓作爲國賓館的歷史也達數百年之久。

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大理後,曾把大軍駐紮在五華樓。元至元三年,即公元1266年,忽必烈賜重金重修五華樓。

從南詔到元朝滅亡,大理髮生五次大地震,每次地震必引發火災,五華樓三次被火燒燬,又三次得到重建。由於點蒼山巨大的樹木已越來越難以找到,五華樓也越建越小。

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大理後,曾把大軍駐紮在五華樓。元至元三年,即公元1266年,忽必烈賜重金重修五華樓。

從南詔到元朝滅亡,大理髮生五次大地震,每次地震必引發火災,五華樓三次被火燒燬,又三次得到重建。由於點蒼山巨大的樹木已越來越難以找到,五華樓也越建越小。

明朝初年,五華樓在戰亂中又被燒燬,明洪武年間,在易址重修大理古城時,將城中的鐘鼓樓改稱五華樓,但其規模格局已遠遠不如南詔時期的五華樓。

1862年,清代地方官又集資重修五華樓,文化大革命時期,五華樓被拆除,裏面發現七十多塊元碑,1998年,大理州政府撥款重建五華樓。

明朝初年,五華樓在戰亂中又被燒燬,明洪武年間,在易址重修大理古城時,將城中的鐘鼓樓改稱五華樓,但其規模格局已遠遠不如南詔時期的五華樓。

1862年,清代地方官又集資重修五華樓,文化大革命時期,五華樓被拆除,裏面發現七十多塊元碑,1998年,大理州政府撥款重建五華樓。

今天的五華樓一帶,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書畫市場,經營品種包括書法,國畫類的山水花鳥、人物等等,還有皮畫、油畫等交易十分活躍,五華樓散發出新的活力。

END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歡迎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