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兩個月來,不管是路過武漢劇院的人們,還是走進劇院看戲的戲迷,都一定會注意到武漢劇院院內新添的幾個集裝箱——這個名爲“入戲”的戲曲體驗館,在今年的中華戲曲藝術節期間總共吸引數萬人參與其中。來自官方的消息顯示,今年藝術節期間,走進武漢劇院和湯湖戲院觀看傳統戲曲的年輕觀衆比以往多了三成。

楚天都市報4月28日訊(記者張聰 通訊員滑凌雲)“後悔當年一念差,不該失足作牆花。今朝已死歸泉下,死無面目見張華。”臺上,吞金的尤二姐訴說着滿腹柔腸;臺下,近兩千戲迷聽得如癡如醉,有人甚至淚如雨下……

臺上名角爭豔,臺下戲迷“入戲”,這場長達兩個月的戲曲盛會落幕了

今晚,武漢劇院,這是武漢京劇院再現荀派經典《紅樓二尤》的現場。隨着大戲落幕,爲期兩個月的第七屆武漢“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也宣告正式完結,此時,喧鬧了整整六十天的“戲碼頭”,雖人潮散去但也依然“餘音繞樑”。

大咖到場,“爆款”出爐

新生代面孔也肉眼可見地多了

自2013年開鑼,經過7年辛勤培育,中華戲曲藝術節終於成爲武漢“戲碼頭”最亮眼的名片。楚天都市報記者瞭解到,今年,中華戲曲藝術節連續出現了3個爆款項目。

除了以“第三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研究生班”30位藝術家爲亮眼陣容的開幕式演出《戲聚盛典名家演唱會》,3月17日主演越劇《玉蜻蜓》的越劇領軍人物王君安、4月6日主演京劇《失空斬》的當紅老生王珮瑜,都獲得了戲迷最熱情的“表白”——那就是,在演出開票半月內買空全部門票!

臺上名角爭豔,臺下戲迷“入戲”,這場長達兩個月的戲曲盛會落幕了

兩月內共有35位“梅花獎”得主在這個舞臺迎來送往,而在大咖到場、“爆款”出爐的背後,中華戲曲藝術節的舞臺越來越多地向戲曲新秀敞開了大門。

這幾天武漢京劇院接連帶來的四出大戲,就由程亮、方佳歡、陳芳芳、劉思秀等優秀青年演員擔綱主演。4月2日由武漢楚劇院帶來的傳統楚劇《獄卒平冤》,就在“梅花獎”得主夏青玲之外,貢獻了餘維剛、陳曉檬等青春面孔。而在4月9日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大戲《狸貓換太子》的演出中,該團青年演員陳雯婷臨時頂替“耳中風”的名家吳素英,獻上優秀的演技。當晚,《狸貓換太子》更是實現了“紹百”四代同堂的盛景,讓到場觀衆大呼“過癮”。

VR黑科技幫您“入戲”

“戲曲快閃”引20萬網友圍觀

“什麼叫節?我想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劇目展演,它必須是老百姓的節日,是戲曲愛好者的節日。”去年,在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時,武漢市演出責任有限公司總經理龍泉反覆強調。

站在第七屆武漢“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完結的當口我們會發現,走到這一屆,它真的變成了“老百姓的節日”。

兩個月來,不管是路過武漢劇院的人們,還是走進劇院看戲的戲迷,都一定會注意到武漢劇院院內新添的幾個集裝箱——這個名爲“入戲”的戲曲體驗館,在今年的中華戲曲藝術節期間總共吸引數萬人參與其中。

這是一個充滿“穿越感”的空間,觀衆可以在此租借戲服並現場換裝,身着戲服遊覽全場。你可以在《梁祝》展區變身女扮男裝的祝英臺,也可以在《天仙配》展區體驗董永和七仙女相會的浪漫。VR黑科技的融入能讓人瞬間置身於漢劇《三岔口》的舞臺上,體驗者不僅可以360度全景觀賞戲院的各個角落,還能在尾聲處瞭解到“矮子步”“四擊頭”等戲曲知識。

4月7日,黃鶴樓前迎來一場“大秀”,這是此次藝術節14場公益活動中的一場:百餘名學子身着戲裝、漢服,以京劇、國樂、國風舞蹈、輪滑、街舞等混搭的形式來了場戲曲快閃。大學生齊唱《定軍山》,這場青春又傳統的表演不僅吸引衆多遊客駐足,更在網絡吸引了超過20萬人次的圍觀。創新與年輕,由此讓戲曲真正走進了城市空間,融入了年輕人的生活。

年輕觀衆同比增長三成

“戲曲進校園”終於開花結碩果

來自官方的消息顯示,今年藝術節期間,走進武漢劇院和湯湖戲院觀看傳統戲曲的年輕觀衆比以往多了三成。在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時,出生於1998年、在戲曲節期間場場不落看完所有演出的年輕戲迷趙軒提到,在他的“圈子”裏,對戲曲產生濃厚興趣的高校學生已經越來越多。

臺上名角爭豔,臺下戲迷“入戲”,這場長達兩個月的戲曲盛會落幕了

大學生愛上戲曲,與中華戲曲藝術節多年堅持的“戲曲進校園”密不可分。本屆戲曲藝術節期間,光是“戲曲進校園”之大師講壇系列活動就舉行了7場。而走進大學校園的,都是王蓉蓉、傅希如、沈昳麗這樣的名家。

在與年輕人的交流中,不論是經典樣板戲《沙家浜》背後的精雕細琢,還是評劇《花爲媒》爲抖音貢獻熱門曲目的“小插曲”,都讓戲曲鮮活地走近了年青一代。

而想要把戲曲藝術節辦成真正的“百姓節日”,文化惠民的力度也只增不減。據悉,今年戲曲藝術節的所有演出除和去年一樣保證了惠民票價之外,市民還享受到了“武漢文惠通”的額外折扣。此外,藝術節官方還積極走進社區,爲困難職工、孤寡老人、烈士家屬等羣體送票近萬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