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剛剛成立的四川省市場監管局與四川省消委會聯合發佈“雙十一”網絡購物消費警示,提示消費者警惕網絡購物中常見的五大風險,“雙十一”網絡購物要科學選擇,理性消費。

風險一

商品信息失真。由於網絡平臺銷售商品主要通過圖片及視頻直觀展示商品信息,一些網店經營者通過技術手段對商品照片和視頻進行加工,或在拍攝時主要展示商品較爲完美的一面,致使商品信息失真。

風險二

七日無理由退貨受限。新修訂的《消法》賦予消費者對網購商品(性質特殊的4類商品除外)實行七日無理由退貨權,而一些網店經營者不區分所售商品性質,單方面聲明所售商品不接受七日無理由退貨,致使消費者七日無理由退貨權形同虛設。

風險三

商品提價打折有水分。一些網店經營者爲了在購物節和大型活動中吸引消費者,通過虛假提高商品原售價,再以打折爲噱頭搞促銷。

風險四

網店刷單炒信作假。信用等級、客戶評價是消費者選擇一個網店的重要參考信息,一些網店爲了追求信用等級及好評,通過刷單炒信等虛假交易方式獲取不實評價。

風險五

售後服務難以保障。售後服務難是部分網購消費者的直觀感受,相對於實體店消費,網購消費者與經營者雙方相距較遠,獲得售後服務有一定困難。一些經營者宣稱的全國聯保,卻因網點佈局少無法就近或上門售後,一些經營者要求消費者通過快遞方式寄送商品進行售後處理。

消費者應掌握理性消費“六要”:

一要

“要”理性選擇,根據自身需要購買。

網購方式方便、快捷,消費者只需點擊頁面,敲打鍵盤,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輕鬆購物,導致部分消費者因一時衝動缺乏理性,盲目購買,建議消費者在選擇購買商品時自覺增強目的性,選擇自身需要和實用的商品。

二要

“要”多比較,多留意備購商品信息。

爲防止掉入網店虛假促銷的陷阱,消費者對自身選購的商品可通過多家電商平臺、不同網店進行比較,堅持貨比三家,價比三家。

三要

“要”選擇講誠信、信譽高的商家,謹防受騙。

消費者儘量選擇大型、規範的網購平臺和信譽度高的網店,採用第三方支付方式付款,特別要對以短信、鏈接、支付寶、微信等脫離平臺方式私下付款方式保持警惕,要與平臺方多渠道進行覈實,防止信息泄漏和電信詐騙。

四要

“要”注意保留消費憑證,以利維權。

消費者應跟商家多溝通,詳細瞭解商品情況、付款方式、售後服務、保修範圍、期限等,並注意保存相關溝通記錄。在點擊購物時,注意保存相關網頁和付款憑證,索要發票,保留相關憑據,以利事後維權。

五要

“要”先驗貨再簽收。

網購商品涉及到網店、快遞等多個環節,且運輸時間較長,各環節都有可能損壞商品,特別是購買貴重或易碎物品的消費者要注意在簽收前開箱驗貨,確保與自己所購商品一致並完好無損後再簽收。

六要

“要”依法主動維權。

網絡消費者可多瞭解《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即將實施的《電子商務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積極主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及時舉報和揭露電商平臺和相關經營者的違法違規行爲。一旦發生消費問題,可及時聯繫賣家處理,如未能解決,可向網購平臺投訴;如未能處理,可向市場監管部門或消委會舉報或投訴;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維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