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低壓電器行業34年,正泰電器(601877)從零起步,成長爲浙江溫州又一家譽滿全球的國際化企業。2017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4億元,連續多年蟬聯國內低壓電器行業龍頭,同時也是溫州規模最大的A股上市公司。

身處高度市場化、國際化的低壓電器行業,“圍繞主業,圍繞特長,紮紮實實搞創新”,對於正泰而言,既是安身立命的信念,也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在2016年成功注入光伏資產,並開啓了從裝備製造企業向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之路後,正泰電器形成了怎樣的產業佈局?面對智能家居、工業4.0的滾滾熱潮,低壓電器龍頭又將如何應對?

近日,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採訪團走進正泰電器,證券時報副總編輯高峯與公司董事長南存輝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截至11月6日收盤,正泰電器市值爲516億。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786cjvtyn

紮紮實實把創新做到實處

高峯:在A股上市的溫州公司中,正泰的財務指標都非常突出。作爲溫州的標杆性企業,公司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有沒有體現出溫商的一些特質?又是哪些因素使公司在溫商羣體中脫穎而出?

採訪:證券時報副總編輯高峯(圖右)

嘉賓:正泰電器董事長南存輝

南存輝:溫州的優秀企業很多,溫州企業最突出的共性就是敢於創新,敢於探索,正泰也擁有這種敢闖敢拼的精神。正泰電器是比較早的開始注重質量提升,再以質量爲基礎做品牌創新,同時在科技創新、管理機制創新上做了大量探索。

溫州人比較注重家族傳承,所謂“老子創業兒子傳”,而我們則從“家族企業”走向“企業家族”,走上一條股份制、公衆化的道路。同時,我們通過上市企業的規範要求,用股份制的制度建設倒逼企業管理創新,在企業制度建設上有紮實的基礎。

其次,在正泰發展過程中,始終把個人成長、企業發展、國家要求、社會進步融爲一體。三十多年,我們就是三句話——“聽中央的,看歐美的,幹自己的”,紮紮實實把創新做到實處。

很多時候,我們看起來好像很喫虧,放棄了很多機會。以前不需要許可證的時候,大傢什麼也不需要就可以賣產品。而我們爲了申請許可證,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爲了合規,借了好多錢,去買設備、做認證。那時候人家說我們傻,後來到了國家打擊整頓的時候才發現,我們做對了。

三十年來,我們始終堅守實業,就是一根筋圍繞電力設備,如今向新能源轉型發展,一路上就是圍繞“電”字做文章。沒有搞別的東西,不斷的投入生產,投入創新。那個時候看上去好像很傻,其實我覺得我們想得很明白:一輩子能做成一件事情就很了不起了。

回過頭來看看,正泰的發展方向很清晰,不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我們做任何東西都是用加法把產業做強,用減法把企業做大,總是圍繞着主業,圍繞着特長,紮紮實實搞創新,這纔有了今天資本市場對我們的認可。不過這僅僅是個開始,後面路還很長,不能驕傲。

從“本土國際化”到“國際本土化”

高峯:正泰電器成立之初的名字叫做“中美合資溫州正泰電器有限公司”,可以說自成立之初公司就有很強的國際化發展意識。二十年來,對於公司而言,“國際化發展”的內涵是否有了一定的變化?

南存輝:當時我們提出的理念是“本土國際化”,就是在溫州做國際貿易的生意。現在提出的理念是 “國際本土化”,就是把企業融入到當地的法律法規、市場需求裏去。最早就是個簡單的貿易,後來做物流,現在把研發也跟到全世界去了。當地有什麼樣特殊的環境,特別潮溼?特別熱?或是特別冷?我們就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研發。

我們還在海外進行生產製造,現在正泰的工廠已經遍佈德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世界各地,在近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的銷售機構和物流配套,在歐洲、亞太、北美有研發機構。資本也走出去,人才進行本土化。正泰鼓勵大家創業創新,不分國別、不分民族、不分膚色、不分語言,我們甚至把股份也給外籍員工。

現在正是追隨“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的好時候。我們從原來的把產品簡單的賣出去,再到現在走進去、走上去,其實有很多的文章。這個當中的重點,就是要把民營企業的機制、優勢發揮好。所有事情都是一個人幹,你幹不了的。在社會方方面面,把機制搞活以後,你會發現其實人才、技術、資金等各個方面的資源都是很豐富的。2010年,正泰在西班牙請了幾十個外國人做銷售,他們問:我們一起合作,幹得好能不能股份給我?我說,當然可以。後來我們去了意大利,也是用同樣的方式把意大利最大的經銷商吸引進來。

我覺得,我們的“國際本土化”還有很多的文章可做,現在也應該說還是一個初級階段。正泰電器將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爲公司在產品、制度等方面的競爭力非常有優勢。

經濟越發達,低壓電器需求越豐富

高峯:作爲低壓電器領域的龍頭企業,正泰電器的“護城河”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南存輝:低壓電器是一個量大面廣的基礎元器件,凡是用電的地方,低壓電器必不可少。它也是一個易損品——壽命到了要換,技術升級也要換。

這個東西做好不容易,我們在技術、質量、工藝、服務、性價比等等方面的優勢,合作方都能夠看到。正泰電器是紮紮實實、認認真真、堅持不懈地在這個領域上不斷耕耘,不斷給他們創造價值,目前來看,客戶對正泰的忠誠度很高。

與此同時,我們不斷的進行創新。正泰始終緊跟市場節拍,不斷的賦予老產品新生命、新競爭力,讓產品的特性、性價比持續滿足不同層面的、不同階層的需要。這就是個性化服務,要求企業做得非常專精,而這就是正泰電器三十多年來做專、做精的體現。

護城河其實是靠機制、靠體制的,企業間最終的競爭是理念與文化的競爭,是企業價值觀的競爭。表面上來看,正泰能夠持續不斷的滿足客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是一個產品創新能力,但背後沉澱着的是正泰30餘年來的文化和理念。

我相信我們能越做越好,我們的護城河靠文化。我不懂技術,現在也不是我在做,都是年輕一代的專家在開發產品,而且他們在實踐中也覺得,原來正泰傳承下來的理念都是對的。

高峯:低壓電器行業未來增長主要依賴什麼因素?

南存輝:低壓電器行業的增長速度與經濟發展水平正相關,經濟越發達,低壓電器的需求越豐富。

沒有錢的時候,造房子也簡單,燈能照明就行了,電能通就行了。現在不一樣了,智能電器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溫度、溼度、安防、感光、感聲等等,如今的需求五花八門。需求的升級意味着技術的升級,原來的開關就是一開一關就行了,現在不一樣了,如何保障線路安全?如何保持溫度恆定?同樣五花八門。

如今,我們一個產品一天最多生產了270萬個。可以想象一下,一天270萬個,一年將近10億個,怎麼賣啊?可是現實中,它就是這麼大的需求量,而且還供貨不足,我們的機器一天24小時在轉。

現在,低壓電器行業的馬太效應已經出現了——好的越好,強的越強,不適應的自然淘汰,不論是產品還是企業都是如此。我相信,像正泰這樣具備全球化競爭能力的,同時能夠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整合新技術的企業將會越來越好。我相信,隨着時代的進步,低壓電器產品的需求還是很大的。

在製造方面全面實施智能化

高峯:低壓電器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公司近期也在推行智能化製造的轉型升級,請問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相關技術落地後會對公司的生產帶來怎樣的提升?

南存輝:在低壓電器領域,我們花了三年時間打造的項目,基於能效管理的電器智能製造示範項目,最近剛剛通過國家工信部的驗收。這個示範項目從產品設計開始,到模具製造、產品製造,最後到倉儲、物流、客戶端,實現了全過程智能製造,基本上把人的因素消除掉了。

實施智能製造之後,產品質量的可靠性更高了。如今,我們把質量隱患消滅在生產的萌芽狀態,一旦參數發生偏移,大數據指揮生產線停下來,人去把它調整好之後再開動。在產品出來後的所有環節檢測,比如熱檢測、透視檢測、X光檢測等等全部由機器完成。

這個項目是最近通過驗收的,我們也在跟蹤,到底系統能把生產提升到什麼程度,到底產能提高多少,成本降低多少。如今跟蹤了兩三月,目前來看全部超過預期,非常的棒。

在光伏業務方面,正泰電器在嘉興有一個在全球範圍內規模都算大的光伏單體制造基地,1.5GW的工廠,同樣是全自動化的。

將來低壓電器板塊也好、光伏板塊也好,我們整個公司在製造方面將全面實施智能化。將來整個產業的大進步,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因爲國家很重視,地方政府很支持,企業也非常願意。現在國家鼓勵創新的政策非常棒,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都抓住這個大好的機會拼命推進智能化。一旦智能製造全面鋪開,中國的製造業將完全大不一樣,競爭力絕對是世界頂級的,這個意義很重大。

以電站爲龍頭 做正泰特色的新能源產業

高峯:請問公司以低壓電器龍頭企業的身份,進入光伏新能源領域較其他光伏企業的優勢在於哪裏?

南存輝:正泰電器和其他光伏企業的區別在於我們擁有產業鏈優勢。

光伏產品其實就是一個發電環節,發電完成後的輸、儲、變、配、用,正泰擁有全套的產品和技術。當時我們在火電、水電、風電和太陽能之間做選擇,最後決定,既然是轉型升級,就選擇了最爲清潔的太陽能。而且我們不做前端,專注於最後的光伏電站環節。

所以,我們跟很多光伏企業不一樣,他們做硅片、做組件,投入很大,產線規模很大,賺錢的時候也很多。我們就老老實實地幹後面那一端——那是我們能幹的活。這樣一來,我就把正泰的優勢結合起來了,正泰在電力板塊的產業鏈完整了。

此外,作爲一個新興產業,全球都一樣依靠政策推動。如今,行業規模起來了,政策向後調,不少單一從事光伏產業的企業受影響很大。而對於正泰電器而言,身後有集團的支撐,同時持續將投資電站的規模適度的加以控制,主要做好配套工作。

所以說,正泰電器和其他光伏企業的不同在於,我們以光伏電站爲龍頭,抓好投資、建設開發以及運維,用我們的產業鏈進行產業配套。最終形成了比較有特色的正泰新能源模式。

高峯:近期和長期有什麼樣的發展目標?

南存輝:新能源領域,我們近期的目標還是繼續做好電站。正泰電器會繼續把電站業務的創新、管理工作做好,着眼於競爭力的提升。

長期來看的話,正泰電器未來要以發展能源綜合管理爲抓手,把新能源、清潔能源的創新工作做到位。

太陽能是其中一塊,其中經營分佈式電站是一個大方向,在這個領域,運維能力是很講究的。運營成本的高低,效率的快慢,直接決定了你的產出。總之,正泰電器朝着一條讓能源變成更加清潔、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便宜的主線進行佈局。通過在新能源領域中的技術性整合,工藝創新,將在新能源領域,做出中國特色、做出正泰特點。

高峯:公司在光伏電站運營過程中,實現的轉換率如何?

南存輝:光伏產業追求轉化率的目標,也就是經過陽光的照射,能產生多少電。但是作爲發電環節來講,更關鍵的是一度電成本多少。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目標,當然最終都是在投入產出比上面下功夫。假如說光伏發電一度電只需要0.2元,跟火電是一樣,甚至比火電還便宜,那麼光伏的量自然就大起來了。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政府政策、產業規模、技術創新等等各方的力量來推動。

十年前,光伏發電的成本差不多是4美元/瓦,七八年前降到2美元/瓦,現在多少?0.2元/瓦。

採訪札記丨南存輝:不一樣的溫州商人

高峯

改革開放的國策使溫州成爲“最盛產老闆”的地區之一。南存輝,30多年前從溫州樂清起步,把一個手工作坊的開關廠做成中國工業電器龍頭企業及新能源領軍企業。日前,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共同發佈的“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榜單中,南存輝不出所料上榜。其實,南存輝已先後榮獲“世界青年企業家傑出成就獎”、“中國青年企業家管理創新獎”、“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華十大管理英才”、“中國年度商業領袖”、“CCTV2002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等殊榮,並出任第九屆、第十屆、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南存輝的傳奇經歷,使他成爲業界公認的“中國新興民企代言人”,並被權威媒體評爲“可能影響中國21世紀的100名青年人物”之一。這次赴浙江採訪,這個國字臉、眼神深邃的小個子男人令人感覺不太一樣,正如媒體同行所言——他有極好的邏輯思維,任何提問,他幾乎不假思索,環環緊扣、步步推理的清晰闡述便已侃侃而來。的確,和南存輝交流不累,正如財經作家、媒體人胡宏偉所說,“他開口就是大白話,卻Hold住縝密邏輯,說得清楚天下道理,和許多溫州商人相比凸顯迥然不同的質感,某種意義上也決定了同樣拼搏數十載後迥然不同的商業成就和人生高度。”

作家廖毅出版的新書《南存輝觀點》,是從之前創作的《南存輝講故事》基礎上升華的。全書包括“管理觀——創富辯證法”、“育人觀——別人爲什麼聽你的”、“發展觀——慎思無國界”、“文化觀——文化是貫穿企業的線索”、“修身觀——人做好了,事也做好了”五章。各章內容相互關聯又各有側重,構織成南存輝閃耀的思想脈絡,並將這位民營企業家的趣味管理智慧生動地呈現出來。南存輝自謙地認爲:“我是一個草根出身的企業家,親身經歷了一個企業從小到大的過程,也目睹了一些企業的興衰存亡。我就根據自己的經歷談點體會,集結成所謂觀點,讓人聽明白並從中悟出道理就可以了。”

應該說,在我國“最盛產老闆”地區之一的溫州不缺乏聰明人,溫州人塑造的強烈自我形象是:肯喫苦,膽子大,四海爲家,精於經商理財。所以不少學者把溫州人與猶太人相提並論。當然,也有人將溫州人的聰明理解爲一種狡黠——爲了追逐具有摧毀性競爭力的價格低廉,產品的假冒僞劣曾經登峯造極。小聰明還是大智慧,南存輝選擇了後者。企業與人生進化的路徑就此分野。

南存輝的智慧從哪來?當然,除了天資,唯有不斷學習,在創業實踐中學習、向企業前輩學習、向競爭對手學習、向任何比自己更有智慧的人學習。如何做一個有智慧、有情商的企業管理者,企業應該從歷史事件汲取什麼樣的經驗教訓,南存輝系統地閱讀了《資治通鑑》。從秦朝大敗局事件中獲得的啓示是,如何把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有機結合,如何重視後繼人才選拔培養,如何處理好“集權”和“授權”關係。從“文景之治”中尋找企業之治的啓示是,只有適時、適當地調整生產關係,才能促進生產力發展,必須以人爲本,尊重人性,重視勞動價值,才能實現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對南存輝影響最大的人物無疑是他的本家、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高山仰止間,他從一點一滴真切地體味、領悟大師的智慧境界。因爲懂得學習,南存輝“永遠年輕”;因爲善於學習,南存輝的小智慧可以變成大智慧。《南存輝觀點》一書中記錄的南存輝式的智慧涵蓋面廣,有做人的智慧、做事的智慧、創業智慧、創新智慧、管理智慧、經營智慧等。

經濟理論界有個論斷說,一個優秀的企業家,通常也是一個深邃的“思想家”。這樣的企業家,深諳經營之道,對自己的企業和行業有着深刻的理解,對經濟形勢和社會發展趨勢有獨到的思考。這樣的企業家,強調觀念先行,注重知行合一;這樣的企業家,在決策中不糊塗、發展中不迷茫、困難中不彷徨,從而帶來企業堅實前行。南存輝又何嘗不是這樣的企業家呢!

(作者系證券時報副總編輯)

中國基金報:報道基金關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國基金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