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特勒,既不愿与西线盟军有任何接触,也绝不向东线苏军屈服,认为德国是欧洲大陆反布尔什维克的堡垒,直到柏林战役打响以前,还在命令西线部队向英美等盟军发动大规模的反击。柏林战役打响后,西线的德军将领基本都明白了,柏林守不住了,德国最终必败,所以都往西边跑,主动选择向英美等盟军投降,不愿落在有血债的苏军手中,害怕战后受到苏军制裁。

希特勒,既不愿与西线盟军有任何接触,也绝不向东线苏军屈服,认为德国是欧洲大陆反布尔什维克的堡垒,直到柏林战役打响以前,还在命令西线部队向英美等盟军发动大规模的反击。

当时,希特勒要求西线部队顶住盟军的打击,适时地加以强烈反击,让西线的盟军怕他,能主动找德国谈判;东线军队则消耗苏军的有生力量,且尽量拖延时间,让英美和苏联起内讧,德国则可见机行事。

最差的结果,便是顶住东线苏军的打击,西线有选择地和英美谈判结束战争,但人算不如天算,1945年春季开始,东西两线的德军都未能顶住对方的军事打击。

西线盟军有点磨磨蹭蹭,但东线苏军却进展神速,在奥德河西岸建立了桥头堡以后,动用了270个师的庞大兵力,在数千架战机、数千辆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万余门火炮的掩护下,与1945年4月中旬率先发动了柏林战役。

柏林战役打响以后,眼看着柏林要没救了,希特勒才命令西线部队放弃防御阵地增援柏林,但却为时已晚,被盟军拖住了脚步,实在都脱不了身。

原因是德军制空权的丧失,由于遭遇盟军的战略大轰炸,德军的燃料供应成了问题,包括喷气式战斗机在内的庞大机群因为缺乏航空煤油而彻底爬窝,导致德军西线部队无力增援首都柏林。

守卫柏林的德军大约80万,其中,有不少是老弱病残的国民武装,驻守国会大厦的党卫军战斗力非常顽强,但终归是昙花一现,挡不住苏军250万大军猛烈进攻,随着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杀,残余德军投降柏林战役结束。

至于死磕苏军,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德军在东线战场与苏军有血债,至少有上千万苏军在和德军作战中死伤,反正投降也没好果子吃,因此,特别是党卫军都是死战到底,很少有选择投降的。

即便英美法进攻柏林,希特勒尽管很纠结,但却不愿投降,即便投降也不会无条件投降,因此,只会选择死战,希望守住柏林,等待外援实现翻盘,绝望中选择了自杀,是为了逃避战后的审判。

柏林战役打响后,西线的德军将领基本都明白了,柏林守不住了,德国最终必败,所以都往西边跑,主动选择向英美等盟军投降,不愿落在有血债的苏军手中,害怕战后受到苏军制裁。

奉希特勒之命增援柏林的温克的第十二集团军,回援就是送死,最后温克率部向西突围,冲出易北河苏军的包围圈,向英美盟军投降,温克活过了八十二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