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項蘇農

被人告到官府,而且人又被官府抓住,按照常人理解,既然觸犯了律條,當然要被判刑要被關起來的啦。但事實上卻不盡然,有人就因爲會做一首詩詞而免罪獲釋,而且還不是特例。

(一)奸盜以詩免

明末清初的褚人獲,在《堅瓠集》中寫了一個“奸盜以詩免”的故事:

明朝的弘治、正德年間,有一個在蘇州地界上的廟裏和尚,因爲不守清規戒律,被廟裏的方丈告發到了蘇州府下轄的長洲縣衙門裏,於是這個和尚就被差人捉住了,被關在了縣府的大牢裏。

第二天上午,長洲知縣坐上公堂,開始審問這個和尚:“你就是那個自稱月舟的和尚?”

“阿彌陀佛”,和尚一臉正經地回答道:“貧僧正是。”

知縣拿起告狀一看,原來告的是這個和尚,在半夜三更時分,在放生池裏偷魚。

“好一個月舟”,知縣摸了一把鬍子,用陰森森的口吻說:“月舟月舟,‘月黑偷魚夜’,‘舟過水無跡。’”

知縣是話中有話,他在引用前朝人寫的兩句詩時,故意的將原句“月黑殺人夜”改成“月黑偷魚夜”,表示在暗中指明案情,同時還在暗示這個和尚不是個好和尚,從他起的這個法號中也可以看出來。

“大人,不是這樣的。我的月舟之號,是取前人的‘月明花滿地’、‘舟行岸自移’之意。”

這個和尚回答的也是兩句前朝人寫的詩,前一句詩是出自於唐朝人劉長卿的《夜中對雪贈秦系時秦初與謝氏離婚謝氏在越》,後一句詩是出自於宋朝人方岳的《舟次嚴陵·其一》。

知縣在心中暗暗想到:“這個和尚果然不一般,連方岳方巨山,這個比較無名的人寫的詩也知道,看來真的是熟讀詩書。”

“說得好,說得好,” 知縣進而問道:“聽人說你是很會寫詩的啊?”

那個和尚倒也一點不謙虛:“浪得虛名浪得虛名。”

知縣看了看手中的卷宗:“你廟裏的長老昨天來告狀,說你常常不守清規戒律,常常去偷放生池的魚來喫,給廟裏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你給我老老實實的交代,有沒有這回事啊?”

和尚漲紅了臉爭辯道:“沒有的事,我是冤枉的,”

“那他們爲什麼要冤枉你呢?”

“因爲我和他們不一樣,我除了會念經,我還會作詩。他們認爲我高傲,就找了這麼個半夜偷魚的理由,說我不做功課不務正業。”

“既然這樣,你就給我寫首詩吧,說說你是怎麼受冤枉的?”

“請老爺出題。”

“來來來,”知縣伸出手來,把這個和尚招到跟前,然後又用手指着公堂上的一面牆說:“看見這幅圖畫了嗎?” 他說的是公堂背景牆上那幅碩大的“海水仙鶴朝日圖”。

這幅圖畫是很有講究的,畫面的上方是青顏色的天空,整個下方是波瀾起伏的海水,畫的正中央是一輪圓圓的紅日,畫的兩側各有一對朝着紅日翩翩欲飛的白鶴。該畫的寓意是做臣子的對皇帝要指天誓日,對百姓要明鏡如水。

“你看見這個鶴了嗎?” 知縣進一步的說道:“我現在就以‘鶴’爲題,以‘六魚’爲韻,限你一刻時間,成詩一首。”

月舟和尚於是在知縣給他的紙上奮筆寫道:

素身潔白頂圓珠,曾伴仙人入太虛。

昨夜藕花池畔過,鷺鷀冤卻我偷魚。

知縣對這個和尚寫的後兩句詩很是滿意,覺得這個和尚很婉轉地說明了他的案情:

將自己比作白鶴,將廟裏長老比作鷺鷀。白鶴和鷺鷀同爲水禽一族,本應互敬互愛,誰知卻是同族相煎。白鶴在半夜裏經過藕花池,卻因瓜田李下之嫌,就被邊上的鷺鷀認爲是一個偷魚的賊。想想也真的是冤枉,白鶴現在都跟着上界的仙人混世界了,鞍前馬後的跑着歡呢,怎麼會看上這些人間凡品呢?難怪這個和尚要喊冤枉,難道真的是沒地方去講理了嗎?

知縣想到這裏,陡然升起了一股憐憫之心,要不是我給他這個機會說說理,讓他寫寫詩伸伸冤,他哪裏能解除他的冤枉。

“好、好、好,通過你寫的這首詩,本縣知道了你的冤情。你回廟裏去吧。”

知縣在說完這句話後,就下令把這個月舟和尚放走了。

(二)夫犯盜牛事:農婦作詩,丈夫免罪

也是發生在蘇州府長洲縣這個知縣任上的事情。

有一戶農家的男人,被人家當作偷牛的賊捉住了,並且還被送到了縣衙門裏去,關在大牢裏等候審判。

這戶農家的女人,在知道了丈夫被抓的消息後,當天連中飯也顧不上喫,就騎着毛驢,信心滿滿地跑到縣衙門裏去救夫了。因爲她很瞭解他的丈夫,一個只知道喫飯幹活、幹活喫飯的男人,老實的都不能再老實了,怎麼可能會去偷牛呢?

當她緊趕慢趕來到縣衙門的時候,已經是過午時分了。按照慣例,公堂這時候已經不再處理案件了。

想到丈夫這時候還在大牢裏受苦受罪,沒有飯喫也喝不上水,這個農婦很是心疼,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闖入公堂找到了這個知縣。

“青天大老爺”,她一邊跪在地上,一邊對知縣說:“我家男人是一個好人啊,他一定是被人冤枉了啊,請求青天大老爺做主,快點放了他吧。”

爲了表現愛民如子,知縣剋制着自己,不但沒有叫下人把她趕走,反而是同她打着哈哈:“好啊好啊,只要你說出你男人是被冤枉的理由,本縣就可以把你丈夫放回家去。”

農婦很是喜出望外,急忙連聲的說道:“好哇好哇,我說我說。”

知縣其實內心在想:堂堂的縣府大牢,也是朝廷重地,怎麼可能隨隨便便的說關人就關人,想放人就放人呢?想到這裏,他決定要爲難一下這個農婦:“理由要說得簡簡單單,最好要像詩句一樣精精煉煉。”

“作詩這個我會。”農婦繼續說道:“有一次我到廟裏燒香,看見月舟和尚,月舟和尚還說我的詩寫得比他好呢。”

知縣很是驚奇,看她一副農村婦人的打扮,料想她沒有什麼文化,即使會做詩也是順口溜一樣的口水詩,怎麼可能做出來的詩,會比頗負詩名的月舟和尚還要好呢?”

“好吧,那你就現場做一首吧。”

農婦就當着知縣的面,當場就做出了下面的一首詩:

洗面盆爲鏡,梳頭水當油。

妾身非織女,夫豈會牽牛?

知縣聽完後,先是沉默了一會,然後就鼓起掌道:“好一句‘妾身非織女,夫豈會牽牛?’精闢,精闢,真是少少許勝多多許。”

是啊,既然不是織女娘,當然沒有偷牛郎。

知縣馬上下令釋放了這個農婦的男人。

(三)不遵的婦道的女子一首詩感動主審官太守

褚人獲在《堅瓠集》中,還寫了一個“詠械”的故事:

說的是有一個女人,因爲不遵守所謂的婦道,被關進了大牢裏面。

這一天早上,太守擊鼓升堂,在審問犯人時,突然對其中的一個女犯人說:“你就是那個外面傳說很會作詩的人?”

女犯人臉一紅,很是羞澀地回答道:“馬馬虎虎馬馬虎虎。”

這個太守看了看手中的卷宗:“既然會作詩,想必也是一個知書識禮的人,爲什麼要違反婦道,不學好呢?”

這個女犯人漲紅了臉爭辯道:“我沒有違反婦道,我沒有不學好啊。”

“沒有違反婦道?”太守把手中的卷宗翻了翻:“看你做的什麼好事?這裏面都記得很詳細”,然後將卷宗往公案上一放,眼睛緊盯着這個女犯人,然後呵呵一笑道:“卿本佳人,奈何做賊?”

這個女犯人聽到這話急了,也文縐縐的回了一句:“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這裏要多說一下,這個女犯人所說的三木,實際上是古代的三種木製刑具,分別是指套在頭頸處的枷,手指處的桎,和腳跟處梏,相當於現代的頸枷、手銬和腳鐐。這是三種束服人犯的械具,更是刑訊逼供的刑具,因此許多犯人認罪的供詞,都是這樣屈打成招出來的。

話說在北宋的太宗朝時,有一個小官曾經因爲一件小事,冒犯了他的頂頭上司張詠,這個張詠就自說自話的把一個木枷鎖,戴在了這個小官的脖子上。

誰知這個小官竟然是一個性格暴烈的人,他在一怒之下,衝着張詠憤憤地說:“我好歹也是一個朝廷命官,你竟然這樣羞辱我。你戴上枷鎖容易,你想取下枷鎖就難,除非你斬了我的頭,我戴着的這枷鎖一輩子也不會取掉。

誰知道張詠這個人,在聽完了小官的這句話後,真的就用刀斬了這個小官的頭,然後把枷鎖取了下來。

這件事情在正史《宋史》“張詠傳”裏有明確記載。

“聽你這麼一說,倒是冤枉你勒”,太守繼續說道:“既然這樣,你會作詩,現在就以套在你頭頸上的“枷”爲題,你就把你屈打出來的冤情,用詩詞的形式訴說一下吧。只要你說的有道理,本官一定會從寬處理,將你無罪釋放。”

這個女犯人一聽這話,不僅觸景生情,想到自己過去遇人不淑的無奈,現在身陷囹圄的不幸,不僅悲從心來黯然神傷。

她在稍微冷靜了一下後,選了一個最能表達現在沮喪心情的名叫《黃鶯兒》的詞牌,以《枷》爲題一字一字的念道:

奴命水星臨,霎時間,上下分。

松杉裁就爲圓領。

交頸怎生,畫眉不成,眼睛兒,盼不見弓鞋影。

爲多情,風流太守,持贈與佳人。獨桌宴紅裙。

這個太守拿起判筆,就着桌子上放着的一張紙,一個字一個字的把她說的記了下來。

太守在寫完“松杉裁就爲圓領” 一句後,不由自主的暗暗點頭:描寫的實在是太形象了。當他再寫完一句“眼睛兒盼不見弓鞋影”後,又不知不覺的暗暗點頭:一囚如此,天可憐見。

當寫到“風流太守”這四個字時,這個太守禁不住全身爲之一悚。他也是一個飽讀詩書的人,自從做了太守後,就以當一個風流太守爲人生目的。所以就特別留意前朝古人有關歌詠風流太守的詩句,比如唐人劉禹錫的“風流太守韋尚書”,唐人張祜的“唯羨風流田太守”。

現在看到這個女犯人,竟然也稱自己爲風流太守,正因爲如此,他纔會忽然想起了宋人方廷實寫的 “太守風流民訟簡,落成尊酒許相陪”那句詩。是啊,太守只有寬刑慎罰,纔會有民訟簡的事情啊,纔會真太守自風流啊,所以這纔有了他先前的一悚。

太守正在沉思之間,突然聽到這個女犯人說:“對不起,請把最後那句‘獨桌宴紅裙’,修改爲‘持贈與佳人’吧。”

“噢、噢”,太守機械的答應着,將最後一句重新寫成女犯人最後說的那句。她爲什麼要對最後一句進行修改呢,他把最後那句和先前那句,在心中反覆的比較了一下,終於恍然大悟了。

好一個“持贈與佳人,” 這不就是她提醒我先前說過的那句如果詩詞寫得好就把她馬上放掉的意思嗎?

她的這首詞非常的切題,果然寫得好。太守想到這裏,將手中的驚堂木一拍:“來人啊,把這個女犯給我放掉。”

【作者簡介】項蘇農,蘇州市人,現在蘇州從事律師工作。工作之餘愛看閒書,出差之機常逛街市,間或有所感,書詩文自娛。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