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蒙古王公以爲康熙看中了胤禩,所以自作聰明地說:“上天有好生之德,八阿哥仁慈之至,所以這柄如意應該賜給八阿哥。本來應該是太子胤礽的禮品,現在卻要由康熙來轉贈給他人,於是,諸皇子突然覺得,誰得到了這柄金如意,誰就會是未來的太子。

在《雍正王朝》中,作爲熱河狩獵活動中的一件賞物,這柄金如意被所有人寄予了重要的政治意義,那就是未來的皇權。

那麼,這柄金如意是怎麼來的呢?

當時康熙爲整頓吏治,掀起了追比國庫欠款和清理刑部冤獄兩大行動,但均因太子胤礽的介入而草草收場,他對太子胤礽的表現可以說是極其失望。但由此他也發現,有人要陰謀搞掉太子,其目的是要自己奪嫡,比如其心可誅的八阿哥胤禩。

心煩意亂的康熙決定帶着皇子去熱河狩獵,蒙古王爺也在受邀之列,他按照慣例向太子胤礽進貢了一個金如意。而康熙卻很淡漠地說,太子病了,這個金如意我先替他收下,然後讓八阿哥胤禩代替他去接見諸王公。


而且,例行在宴會上,是由太子來接見諸位少數民族王公的,這次康熙卻破例讓八阿哥胤禩去接見,這更讓人疑竇叢生。

更何況,在狩獵當天,康熙竟然主動拿出那柄金如意,說誰狩獵的表現好,這柄金如意就賞給誰。

本來應該是太子胤礽的禮品,現在卻要由康熙來轉贈給他人,於是,諸皇子突然覺得,誰得到了這柄金如意,誰就會是未來的太子。

當時報出狩獵成績,十三阿哥胤祥最多,其次是十四阿哥,其他阿哥緊隨其後。但八阿哥胤禩很討巧,他雖然不是抓捕獵物最多的,但抓的都是活的。

康熙問:“這柄如意應該賜給誰?”


蒙古王公以爲康熙看中了胤禩,所以自作聰明地說:“上天有好生之德,八阿哥仁慈之至,所以這柄如意應該賜給八阿哥。”

但無論是蒙古王公,還是其他皇子大臣,都不知道康熙內心的真實想法。通過刑部冤案胤禩誘審肖國興一事,康熙已經對他失去興趣,並且對其大加警惕,生怕他參與奪嫡,攪亂朝局形勢。

所以,康熙絕不能眼睜睜地看着這柄金如意衆望所歸,落在胤禩手中,助長他的囂張氣焰。

恰在此時,弘曆站了出來:“王公這話不對!”

之後,弘曆說了一大套道理,總結起來就是三點:


第一,射殺野獸就是慈悲心懷,那皇爺爺一生射殺了那麼多野獸,難道就沒有慈悲心懷?

第二,天生萬物本來就是供人取用,射獵是滿洲人的謀生之道,不射獵難道等着餓死?現在雖然不需要射獵了,但仍然搞圍獵,不是沒有慈悲心懷,而是不忘我滿洲的根本。

第三,如果皇爺爺沒有射殺那麼多的野獸的本領,又怎麼能平三藩,收臺灣,平定蒙古叛亂呢?所以,皇爺爺是大清的第一巴圖魯。

康熙一見,這孩子不僅能說會道,說話還很好聽。於是,他順勢將這柄具有極強政治意義的金如意賜給了弘曆,一方面是告訴衆人,不要無故揣測儲位之事,另一方面也是在變相扶植四阿哥胤禛,以便能制衡八阿哥一黨,不令其過於膨脹,威脅皇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