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儼然成爲一個創新的“風口”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於傳統電商來說,經歷過去10多年高速增長之後,企業規模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數據顯示,去年,僅阿里、京東兩大行業巨頭網絡零售市場交易份額的佔比就超過了85%,網絡零售“雙寡頭”的格局日益顯現。然而,最近幾年,行業領跑者們似乎集體陷入了創新的困局,儘管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但鮮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顛覆式創新,普遍面臨流量增長乏力的難題。當傳統的電商巨頭“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家投資公司”時,以拼多多、雲集等爲代表的社交電商卻打開了創新的缺口,呈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

“流量在哪裏,就去往哪裏”,社交電商裂變式的成長背後,是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今天,在傳統電商的消費模式下,消費者首先確定自己需要什麼商品,然後在電商平臺搜索產品信息,相互比較後做出購買決策。而社交電商的顛覆式創新,則是將移動互聯網與社交元素相結合,利用社交關係和個人影響力,讓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爲,讓電商從傳統的“物以類聚”,走向了“人以羣分”,從根本上創新了傳統的商品分銷模式,降低了品牌商的經營和推廣成本。在這個過程中,社交電商並不像傳統電商平臺那樣直接拉攏流量,而是通過消費者基於社交的購買行爲帶來了流量,可以說踩準了移動互聯網的步點。

傳統電商增長乏力之際,社交電商的快速崛起表明,在互聯網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任何巨頭都無法做到高枕無憂、一勞永逸,都有可能被創新的力量影響、衝擊和改變。對於傳統電商企業來說,創新的動力與勇氣能否持之以恆,決定了它們能在行業競爭的賽道上跑得多快、跑得多遠,如果只是躺在已有的市場上喫老本,這樣的企業很快就會被創新的浪潮“拍死在沙灘上”。

從這個意義上說,儘管“國美和嚴選們”與社交電商的嫁接能否成功還是未知數,但這種從排斥到擁抱、從競爭到融合的嘗試無疑是一種順勢而爲之舉,所順的“勢”便是行業變革的大勢。《2018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顯示,今年我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預計突破萬億元。作爲一個新興業態,社交電商的發展纔剛剛開始,潛力巨大,未來可期。

面對這個萬億元級市場,社交電商在高歌猛進之時,也應穩不忘憂。特別是過去一段時間,對於拼多多等社交電商“山寨”的質疑之聲,尤其需要從業者直面和重視。互聯網行業過去的“泡沫”一再表明,任何商業模式都必須建立在商品和服務之上,即便能夠藉助資本的力量,從創新賽道中脫穎而出,最終仍需要回歸商業本質。故事講得再動聽,還得靠產品和服務來落地,特別是要在商品准入、倉配物流、售後服務等領域提高標準、補足短板、守正出新,只有如此,社交電商才能獲得更爲持久的發展。( 作者:祝 偉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周佳苗)

歡迎關注思客微信(sikexh),隨時查看我們的最新消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