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騰訊網    作者:藝術新青年

西方藝術

從 14 世紀到 20 世紀,從文藝復興到後印象主義,這篇文章涵蓋了 8 個藝術階段和 32 位藝術大師,讓你用一篇文章的時間,您讀懂西方藝術史。

1. 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是 14-16 世紀,歐洲藝術史上的輝煌時代。這一時期主要以宗教作爲藝術題材,以寫實傳真爲首務,開創了基於科學的表現技法。藝術家們把解剖學、幾何學及透視原理等知識用於藝術創造,對藝術技巧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

文藝復興大致經歷四個主要階段,分別是預備期(13-14世紀)、發展期(14-15世紀)、鼎盛期(15-16世紀)和收尾期(16-17世紀)

1.1 預備期

代表人物:喬託 |揚·凡·艾克 |馬薩喬

喬託《猶大之吻》

喬託(Giotto di bondone,1266-1337)被視爲西方繪畫的開創性大師。是他首先將寫實風格和明暗遠近法結合,邁出了繪畫中關鍵性的一步。

此外,他還將優美的敘事同忠實的觀察結合,使繪畫具有了獨立的意義。其開創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寫實主義表現,對文藝復興藝術影響很大。

揚·凡·艾克《阿爾諾菲尼訂婚式》

揚·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1441)是早期尼德蘭畫派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尼德蘭文藝復興的奠基者,也是油畫形成時期的關鍵人物。

他將神聖內容拉入現實世界,以精細的寫實和微妙的光影聞名於世。因其對油畫藝術技巧的縱深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被譽爲“油畫之父”。

馬薩喬《聖三位一體》

馬薩喬(Masaccio,1401-1428)是文藝復興的先驅和里程碑。是他最早在畫面上運用透視法處理三度空間,同時將哥特式藝術理想扭轉到現實生活。

他畫的人物前所未有的自然身姿,引發了繪畫革命,其技法成爲西歐美術發展的基礎。

1.2 發展期

代表人物:波提切利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波提切利(Botticelli,1445-1510)是歐洲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薩畫派的藝術家。他的作品輕靈飄逸,帶有沉思的憂鬱,流露出對神的神祕渴望。

他是最早描寫裸體人像的畫家之一,對打破中世紀傳統和宗教禁忌作出了貢獻。

1.3 鼎盛期

代表人物:達·芬奇 |拉斐爾 |米開朗基羅

達·芬奇《蒙娜麗莎》

達芬奇(da Vinci,1452-1519)不僅是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也是美術史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總結了前人藝術成果,在繪畫構圖、明暗、透視、色彩等方面都有所建樹。

最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和”漸隱法“創造出形象的真實感和立體感。《蒙娜麗莎》就是這種畫法的典範之作。

拉斐爾《雅典學派》

拉斐爾(Raffaello Santi,1483-1520)最善於吸取別人長處,創造出盛期文藝復興典雅、優美、具有高度技巧的藝術典型,是現實美與理想美的統一,被後世奉爲古典藝術的楷模。

米開朗基羅 《創造亞當》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1-1564)的作品都帶有戲劇般的效果,磅礴的氣勢和人類的悲壯。

他作品中的故事情節錯落有致,人物性格鮮明多樣,繁而不亂。充分展示了人性美與內心美,歌頌了人的力量與偉大,充滿了激昂的人文主義精神。

1.4 收尾期

代表人物:喬爾喬內

丁託列託 |委拉斯開茲

喬爾喬內《暴風雨》

喬爾喬內(Giorgione,1477-1510)富有藝術感和想象力,充滿着詩意的憂鬱,是威尼斯繪畫代表。

他最早使用明暗造型法及暈塗法。他的作品構圖新穎,造型柔和,層次豐富,對後世影響很大。

丁託列託《最後的晚餐》

丁託列託(Tintoretto,1518-1594)的作品,將提香的色彩與米開朗基羅的素描結合,繼承傳統又有創新。

形象動感熱烈,色彩富麗奇幻,創造了別開生面的新藝術,在威尼斯畫派獨樹一幟。

委拉斯開茲《宮娥》

委拉斯開茲(Velazquez,1599-1660)是文藝復興後期西班牙最偉大的畫家,對印象派影響深遠。

委拉斯凱茲反對外表的虛飾,主張現世的真實。作品特徵鮮明,筆觸自然、色彩繽紛,複雜的表現技巧再現了人類自然的美妙與和諧,前無古人。

2. 巴洛克時期

代表人物:卡拉瓦喬

倫勃朗 |維米爾

巴洛克是 17 世紀風行於歐洲的藝術風格。他們強調激情、運動感和戲劇性,追求光線和色彩的表現,偏愛複雜多變的結構,戲劇性的構圖和形象,起伏靈動,波光流轉。

卡拉瓦喬 《聖馬太蒙召》

卡拉瓦喬(Caravaggio,1571-1610)以激進的自然主義,精確的觀察、生動的描繪、將充滿戲劇性的明暗對照法發揮到極致。他將藝術推向真實與靈性的高峯,影響了風格主義後所有藝術風格。

倫勃朗《夜巡》

倫勃朗(Rembrandt,1606-1669)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的獨特之處,在於將文藝復興的“明暗法”發展到無與倫比的境地。

精確的三角立體光勾勒出人物輪廓,其餘部分則隱於光暗。魔術般的明暗處理,生動的呈現人物心魂,也構成了畫風中強烈的戲劇性色彩,彷彿有生命在畫布上流動。

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維米爾(Jan Vermeer,1632-1675)是荷蘭優秀的風俗畫家。他的畫面溫馨舒適、寧靜莊重,色彩明朗和諧,結構緊實精緻,對色彩的把握和光線的處理尤爲出衆。畫面產生一種流動優雅的氣氛,光中的色彩如同他沉靜的內心。

3. 古典主義

代表人物:普桑 |達維特 |安格爾

古典主義是 17 世紀流行於歐洲的藝術風格。他們提倡典雅崇高的題材、莊重單純的形式,追求構圖的均衡與完整。他們強調精確的素描和柔妙的明暗色調,呈現出一種靜穆而嚴峻的美,如雕塑般的簡練和概括。

普桑《所羅門的判決》

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代表了崇尚永恆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義,是古典畫派的奠基人。他將古典美運用於創作,畫面精雕細琢,和諧完美、莊重典雅。

他的構思嚴肅深刻,靜穆崇高,寧靜中富於哲理,冷峻中飽含深情,被譽爲“法蘭西繪畫之父”。

達維特《馬拉之死》

達維特(Louis David,1748-1825)宣揚革命和鬥爭精神,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奠基人,畫風嚴謹,技法精工。他將藝術作爲反封建的戰鬥武器,將古代英雄的品德和藝術樣式,視爲審美最高標準,創造出革命時代的宏偉鉅作。

樸實無華的風格、精確嚴謹的構圖和英雄雄渾的筆調,使戲劇性的場面無比豐富,達到了新古典主義繪畫的最高境界。

4. 洛可可時期

代表人物:華託 | 布歇 | 弗拉戈納爾

洛可可風格於 17 世紀產生於法國,具有輕快、精緻、細膩、繁複的特點。他們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爲對象,清雅鮮明的顏色和精緻柔媚的曲線構圖,配以秀美的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觀,優美而神祕。

華託《舟發西苔島》

華託(Antoine watteau,1684-1721)作爲洛可可時期最有影響力的畫家,以貴族風花雪月爲題材的作品,色調輕柔、形象撫媚,濃郁而富有哲理的愛,創造了堪稱藝術結晶的“遊樂畫”。

他通過藝術家的獨特視角,描畫藝術與外部世界的矛盾。在表情、姿態和服飾方面,有迥非凡響的表現技巧。

布歇《蓬皮杜夫人》

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作爲洛可可風格的代表人物,以嫺熟的技巧和牧歌情調的風格,將洛可可藝術發揮到極致。

他雖然沒有之前華託的深刻,也沒有之後弗拉戈納爾的才智,但作爲承上啓下的一環,呈現了洛可可式宮廷的優美雅緻、風流倜儻和誘人媚態。

弗拉戈納爾 《鞦韆》

弗拉戈納爾(Fragonard,1732-1806)通過巴洛克式的人物動勢和古典主義的造型,運用倫勃朗式的明暗對比關係,表現了洛可可的時代精神。作品手法多樣,大塊的厚色、飛舞的筆觸與傳統大相徑庭,至今仍以其瀟灑奔放的技法而膾炙人口。

5. 浪漫主義

代表人物:戈雅 | 籍裏柯 | 德拉克洛瓦

19 世紀初,興起於法國繼而風靡歐洲的浪漫主義,以熱情爲藝術要素,通過大膽劇烈的運動與富有戲劇的構圖,飽滿充實的色調與流暢激揚的筆觸,呈現人性的衝突和社會的矛盾,以及藝術與理想結合的奔放激情,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動人的藝術魅力。

戈雅《1808年5月1日》

戈雅(Francisco Goya,1746-1828)作爲西班牙畫壇承前啓後的過渡人物,以大塊的明暗風格與奇藝多變的畫風,獨一無二和無與倫比的手筆,塑造了無數生動感人的瞬間。

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激情與表現力,將藝術納入詩的形式,對後世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印象派影響深遠。

籍裏柯《美杜莎之筏》

籍裏柯(Gericault,1791-1824)是浪漫主義畫派的先驅者,擅長描繪動感形象與恢弘場景,用藝術的手法呈現出對人類命運的關注和人道主義精神。

光和影的強烈對照,動與靜的激情碰撞,充滿了令人動容的藝術力量,與古典主義靜止肅穆的畫風迥然有異,令人耳目一新。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導人民》

德拉克洛瓦(Delacroix,1798-1863)是浪漫主義畫派典型代表。他繼承發展了文藝復興以來,歐洲各藝術流派的成就和傳統,色彩運用豐富,造型技巧嫺熟,作品富於表現力,和諧而統一,是印象主義和現代表現主義的先驅。

6. 寫實主義

代表人物:柯羅 | 庫爾貝 | 柯里爾 | 薩特金

寫實主義繪畫重視自然美和真實美,如實描繪事物和反映現實生活。他們主張藝術要生動和真實地表現社會,倡導對社會的評價和生活的關切,以及對大自然的親切描繪。

柯羅《奧菲斯帶領尤麗黛絲走出沼澤》

柯羅(Camille Corot,1796-1875)是法國寫實主義繪畫大師。他貼近自然而不抄襲,用筆鬆動而富韻致,虛實相生而見妙理。夢幻與現實相間的獨特詩意難以言傳,是風景畫發展史中不朽的豐碑。

庫爾貝 《畫室》

庫爾貝(Courbet,1819-1877)以反映真實生活爲創作最高原則,肯定了平民生活的重要性和巨大意義。他將創作跟革命緊密聯繫,藝術實踐和理論具有很大的歷史進步意義。對 19 世紀寫實主義及其後的印象主義,都有很大影響。

柯里爾《馬背上的戈黛娃夫人》

柯里爾(John collier,1850-1934)在繪畫風格上承拉斐爾前派,擅長肖像繪畫與中古傳說,畫面唯美而富有詩意。

薩金特《毒氣戰》

薩金特(Sargent,1856-1925)是美國著名肖像畫家。其畫面冷暖對比和諧,色彩溫馨浪漫,獲譽無數。晚年受命成爲一戰視覺記錄畫家之一,鉅作《毒氣戰》是爲一戰所創造出的最高傑作。

7. 印象主義

代表畫家:馬奈 | 雷諾阿 | 莫奈

印象主義盛行於 19 世紀中葉的法國。作爲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他們強調揣摩光與色的冷暖變化和相互作用,將變幻不居的光色效果凝固於畫布,留下瞬間的永恆圖像。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

馬奈(Manet,1832-1883)是印象主義畫派奠基人之一,深具藝術革新精神。

他受日本浮世繪及西班牙畫風影響,他捨棄了傳統繪畫的中間色調,大膽採用鮮明色彩,將繪畫從追求立體空間的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朝二維的平面創作邁出革命性的一步,將繪畫帶入現代道路。

雷諾阿《煎餅磨坊的舞會》

雷諾阿(Renoir,1841-1919)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後期從印象派分裂,轉而在肖像畫中發揮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

他用色大膽,技法奔放,粗獷自然的筆觸卻不失原形,畫面甜美明麗、嫵媚動人。

莫奈《撐洋傘的女子》

莫奈(Monet,1840-1926)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他始終如一的堅持印象派技法。

莫奈具有非凡而創造性的視覺觀察力,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將光色明度差別變化從繪畫的其它因素中抽離,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從而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傳統畫法。

8. 後印象主義

代表人物:塞尚 | 高更 | 梵高

後印象主義是 19 世紀末,從印象派發展而來的繪畫流派。他們不滿足於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強調作品要抒發自我感受和主觀感情,嘗試對色彩及形體表現因素的自覺運用,表現主觀化的客觀,將形式主義發揮到極致。

保羅·塞尚《聖維克多山》

塞尚(Cézanne,1839-1906)是後期印象派的主將,現代藝術先驅。他重視色彩視覺的真實性,其“客觀地”觀察自然的獨特性,區別於以往的“理智”或“主觀”觀察自然的畫家。

他的作品忽略物體的質感和造型的準確,強調厚重的體積感及物體間的整體關係,爲“立體派”開啓了思路。

保羅·高更《敬神節》

高更(Gauguin,1848-1903)與梵高、塞尚並稱爲“後印象派三傑”,他把繪畫本質看作是獨立於自然之外的東西,並當成記憶經驗的創造。

受到原始藝術的影響,高更作品的線條明朗、色彩強烈,具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和裝飾效果,對現代繪畫影響極大,被稱爲“象徵派創始人”。

梵·高《深夜咖啡館》

透過畫作傳達出精神世界,是藝術偉大價值核心所在,後印象主義先驅梵高(Van Gogh,1853-1890)正是如此。他耗盡生命所有熱情去體會生活,然後用藝術的方式呈現。

旋轉的線條,粗獷的筆觸,強烈的情緒和視覺衝擊力,充滿複雜的感情和強烈的衝動。“開啓不同前人的藝術,啓發後人的藝術”,是梵高的偉大之處。但更多的偉大,來自梵高能打動人,“用藝術捕捉內心的豐富與完全”,由此影響了二十世紀各藝術流派。

馬蒂斯《開窗》

進入 20 世紀,西方現代藝術流派迭起,出現了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表現派、達達派……這些藝術風格一直延續到現在,影響着許許多多藝術家。

內容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論壇立場

亞洲浪潮,博鰲視野

“立足亞洲,面向世界”

傳遞論壇最新動態,促進亞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對話的傳達者,亞洲共同發展的瞭望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