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海外眼

幽默可以是一个人智慧、阅历、自信和心理健康的表现。一个整天郁郁不乐的人很难幽默起来,但反过来说,郁郁不乐的人恰恰可以通过幽默和自嘲来给自己解闷和增添欢乐。不但很多西方国家的社会很爱强调要有幽默感,现在连中国社会也越来越看重幽默了。就连在约会这件小事中,看重对方幽默感的女性也越来越多。

《开讲啦》有一期,由周润发为年轻学生们演讲,他就提到了不少中国人好像总是不开心,缺乏快乐、经常苦恼。为一些很小的事情,也会让中国人哭得很厉害。

发哥认为,幽默是会“遗传”的,而“不快乐”也会“遗传”给后代。因此我们不该把不快乐的“基因”带给后代,我们应该把世界看得更美好、更有趣。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开心的事情却只有一二。那我们为什么不尽情享受这开心的一二,却常常纠结于那不开心的八九呢?

无论发哥提及的中国人不快乐这件事是否足够准确,多培养点幽默感多少能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能轻松愉悦些。经常听到去美国不久的中国新生说,听不懂美国人的笑话,或者完全get不到他们的笑点在哪儿。那在这里,我们就稍微解析一下美国人的幽默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演讲上的幽默

有时在紧张的氛围里,幽默往往能缓解紧张焦虑感。2008年,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曾在伊拉克记者会时遭遇过一个当地记者向他扔鞋的窘境。尴尬时,他自我解嘲说:“我看到鞋子的码数是10号。”(美国鞋码和中国鞋码不一样。)这样就把尴尬的氛围化解为轻松的气氛了,然后他接着回答其他记者问。

这个玩笑中,小布什使用的技巧在于,在尴尬的时刻,机智地用一个和事件本身看似相关但又非相关的事情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同时达到了幽默的效果。说相关,是因为提到的仍然是鞋子;说不相关,因为没人关心鞋码多大,所以他选取的话题很巧妙。如果他选择说今早吃了什么,估计没人会觉得好笑,而且可能会更加尴尬。

美国人的笑话,有些是靠内容来让大家笑,但也有很多并不是内容搞笑,也就是说,搞笑不一定靠你说什么,而是怎么说。比如拉长声调、高低转折等等都可能是引发大家的笑点。所以很多时候美国人开玩笑,我们觉得不好笑,有可能内容的确没什么好笑的,是我们听错了角度、听错了方向,好笑的是说话的方式。如果想明白这一点,就可以通过观察人们笑的时间点,来往返找出人们的笑点究竟是内容还是别的东西,这样就能慢慢适应别人的笑话了。

2、影视剧里的幽默

非内容性幽默的例子很多,在这里就例举一部反恐类美剧《Jack Ryan》的片段来介绍。

首先,是一个白人CIA局长问一个黑人站长,他的假期如何。黑人站长很冷淡的回了一字:long(长)。

注意局长的表情。有一小会儿,没有任何对话。他手中拿着花生,半悬在空中。

局长用微表情笑了一下,然后又是面无表情。手继续拿着花生,半悬着继续等待黑人站长的回答。

黑人站长有点不耐烦,调整了下身体。然后才说,去划船钓鱼了。

这时局长才把手移到嘴前,把手中的花生吃掉。

然后冷笑了下,说:“sounds calming”(听起来很平静)。

虽然对话很无聊,但因为双方的反应有趣,这就是编剧的幽默感之所在,通过这些细节反映了两个人物之间关系不怎么好,两个人互相都不怎么想搭理对方,但由于工作关系不得不这样做。另外通过两人持续而又有点尴尬的沉默和对表情的展现来引观众开心。

3、互动中的幽默

很多美国人的笑点比较低,而且很多时候像是在等待被逗乐一样,所以把大伙逗乐并不难。比如面对外国人对中国国家或政府的质疑时,开着玩笑跟他们交流,比和他们争论有趣有力得多。

这里有一个故事。刚来美国时,我参加教会组织为国际学生提供的免费周二午餐。周围坐着一个法国女孩、一个黑人男孩儿、一个伊朗男孩儿,都是研究生同学。我就跟他们讲起历史,讲到郑和下西洋,他们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后来我说道,郑和有可能是当时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最直接的证据——郑和写的下西洋的记录被宫中的大火烧毁了。)另外哥伦布的一个船员在笔记中写到,当时他们在美洲大陆登岸时有看到中国人在那里种田,所以哥伦布有可能不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他们看起来越听越不信了。好吧,既然你们都不信,那我也不客气了。既然前面他们谈过上帝,我就顺势接下去说:“Actually,the God is Chinese!(事实上,上帝也是中国人!)”他们开始爆笑了。既然你们不信,那我就顺着你们的意思,讲句更好玩的逗你开心。

其实,理解别人的幽默,不是为了刻意迎合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也快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途途整理发布,侵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