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國都被佔,但是義渠大部分領土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裏,而且義渠君壓根不甘心向秦稱臣,他派人加緊修築城牆,用來防禦秦人入侵,同時秦人也在緊鑼密鼓地打造包圍圈:南面的國都被秦人佔領還設了縣,北面的北河由惠文王率軍親自巡視、東面的上郡也被築塞,這陣仗看上去頗有讓義渠消失在大草原上的意思啊。一直在秦人看不到的地方積蓄力量的義渠人,下一次出現在歷史舞臺時是在秦惠文王三年,這個時候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大增,楚國、趙國、魏國紛紛來朝,就在秦惠文王沾沾自喜時,義渠人就讓他了解了一下啥叫“喜極而泣”,是的,義渠人在洛水把十分強大的秦軍打敗了。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孫儷娘娘主演的《羋月傳》,有一集是這樣的:功成名就還依舊大權在握、上了年紀但還是好看的羋月太后,站在驪山不知道哪一塊地方,衝着遠方唸叨因她而死的義渠君,翟驪。還說什麼她給這座山起名叫做驪山,就是你翟驪的驪。看到這裏我不禁想打斷一下懷念亡夫的羋太后,驪山這名字明明早就有了,跟你家翟驪沒有半點關係。雖然編劇爲了劇情需要,把兩個人的愛情故事寫的是蕩氣迴腸,但是歷史上他倆也是這麼情投意合嗎?
情投不投意合不合的我們暫且不說,反正自從這位和大秦宣太后有染的義渠王死了之後,整個義渠一族就像是隨着他們大王去了一樣,消失在茫茫草原上了。
01
義渠,是西北少數民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戎的一個分支。戎族的起源其實很早,在上古時期,帝堯曾聽從舜的建議“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戎族以渭河上中游及其以北、以西地區爲活動中心,有時還向西、向東延伸。而義渠的活動範圍,大概就在今天的甘肅慶陽西南一帶。
根據多年觀看古裝劇的經驗,西北少數民族普遍都是騎着馬、放着羊、一個小帳篷就是家的形象,義渠當然也是這樣。畢竟他們活動的範圍又有森林又有草原,靠着這樣的環境,義渠人的畜牧業發展得很好。
夏朝的時候動亂頻繁,周人的先祖爲避免戰亂,帶領族人移居到西邊,建立了豳國,與義渠等部落雜居在一起。
過了好幾百年,原先只是一個小小部落的義渠,在商朝已經是一個很厲害的方國了,爲什麼他們厲害呢?因爲他們在不知道什麼時候,竟然建立了政權,這是一個多麼鮮活的文明進步的現象啊:《竹書紀年》記載,“周師伐義渠,乃獲其君以歸”,這裏的周師就是周文王的父親季歷帶領的軍隊,他們是如何俘虜了義渠君呢?
根據《逸周書》的記載:當時的義渠君有兩個兒子,但這兩個兒子不是同一個妃子生的,更加糟糕的是,這兩個妃子都十分得寵。這在沒有“嫡長子繼承製”的大草原上,讓哪個兒子繼位就成了大問題。果然,在義渠君病重時真的出大問題了,他的手下分成兩個陣營,幫助自己支持的王子。就在他們內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周人來了,不僅僅把他們狠狠打了一頓,還把首領給捉回去了。
雖然義渠與周人先祖鬧得不是十分愉快,但是這並不影響義渠對新生的周政權表示友好,在商朝快要完蛋的時候,姜尚曾經派遣南宮适來到義渠,也不知道南宮适在義渠說了些啥,他離開的時候竟然從義渠“得駭、雞、犀以獻紂”。西周建立以後,義渠便成爲周朝下面的一個重要的方國。在周成王大會天下諸侯的時候,義渠不僅前往參加,還獻上了貢品——茲白,《逸周書》裏講,茲白是一種長着鋸齒狀牙齒、能喫老虎豹子的白馬。
02
可能是因爲義渠與周朝之間相安無事,也有可能是周人不屑記載蠻夷之事,反正在西周接下來的幾百年間,我們並不知道義渠都發生了啥,直到公元前771 年,申侯殺死周幽王,太子宜臼爲天子,是爲周平王。平王爲了躲避犬戎,向東遷都到洛邑,這就給西部的戎族一個向東拓展的好機會,而此時已經發展得十分強大的義渠,自然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及平王之末,周遂陵遲,戎逼諸夏,自隴山以東,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於是渭首有狄、豲、邽、冀之戎,涇北有義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驪戎。伊、洛間有楊拒、泉皋之戎,穎首以西有蠻氏之戎。”經過多年經營,在這些戎族之中“地勢頗廣,立國最久者,爲義渠之戎”。
再說回剛剛平王東遷這件事,因爲秦人勤王有功,便被封了諸侯,賜岐山以西並且正式建國。到秦穆公繼位時,秦國已佔有大半個關中,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秦人開始和義渠有了接觸,而義渠也在秦穆公“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的偉業之下,臣服於秦。而秦穆公死後,由於他的繼任者大多資質平平,秦國在春秋這一舞臺上再也沒有任何精彩表演,而義渠自然也就脫離了秦國。根據《後漢書》的記載,春秋後期“義渠、大荔最強,築城數十,皆自稱王”。
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義渠在戰國時期的發展總是與秦國相伴而生。可能是義渠意識到秦國的強大,總是跟人家僵着也不是這麼回事,在秦厲公六年的時候,義渠主動向秦國示好,給人家送了各種特產、珍奇啊,緩和了兩國之間的關係。不得不說,外交做的好,生活沒煩惱。六年之後,秦國出兵兩萬,滅了大荔,此後“自是中國無戎寇,唯餘義渠種焉。”
忠厚老實的草原民族怎麼也沒有想到,故事反轉來得這麼快,快到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們就捱打了。秦厲公三十三年,秦人““伐義渠,虜其王”,不過秦人也在14年以後嚐到了苦頭,臥薪嚐膽、痛定思痛的義渠人起兵攻打秦國,一直打到了首都雍城附近,草原民族大仇得報。
03
一直在秦人看不到的地方積蓄力量的義渠人,下一次出現在歷史舞臺時是在秦惠文王三年,這個時候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大增,楚國、趙國、魏國紛紛來朝,就在秦惠文王沾沾自喜時,義渠人就讓他了解了一下啥叫“喜極而泣”,是的,義渠人在洛水把十分強大的秦軍打敗了。這一下義渠可真的是觸碰到秦人的逆鱗了,秦國和義渠在此後進行了長達六十年的對峙。
公元前331年,義渠發生內亂,惠文王派庶長前往鎮壓了下來。四年以後,秦在義渠國都設縣,義渠君被迫成了秦國之臣。雖然國都被佔,但是義渠大部分領土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裏,而且義渠君壓根不甘心向秦稱臣,他派人加緊修築城牆,用來防禦秦人入侵,同時秦人也在緊鑼密鼓地打造包圍圈:南面的國都被秦人佔領還設了縣,北面的北河由惠文王率軍親自巡視、東面的上郡也被築塞,這陣仗看上去頗有讓義渠消失在大草原上的意思啊!
這一系列的軍事部署完成後,秦惠文王長袖一揮,千軍出征,佔領了義渠重鎮鬱郅,便於將義渠各鎮各個擊敗。鬱郅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鬱郅和之前的義渠縣城沿馬蓮河連成一線,將義渠國土分爲東西兩半。感受到強烈危機的義渠王帶着“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信念來到了魏國。
魏相公孫衍跟義渠王說:“如果東方各國和秦國相安無事,這秦國自然會向西來討伐你,可是如果秦國和東方各國交戰,便會向你示好,請求支援。”果不其然,在公元前318年,由公孫衍組織的,楚懷王爲盟長的魏、趙、韓、燕、楚五國聯盟與秦戰於函谷關。就算秦國再厲害,也打不過五國聯盟啊,在縱橫家陳軫的建議下,秦惠文王送給義渠王千匹文繡、百位美女,以此來賄賂安撫義渠王,禮物是收到了,但是人家草原男兒並不打算賣這個人情,甚至還火上澆油了一把,義渠王趁秦與五國交戰之際來了個背後偷襲,秦人腹背受敵,好在及時調整了戰略,用司馬錯、張儀之計打敗楚國,五國聯盟不攻自破。
只能說是義渠人的點兒太背,秦人竟然在和五國的交戰中獲勝了,不僅獲勝了,人家還有力氣轉過頭來收拾義渠。秦惠文王十一年“伐義渠,取徒涇二十五城”,秦武王元年“伐義渠、丹、犁”。失去了二十五城的義渠只剩下隴東的狹窄區域,雖然地盤變小了,但是卻挫傷不了義渠人的能征善戰,義渠民族全民皆兵。
04
看了電視劇的應該已經瞭解,到了這個時候義渠的生命已經開始進入倒計時,雖然此時的草原只剩下義渠這一個遊牧部族,但是吧,他們的頭頭,也就是義渠駭,不僅跪倒在宣太后的石榴裙之下,還被這石榴裙給整死了。關於這段故事,史書上只有寥寥數語,“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
義渠駭死於甘泉宮,宣太后有沒有像電視劇那般痛徹心扉,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對於整個秦國而言,他們輕而易舉地瓦解了羣龍無首的義渠國。公元前271 年,秦在原義渠國境內正式設置北地郡, 以義渠縣爲郡治。
至此,建國500年之久的義渠國徹底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義渠國雖滅,但是義渠人仍在。秦昭王在殺害義渠王之後,爲防止其部下伺機報復,下令修築長城,防患於未然。殘存下來的義渠人分成兩撥,一撥選擇北上,最終與匈奴融爲一體。另一撥則待在原地,成了秦的子民,在後來的統一六國軍事行動中,義渠戎人也被徵調出征。
義渠一族在西漢時出現了不少戰將名臣:公孫渾邪、公孫賀、公孫敖、公孫戎奴、義渠安國等等。而到了東漢,在史書上就找不到“義渠戎”這三個字了,但是他們絕對沒有滅亡,也許是與漢族交往中融入漢人生活,也有可能是換了一個名字繼續生活。
後一種說法得到了證實:根據趙永復先生的研究,東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歷史上屢屢出現的盧水胡人,就是由義渠戎人發展而來的。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澈冬澈 製作:喫硬盤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