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最新公佈的第三批隱形冠軍裏,武漢菱電汽車電控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菱電”)榜上有名。

公開信息顯示,武漢菱電是目前我國兩家能量產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的企業之一,去年產值突破6億元,東風汽車、北汽福田、華晨鑫源等汽車品牌,都是它的客戶。

早在2016年,武漢菱電就進入到IPO輔階段導。到去年底,IPO輔導進行到第七期。日前,支點財經從可靠渠道瞭解到,武漢菱電即將正式申報IPO。

這是一家怎樣的企業?新冠肺炎疫情對申報IPO會有怎樣的影響?

創始人曾與劉強東是同行

武漢菱電是一家汽車動力電子控制系統研發商,旗下有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和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器兩大業務線。

在業內,電控系統被稱爲汽車動力的“大腦”。拿傳統燃油車來說,發動機電控系統控制着發動機的一舉一動,也決定着整車的油耗水平、污染物排放水平、動力性能和駕駛舒適性等。

王和平是武漢菱電的創始人兼董事長。不過,武漢菱電並非王和平的首個創業項目。

上世紀90年代末,王和平從黃石工業自動化研究所辭職,下海創業。

那時,能夠播放VCD(視頻壓縮光盤)、DVD(數字視頻光盤)的影碟機風靡全球,是人們觀看非電視即時播放影音作品的必要設備之一。

王和平的創業便與此有關。那時,他的主要工作,是給國內影碟機品牌提供解碼器,讓其能夠兼容和播放各類VCD和DVD。後來,他還將經營範圍擴展到了影音設備及其配件的銷售。

彼時,劉強東在中關村租了個4平方米的櫃檯,製作並售賣VCD和DVD,公司全稱爲“京東多媒體制作室”。人們對影音作品的娛樂需求,使得VCD和DVD“爆火”。1999年,劉強東已月入百萬元。

王和平也從中掘到了金,這爲他日後創立武漢菱電提供了有力支撐。

轉戰汽車行業

進入新世紀後,在朋友的邀請下,王和平到河北一家民營汽車廠參觀,瞭解到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價格較貴,每臺售價5000元,並且國內沒有企業進入該領域,市場主要被極少數國外企業控制。

一番市場調查後,王和平發現不少汽車品牌對發動機電控系統有更高要求,希望價格更優惠,且性能更穩定。他決定在這個領域“闖一闖”。

於是,王和平召集原有團隊,宣佈要向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轉型。2005年,王和平成立了武漢菱電。

對研發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的難度,王和平有所預估。然而,項目開始實施後,王和平發現難度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雖然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只有書本般大小,但裏面需要集成衆多數據,光是採集數據的工作量就十分驚人。因此,公司成立的前幾年,都在做研發和實驗工作,沒有一分錢收入。每年的開支少則幾百萬元,多則過千萬元。

其間,國內也有企業涉足該領域,但最終黯然退場。

王和平沒有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2008年,武漢菱電開始爲江南奧拓的轎車批量裝配首款菱電國產電控系統;2013年,開發的電控系統,批量搭載在微型卡車及輕型卡車上;2015年,開始爲美國某世界500強企業的全地形車供貨。此後,又開發出用於新能源汽車的整車控制器和電機控制器。

目前,武漢菱電的產品,已廣泛用於東風汽車、北汽福田、華晨鑫源等十多家汽車品牌。

武漢菱電的成功,也帶動了國內汽車電控系統行業的發展。

目前,除武漢菱電外,國內還有一家企業也能量產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該領域的其他供貨商都來自國外。

回過頭來看,王和平的抉擇十分明智。“轉戰”汽車電控系統後,隨着數字技術、通訊網絡、手機電腦的發展,以及數字電視及在線觀看影音視頻的興起,讓他掘到第一桶金的VCD和DVD影音設備及其配件行業逐步沒落。

早期的同行劉強東,也在2004年全面轉型電商。

正是因爲在行業沒落之前,王和平選擇抽身並尋找新的機遇,纔有瞭如今的武漢菱電。

疫情對產銷均有影響

作爲一家總部在武漢的企業,正準備申報IPO的武漢菱電,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疫情衝擊之下,武漢菱電停工停產近一個月。不過,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負壓救護車和冷鏈運輸車需求猛增。得到相關部門批准後,在汽車產業鏈中佔據重要位置的武漢菱電,已於2月20日復工復產。

截至3月20日,武漢菱電的汽車電控系統日產能達到1500臺,產能恢復到八成以上。

此外,雖然武漢菱電的汽車電控系統屬於自主研發,但部分零部件仍需進口,受海外疫情的影響,這些零部件價格大幅上漲且難以購買。爲保障供貨產能,武漢菱電加長了零部件的備貨週期,如此一來,公司的現金流又面臨重大考驗。

與此同時,武漢菱電後期面臨的銷售壓力不容小覷。

儘管負壓救護車和冷鏈運輸車需求有所增加,但武漢菱電的主要市場——商用車市場,產銷量同比下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國內商用車產銷量同比大幅下滑。產銷量分別完成41.7萬輛和40.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4.8%和33.2%。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祕書長葉盛基預測,包括商用車在內的汽車市場,預計一季度產銷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產銷量下滑25%左右。

在此背景下,作爲整車企業的配套企業,武漢菱電無疑面臨巨大壓力。

記者丨林楠

編輯丨何輝 吳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