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夜》這部電視劇正在火熱播出中,其中精彩的劇情和精美的特效讓廣大觀衆大飽眼福。《將夜》中的世界觀是一個架空世界,但是其中也吸收很多中國傳統歷史的元素。比如唐國對金帳王庭的和親行動。

唐王爲了加強對金帳王庭的控制,將自己的親生女兒李漁遠嫁過去。但是這個單于是一個短命鬼,和李漁成婚兩年就去世了。按照金帳王庭的風俗,單于去世他的妻子也要跟着陪葬。李漁當然不想死,就用身邊的侍女代替,自己則帶着單于的孩子逃回唐國。

和親作爲一種外交手段,在中國擁有悠遠的歷史。和親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但是嚴格意義上的和親始於西漢初期。劉邦率領大軍攻打匈奴,卻收穫“白登之圍”的慘敗。經此一役,劉邦意識到匈奴人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匈奴的南下侵襲感到畏懼。

劉敬向劉邦提出和親的計策,希望通過這層裙帶關係維繫漢、匈兩國的和平,並且達到控制匈奴的目的(漢朝公主是匈奴單于的正妻,生下的兒子成爲新單于,新單于則是劉邦的外孫)。劉邦同意與匈奴和親,後世的皇帝也將這種外交手段延續下來。

和親的作用不僅僅是弱勢一方對強勢一方的妥協求和,還有強勢一方對弱勢一方的安撫籠絡。而且在中原王朝強大以後,少數民族還會主動提出和親,加強聯繫尋求庇護。王昭君的和親就是這樣產生的。到漢元帝時期,漢朝和匈奴的國力調轉過來,漢朝要遠遠強於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的時候主動提出和親,漢元帝就將王昭君嫁了過去。

王昭君成爲政治上的犧牲品,遠赴荒蕪苦寒的大漠。呼韓邪單于去世之後,王昭君看到希望,想要回到漢朝。但是匈奴人有一個傳統,丈夫去世後,妻子還要嫁給丈夫的弟弟或者非親生的兒子。漢廷駁回王昭君的請求,王昭君繼續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復株累單于;復株累單于去世以後,王昭君又嫁給他的弟弟搜諧若鞮單于。

不僅是匈奴,突厥人也有這個習俗。隋朝與突厥和親,將義成公主嫁給啓民可汗。啓民可汗去世後,義成公主又依次嫁給他的兒子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這些和親女子雖然不必像《將夜》中那樣爲丈夫陪葬,但是接受這種與儒家思想相悖的胡俗也是心理上的巨大折磨。史書上一句簡簡單單的“詔從其俗”背後是這些女子無盡的淚水和酸楚。可能歷史上的和親公主比《將夜》中的還要更加不幸吧。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