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時代新作爲新篇章】廣州打造“人人慈善爲人人”城市慈善發展樣本

150名愛心跑手參加廣州塔慈善垂直馬拉松活動。

在北京路公益慈善嘉年華活動中,市民積極參與慈善捐贈。

大洋網訊 2016年醞釀謀劃、2017年全面啓動、2018年深化推進、2019年鞏固提升、2020年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廣州圍繞“人人慈善爲人人”的理念,以深化“羊城慈善爲民”行動,創建“慈善城市”爲主抓手,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組織運作,社會參與,人人共享”的運作機制,打造了具有引領性的城市慈善發展樣本。

三年來,廣州在“廣東扶貧濟困日”共籌集款物16.61億元,慈善捐贈和慈善活動的年增長率都超過10%,慈善信息公開達標率100%,廣州城市愛心GDP指數持續上揚,走在全國前列。

人人慈善的制度環境基本形成

2012年廣州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出臺募捐條例,開放公募權、規範募捐信息公開和監督,破除阻礙慈善募捐發展的制度瓶頸,有效激發社會公衆參與慈善熱情,促進慈善事業蓬勃發展。

2016年《慈善法》頒佈實施後,廣州先後出臺18份配套政策文件,制定《深化“羊城慈善爲民”行動創建全國“慈善之城”2017-2020年行動方案》。

人人慈善的協同聯動機制初步形成

圍繞創建“慈善之城”行動方案的“七大行動”與“十大指標”,廣州由民政部門牽頭,會同多部門和各區政府建立了創建“慈善之城”聯動機制,保障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產生實效。

此外,廣州還出臺了《鼓勵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廣州市創建慈善之城的意見》,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廣東扶貧濟困日暨“羊城慈善爲民”行動等慈善活動,助力創建“慈善之城”。

人人慈善的參與基石不斷夯實:打造1+1+1>3的公益創投“廣州模式”

廣州大力發展慈善組織,對提供扶貧、濟困、扶老、救孤等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實行直接登記制度,並予以一定的開辦資金資助。截至今年9月底,廣州正式註冊登記社會組織7926個,社會組織培育基地45個,重點吸收入駐包括公益慈善組織在內的社會組織1336個。

同時,廣州還加大社會組織的培育扶持力度。連續5年舉辦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投入財政資金1億多元作爲種子基金,資助項目696個,撬動社會配套資金6438萬元,重點資助救助、幫困、爲老、助殘、青少年服務、異地務工人員關愛等公益項目,打造政府、慈善會(基金會)、創投主體、社會公衆四方共創共投、共建共享、協同善治的1+1+1>3的公益創投“廣州模式”。

另外,廣州還大力促進志願服務發展。截至今年8月,全市註冊義工(志願者)人數超過221萬,佔常住人口的15%,義工(志願者)服務組織及團體數達10315個,累計年均服務時長超過3653萬小時。其中,社區義工(志願者)69萬餘人,服務社區居民超過200萬人,義工(志願者)服務時數超過1300萬小時。在全國率先出臺社會工作服務領域綜合性地方法規《廣州市社會工作服務條例》,創新優化“113X”社工站服務模式,全市188個社工站年服務羣衆超300萬人次。

此外,廣州還成立了全省首個慈善組織聯合會和全國首個創建“慈善之城”組織,動員企業、慈善組織、行業協會商會、學校、媒體、專家、學者和個人、家庭等參與“慈善之城”創建。

人人慈善的活動渠道順暢便捷:打造公衆觸手可及的慈善便易平臺

廣州深入實施“慈善+互聯網”戰略,搭建了“廣益聯募”全國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目前已有242家公益慈善組織入駐、482個公益項目上線,累計募集善款3.55億元、捐款人數近22萬人次,打造了慈善資源流通對接共享的“集善地”和公衆觸手可及的慈善便易平臺。

同時,廣州還全面推進慈善標誌建設,建成北京路慈善一條街、海珠溼地慈善公園、荔灣區金花街慈善社區等慈善廣場、慈善公園、慈善街道、慈善社區等各類慈善活動基地151個,覆蓋全市、貼近市民、服務便捷的慈善服務設施網絡逐步建成,讓市民零距離參與慈善。

另外,廣州還整合慈善服務平臺,將慈善與體育、民俗、消費、實體相融合,創新開展迎春花市慈善行、廣府廟會之慈善廟會、慈善項目大賽、開通慈善有軌專列等活動。其中近100萬人次通過現場和互聯網方式參與第三屆北京路公益慈善嘉年華活動,對接善款380萬元;40多萬人次投票參與尋找“慈善家庭”活動。每年近千萬人次參與慈善活動,慈善的羣衆性日益彰顯。

人人慈善的職責使命更加彰顯:“廣東扶貧濟困日”廣州三年籌款16.61億元

廣州突出慈善在新時代參與精準扶貧的職責使命,大力開展“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暨羊城慈善爲民行動,着力打通慈善參與“最後一公里”。三年來共籌集款物16.61億元,今年達6.31億元,創歷史新高。

慈善救助方面,廣州開通了全國免費求助熱線,打造“珠珠大病救助”平臺,實現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愛心互助有效銜接。深入實施慈善醫療救助和應急救助、困境兒童救助、血友病援助、肺癌高危人羣免費早篩等活動,自2014年以來受益羣衆達6.27萬人次,累計救助金額7.65億元。

另外,廣州還大力開展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慈善項目。如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長者飯堂·愛心餐”項目,助力養老事業,目前全市共有長者飯堂972個,對接慈善資源660萬元,社區義工(志願者)服務4萬多人次。

人人慈善的公信秩序共同守護:發佈全國首個地方性慈善組織透明度評價體系

廣州建設了慈善信息發佈平臺,重點公開慈善組織年度工作報告和財務會計報告、募捐和慈善項目實施情況。同時,開展慈善資金使用專項審計,發佈全國首個慈善組織審計工作指引,至今對全市51家公益慈善組織進行了執法檢查和審計,審計資金14億多元。

廣州在全國率先成立第三方慈善組織社會專業監督機構——廣州市慈善組織社會監督委員會,公佈25份慈善監督報告,指導公益慈善組織規範管理,成爲廣州慈善事業的“第三隻眼”。同時,廣州還發布了全國首個地方性慈善組織透明度評價體系,對慈善組織進行透明度排行,提升行業自律自治水平。

另外,廣州還創新開展“慈善之城·盡善淨行”行動,在紀檢監察部門指導下,將慈善事業納入城市廉潔建設的組成部分,舉辦慈善“公衆開放日”活動,引導慈善組織開門“曬賬單”,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等與慈善組織面對面接觸,全力打造城市廉潔慈善品牌,守護城市慈善的公信力。

人人慈善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656家單位、496名個人登上廣州慈善榜

廣州將慈善納入精神文明建設重要內容,將每年6月設定爲廣州“慈善爲民月”,開展形式多樣的慈善活動。今年全市組織開展27項大型重點慈善活動,近一千萬多人次參與。同時,廣州還將慈善納入城市形象宣傳內容,設計“善城廣州”標識、吉祥物,譜寫“廣州慈善之歌”,推出慈善刊物《善城》,大力推廣城市慈善文化。

另外,廣州將慈善納入中小學教育內容,與市教育局共同編印中小學慈善讀本,並在中小學全面開展“讀一本慈善讀本、上一堂慈善文化課、做一件慈善事”活動。此外,廣州還建立慈善回饋機制。將慈善納入城市榮譽表彰內容,設立廣州慈善榜,開展慈善家庭評選活動,讓“行善光榮得尊重”成爲城市導向。目前,共有656家單位、496名個人登上廣州慈善榜。

文、圖/秦松、廖培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