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8日晚間,西部礦業披露了2018年業績預告更正公告,由於公司投資的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青投集團”)存在的減值跡象,可回收金額爲零,因此確認對青投集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25.22億元。據悉,西部礦業投資的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青投集團”)存在減值跡象,於是,公司在第三方評估機構的協助下對該股權投資的可回收金額進行了評估,而經評估結果顯示,公司對青投集團股權價值的可回收金額爲0,因此確認對青投集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25.22億元,這對公司去年淨利潤產生較大影響。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張璐

原本預計淨利潤還有1億多,一夜之間卻變爲鉅虧20億,這家被稱爲“世界屋脊上的有色巨頭”突如其來的業績變臉,讓超19萬位投資者措手不及。

4月18日晚間,西部礦業披露了2018年業績預告更正公告,由於公司投資的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青投集團”)存在的減值跡象,可回收金額爲零,因此確認對青投集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25.22億元。

對此,上交所火速下發關注函,同時,這是自2007年上市以來,西部礦業的首次虧損,也宣告了公司7年的淨利潤付之東流。

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說道,“目前來看,會對公司和19萬股民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對公司而言,青海春天形象將會毀於一旦,遭到股民用腳投票。對股民而言,無疑是踩了雷,損失得無比慘烈。”

業績大“變臉”,鉅虧20億

4月18日夜,一個平常的夜晚,對於西部礦業的19萬股東來說,卻是一個不平靜的夜晚,甚至是“不眠之夜”。

當晚,西部礦業發佈了業績預告更正公告稱,因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25.22億元,公司預計2018年淨利潤虧損20.36億元,而此前則預計淨利潤爲1億元。

這將是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來出現的首虧,數額已經超過了公司2011年至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總和,事實上也就是宣告了公司7年的淨利潤付之東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29日,西部礦業業績預告稱,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億元,同比減少78%。而對於業績大幅下滑,西部礦業表示主要是受公司聯營企業四川會東大梁礦業有限公司經營虧損較大影響所致。

然而時間過去不到3個月,西部礦業業績便上演了大“變臉”。

西部礦業表示,主要是受累於長期股權投資出現較大的減值損失。據悉,西部礦業投資的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青投集團”)存在減值跡象,於是,公司在第三方評估機構的協助下對該股權投資的可回收金額進行了評估,而經評估結果顯示,公司對青投集團股權價值的可回收金額爲0,因此確認對青投集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25.22億元,這對公司去年淨利潤產生較大影響。

不過,西部礦業同時表示,對青投集團減值損失的確認對公司的主業盈利能力及經營現金流量不產生影響。

業績來看,2013年到2017年,青投集團的經營情況雖然一路下降,但頂多算發展不穩定,倒也沒有出現過太大的損失,這四年時間裏青投集團實現的淨利潤分別是1594萬元、90萬元、844萬元、524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西部礦業的2018年半年報,青投集團淨資產爲108.8億元,西部礦業還持有青投集團20.36%的股權,按照比例計算,西部礦業持股淨資產有22億元。爲什麼在半年報中的22億元淨資產會出現清零的狀況呢?

這一現象引起了上交所的關注,4月18日公司被火速問詢,要求西部礦業披露青投集團的生產經營情況和西部礦業在財務管理及信息披露事務管理上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等內容。

有色金屬礦產品貿易未來不容可觀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淨利潤將出現上市以來首虧,這與西部礦業近些年業績增長乏力有關。更讓人唏噓的是,與上市後高峯相比,西部礦業的總市值在近12年時間裏“縮水”了超1000億元。

在2007年7月登陸A股之後,在“世界屋脊上的有色巨頭”的光環下,西部礦業受到了資金的狂熱追捧,股價更是在當年8月28日創下68.5元/股的歷史高點,公司市值亦創下1632.36億元的歷史新高。

在上市首年,西部礦業提交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公司在2007年實現淨利潤17.2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達16.45億元。然而,這一份靚麗的“成績單”也成了西部創業上市以來的業績“巔峯”。

資料顯示,自2008年開始,西部礦業業績便出現了大幅下滑,當年淨利潤下降至5.70億元。2013年-2017年,西部礦業淨利潤下滑速度加快,淨利潤分別爲3.50億元、2.90億元、0.30億元和1億元,其中2012年、2015年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均出現了虧損,虧損額分別爲2.82億元和7642.19萬元。

不過,在股價、市值創下歷史新高之後,西部礦業便開啓了一路長陰的走勢。

截至4月28日收盤,西部礦業股價報5.99元/股,較歷史高點68.5元/股而言,股價區間跌幅超九成。同時,公司最新總市值爲142.74億元,較高峯時期的1632.36億元“縮水”了1489.62億元。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西部礦業市值‘縮水’超1000億,與公司盈利能力逐年下降具有密切相關。當前,在貿易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有色金屬礦產品貿易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未來形勢亦難以令人樂觀。”

早有“爆雷”苗頭,曾發生債券違約

事實上,青投集團的“爆雷”早有跡象。

今年2月,青投集團曾出現債券違約事件。其中,一款到期兌付日爲2月24日的債券產品,到2月25日尚未將本息劃轉至上海清算所,還有一筆債券是美元債券,也未能按時償付利息。

西部礦業內部人士稱,當時在知道青投集團上述情況後,因爲沒有依據,所以公司就聘請第三方評估機構對青投集團的資產進行評估。評估過程大概一個多月,在得到評估結果後,評估機構就評估結果與審計師溝通,認爲應該對這部分資產計提減值,“這就造成我們之前發佈業績預告的盈虧方向發生了變化,於是我們就披露了更正公告”。

青投集團上述債券問題後來也得到相應解決。2月26日,青投集團公告稱,由於技術原因,截至2019年2月25日下午5時,未能及時將2140萬元本息支付到上海清算所。隨後通過多方緊急處理,於2019年2月25日下午7時左右,完成2140萬元本息支付到上海清算所的操作,完成本息債券的兌付。

針對上述事件,青投集團董事長助理關景武曾回應相關稱,此次事件不構成實質性違約。但是,據公開信息顯示,評級機構標普已將青投集團長期主體信用和債項信用從B+下調至“CCC+”並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個體信用狀況從“CCC+”下調爲“CCC-”。

根據Wind公開信息顯示,青投集團截至目前還剩餘5期債券,主要爲3期海外美元債,合計金額在8.5億美元,債券總金額在10.3億元左右,按此數據計算,公司債券存續67億元左右。

另外,除了“債務違約”,青投集團旗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金瑞礦業”也因爲融資租賃合同糾紛,從年初開始就持續發佈“青投集團持有的公司股份遭到凍結”的公告。

據瞭解,青投集團作爲金瑞礦業的實際控股人擁有瑞金礦業42.5%的股份,約爲1.22億股,按照市值計算近10億元。

根據報道,截止2019年4月11日,青投集團持有的金瑞礦業股份已經被全部輪候凍結,以“防止發生更大的虧損”。

由此可見,青投集團的司法凍結“暴雷”纔是西部礦業業績變臉的根源。值得關注的是,在青投集團剛開始出現債務違約的時候就有股民曾經在網絡平臺上向西部礦業進行問詢,但那時西部礦業以“信息披露公平性原則”爲由拒絕回答。

目前,青投集團的債務風險已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2018年12月9日,青海省政府成立了“調整支持青投集團改革脫困工作領導小組”;2019年1月,國家電投已與青海省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或將參與青投集團的紓困工作;2019年2月,青海省政府向國家開發銀行方面尋求紓困基金,目前在青投集團債委會中,國開行處在牽頭位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