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汉中是“汉家发祥地”,汉人、汉语、汉字皆因汉中得名,“石门十三品”更是誉满全国,因此汉中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厚重的城市。在这么一个城市,出现错别字,是非常非常不合适的。

2013年笔者曾撰文为“陕西理工学院”校名纠错(将繁体“陝”错为了“陜”xiá),经媒体报道后,网友发现“陕西师范大学”也犯有同样错误,陕师大立即进行了回应更正,还专门修正了VI系统;陕西理工学院在升为“陕西理工大学”时进行了更正。

此后,笔者还发现两个重大错别字:一是大河坎百家姓雕塑中的“党”姓,“党”姓自古就写为“党”,“党”和“黨”在繁体字系统中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同音字,不能想当然地恢复为“黨”,这同不能将“一国两制”写为“一國两製”一样;二是“灙(dǎng)骆路”错写为了“傥(tǎng)骆路”,灙骆路是条古道,因“灙水”和“骆谷”得名,写为“傥骆路”是毫无依据的,遗憾的是兴汉新区的路牌、华阳古镇牌坊上著名作家叶广芩的题匾,以及几乎所有的地图、新闻稿、政府公文全部都出错。

不久前,笔者又发现了一个重大错别字,这次和面皮有关。汉中人大多喜好吃“槟豆面皮”、“槟豆凉粉”,而且已出现多家闻名遐迩的品牌老店,如蒋家、乔家等。“槟豆”是什么科属?有何营养?草上结的为何写为“槟”?与“槟榔”有关系吗?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查阅后发现,这完全是一个错别字,其规范名为“兵豆”,有“滨豆”的别名,但从来就没有“槟豆”的写法。那么汉中人为什么都会这么错写呢?估计是初写者(很可能是店老板或店员)文化不济,后面的人不求甚解跟风错写所致。

兵豆营养丰富,对高血压病、颈淋巴结核、肺炎、风湿关节炎均有保健功效,而兵豆面皮较纯大米面皮更光亮剔透柔滑,因此理应成为汉中面皮产业中的一支劲旅;而将“兵豆”写为“槟豆”除文化硬伤外,不利于汉中以外消费群体的理解,不利于品牌的推广,何况写为“兵豆”更易让人联想到植物生命力的强大和古代士兵的健壮,因此“拨乱反正”何乐而不为?好则一些商家已有认识,比如乔家已注册“乔兵豆”商标。目前,汉中市面皮协会已成立,希望协会牵头动员相关商家主动改正。

总之,为正确使用汉字,彰显汉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希望市政府,尤其是文化部门、规划部门、旅游部门、城管执法部门、相关协会联合起来,改掉上述错别字,可先改路牌和门头,并发文要求今后不得在地图、公文、新闻及图书出版中继续错下去。勉县政府发文将“漾家河”规范为“养家河”做得很好,值得借鉴。

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理工大学

兵豆苗

兵豆果实

蒋家槟豆面皮

乔家槟豆面皮

汉中市面皮行业协会成立

由本文作者创意并已注册的“乔兵豆”商标

欢迎读者留言讨论。

作者:甯志俊

来源:家在汉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