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洋縣這個地方全村做掛麪,純利潤達340萬元

來源:洋縣宣傳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這天氣真好,我今天的100斤掛麪已經全部上竿了。”11月2日11時,中午暖陽高照,洋縣戚氏街道辦五郎廟社區的空心手工掛麪生產能手趙繼波出完當天最後的一棍面,高興地說。當前正值手工掛麪生產銷售高峯期,該村80多個掛麪生產專業戶每天從和麪,醒面,開大條,撂小條,盤盆、上棍,拉麪、出面、收面到捆面裝箱,一絲不苟的製作着手工掛麪。(洋縣宣傳 周崇紅)

五郎廟社區共有農戶686戶2568人,耕地面積1783畝,其中小麥生產面積1050畝,年產量36萬公斤,當地生產掛麪歷史悠久,隨着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掛麪生產逐漸成爲村裏的支柱產業。

前些年,農民生產的手工掛麪只能靠自己散裝叫賣,沒有專業銷售團隊,銷量上不去,利潤不高。面對這種情況,當時還是五郎廟村的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集思廣益,研究對策,在“拓思路,興產業,謀發展”上狠下功夫。

把有掛麪生產技術的農戶組織起來成立了洋縣垚垚空心手工掛麪專業生 產合作社,統一印製包裝,吸納掛麪生產技術能手深入生產現場進行技術指導,“一幫一”傳幫帶,扶持農戶發展,並積極爲村民發展手工掛麪產業解決了取水用鹽等實際困難。

有了村兩委的大力扶持,專業合作社的技術指導,該村貧困戶閆雄,閆建華,閆長明,張天振,張新民等村民也躍躍欲試加入到了發展掛麪產業的隊伍中,很快實現了產業脫貧致富。目前,該村已湧現出了閆峯、趙繼波等空心手工掛麪生產大戶10餘個,“垚垚手工掛麪生產專業合作社“已吸納村民40多戶。該村從事手工掛麪生產的農戶已發展到82戶,全村可加工轉化麪粉41萬公斤,獲得經濟收入533萬元,實際純利潤340萬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