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下的印迹

“衣食住行”

人生大事除了吃饱穿暖有住所以外

最重要的就是“行”了

改革开放40年来

青田人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伴随着交通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

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

就让我们听听青田人与出行的那些事

//

一条乡村路打开致富通道

//

章村乡黄山头通往马岭头的通村公路,长约4.5公里、宽4米,是一条普通却不平凡的水泥公路。普通的是,它和万千乡村公路一样,默默承接着“交通往来”的作用;不平凡的是,它从“断头路”到“康庄路”的蜕变,见证着40年来乡村公路的变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断头路”上,脚步在前行

山路‖1985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山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年近五旬的黄山头村党支部书记陈光兴说,当时路况不好,出门基本靠步行,从黄山头到碧湖赶集,他要走4到5个小时,基本上是天还没亮就出门了,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

窄小村路上,摩托车轰隆隆

乡村公路‖1990年

后来,到九十年代,断头路被打通,黄山头的路况有了改善,人们的出行方式也由单纯靠“人力”转向了借助“外力”。3米宽的农村路上,陈光兴时常能看到村民们骑着摩托车,拉着赶集买回来的物资,伴着轰隆隆的声响疾驰而过。

二十一世纪

水泥路上,私家车在飞驰

乡村公路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汽车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为此,让黄山头人能开着私家车回家的想法在陈光兴的脑海中油然而生。

黄山头通往马岭头的通村公路正在进行护栏施工

“要致富,先修路”,2014年开始,陈光兴个人捐资5万元,借钱垫资50多万元,先后发动群众2次捐资共计50万元,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完成黄山头通村公路道路拓宽和水泥路硬化,世代村民期盼和梦想的水泥路终于变成了现实。现如今,开着私家车回乡探亲成为了不少黄山头村民的首选。

油茶

一条路可以改变一个村庄,一条路能够带动一项产业,一条路也能致富一方百姓。黄山头是浙南油库核心所在地之一,该村油茶面积达3530亩,户均20余亩。黄山头通村公路道路拓宽和水泥路硬化后,这条路也成为了该村油茶外销的重要途径。

如今,进得来、行得通、走得畅,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连通了黄山头与外界,极大地缩短了城乡通行时间,不仅方便群众出行,也成为了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幸福路。

//

大桥让跨江更加便利安全

//

灯火阑珊的瓯江两岸

四十年前的瓯江两岸,帆影片片,白鹭翩跹,芦花摇曳,孩童在涂滩上玩耍,摆渡人在舴艋船上划桨,绿水、青山、村庄田园共同描绘了瓯江旖旎的风光。现如今,瓯江上已难寻舴艋船的身影,县城内四座大桥横跨瓯江,两岸林立着欧式建筑,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市民们漫步在防洪堤,形成了繁华都市的景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靠步行和舴艋船连接两岸

人们坐着渡船渡河

在过去,瓯江上没有大桥,石郭和油竹的人想要去鹤城,是件非常麻烦的事,需要走不少路。为了方便人们渡江,舴艋船成为了人们往返瓯江两岸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天往返于渡口之间的村民络绎不绝。

舴艋船是当时青田主要的交通工具

杨岳彬,1953年出生,是石郭村人。1977年,石郭村为了方便村民出行,花了数百元从大港村买了一艘二手的舴艋船。于是,杨岳彬主动当起两岸之间的摆渡人,日复一日“渡”过了23个春秋。

“这艘船能坐20余人,由我和另外一个师傅轮流上班,上班期间我们睡觉都是睡在船上的,夜里虽然不开船,但晚上要是听到有人要渡船,我们也会开船。最初的船票价格是5分,然后慢慢地涨到八分、1角、5角、一元。”杨岳彬回忆起当年划船的场景,村里安排的售票员坐在船头收钱,他一边卖力地划着桨,一边吆喝着船上的渡客注意安全。

步行渡河‖1985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跨江大桥陆续开工建设

1995年,瓯江大桥通车仪式举行

1995年12月27日,我县瓯江第一大桥西门瓯江大桥通车,随着人力三轮车、中巴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西门大桥通车后,渡船的人渐渐少了,县城内人们近距离的出行也方便了很多。

太鹤大桥自1996年1月28日开工至1999年5月31目竣工,太鹤大桥的开通将鹤城镇和水南浑然地连在一起。

县城内的交通四通八达

历史如烟似雾,弥漫在岁月的瓯江上,现如今,县城内的交通四通八达,人们不再需要渡船出行,舴艋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也悄无声息地从瓯江隐退,成了老一辈青田人的记忆。

//

高铁让“诗和远方”不再遥远

//

高铁

曾几何时,人们一提到出行就面露愁容,不禁感叹“我们什么时候能在家门口坐上高铁”,而今,接轨“高铁时代”,青田人民出行迎来大提速,让“诗和远方”不再遥远;曾几何时,拥挤的月台、离别的人群、“脏乱差”的环境充斥着我们对火车站的印象,而今,取而代之的是光滑锃亮的地板,宽敞的候车厅,设施齐全的配套设施……

2015年以后

青田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2015年,第一趟驶入青田动车站的高铁

2015年12月26日,对于青田人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历时5年建设的金丽温高铁终于正式通车了,青田人在家门口坐上了高铁,实现了青田人的“高铁梦”,迎来了青田人的“高铁时代”。

在“绿皮车”时代,青田到杭州需要6个多小时,动车开通之后,只需花费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可以从青田到杭州。

从“绿皮车”到“白皮车”

从“双城生活”到“同城生活”

金温铁路上的老火车

从“绿皮”列车到“白皮”动车,市民单建飞的“同城生活”也随之开启。早上7点多,单建飞骑着电瓶车,来到丽水动车站,将车停到附近安全区域后,便进站检票。傍晚下班后,单建飞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坐不同班次的动车。

“我们有一批人一起,都是乘坐7点42分最早的那班,到青田的时间是8点02分,到站下车以后,有人选择微巴去上班,有人选择步行上班。”单建飞说,在他身边,和他一样每天往返于丽水和青田的人不在少数,高铁的开通也改变了他们的原有的“双城”生活,让“双城”变成了“同城”。

高铁

40年来,火车提速的脚步未曾停歇,高铁更是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在京津之间开通,京津双城生活成为现实。而如今,高铁让侨乡人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了现实,也让青田这座具有浓郁欧陆风情的浙南小城揭开了面纱,展现于世人面前。

滚滚车轮向前走

留下的不仅仅是痕迹

更是历史

转发起来

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珍贵的历史!

— END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