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埫老湾河边的一堵岩壁上,有一个很大的溶洞,老一辈传下来,说里面有宝贝,但无人进去查看,因洞距地面太高,从岩壁上方又下不去,洞中情况也不清楚,没人敢进去冒险。

后来,当地出了一个胆大的年青人,姓吴,没人敢去的地方他都敢去。当得知岩壁上的溶洞中有宝贝,于是就想进去探宝。这人胆大心细,首先观察地形,从上面下不去,只能从下面打主意。他目测这溶洞离地面的距离,高约数丈,若有一架长梯,应该能上去。

老湾河硝洞所在山崖

吴姓年青人到山里转悠了几天,选了几根高大直溜的青杆树。之所以选青杆树,是因为它结实有韧劲。他将青杆树砍倒,扛到洞下平地,用其树干和木棍捆绑成一架长长的梯子,搭到洞口上;又带上用竹筒装上桐油棉布条做成的竹筒捻子灯、打火石、砍柴刀等一应工具,爬梯子进入了溶洞。

他进洞一看,里面空间很大,差不多有两三间房大小,洞顶至洞底地面足有两丈多高。为了看清里面究竟有何宝物,他用火石将竹筒捻子灯点燃。亮光一照,只见洞底地面上白闪闪的一片,蹲下来细看,原来满地是厚厚一层银白色的硝芽子。他顿时明白了老辈人传说洞里有宝贝,原来就是指的洞里有硝盐,熬制成硝就可以卖钱;这一洞的硝芽子该可以熬多少硝?该可以卖多少钱?这不是宝贝是什么呢?

吴姓年轻人高兴极了,但他想,我虽然发现了这里面的宝藏,绝不能就这么随随便便开采。这是山神对我的恩赐,一定要先虔诚祭拜山神,再才可以开挖硝土、熬制硝盐。

他出洞回家,也顾不上休息,就连忙赶到唐家坪集市上,买了信香、蜡烛、纸钱、鞭炮等物,还特地到肉案子(土家语,即卖肉的地方)上买了一个猪头。回到家,立刻吩咐妻子把猪头洗净煮熟。

忙完这一切,天快黑了,他带着准备好的祭品,又爬梯进到洞里。找了一块平平整整的石板,擦得干干净净,把猪头供奉在上面;然后点香、燃烛、烧纸钱、放鞭炮。这一切做完后,他整理了衣冠,虔诚跪拜叩头,默求山神保佑。

第二天一早,他带着工具进洞,准备挖取硝土。谁知进洞一看,地上厚厚的硝土不见了,硝芽子竟变成了厚厚的一层泥土。他在洞中转来转去,百思不得其解。无奈,只好把工具收起,带上祭品,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回到家,他越想越郁闷,越想越憋气,硝熬不成了,财发不了了,不如就着猪头肉喝一顿酒散散闷气。于是,他就拿起刀来切割猪头,一刀下去,竟然切不动。他又用刀横切竖切,仍然切不动,这才发现这猪头的肉皮又厚又硬,原来竟是一个母猪的猪头。

一见是母猪头,吴姓年轻人恍然大悟,硝芽变泥土,原来就是因为这祭品猪头的怪。按照当地的习俗,母猪肉招待尊贵的宾客都不行,当然更不能用来祭奠、敬奉菩萨和祖宗。用这母猪头作为祭品,亵渎了山神,山神不怪罪才怪呢?

吴姓年轻人本想去找卖肉的屠户理论理论,然而,黑毛猪子家家有,屠户不认账也奈何他不得。他越想越气,但是也只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后来,这个事情就传开了,虽然溶洞里的硝土变成了泥土,但人们还是将这溶洞叫作了“硝洞”。(资料搜集:刘统轩 黄继波 张绍国 故事撰写:戴凤庭)(编辑黎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